哺乳仔猪高死亡率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2018-07-13
(石家庄市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河北石家庄 050000)
1 哺乳仔猪死亡率高的原因
1.1 母猪的原因
母猪养殖是猪场发展的关键,要想保证哺乳仔猪健康首先应养好母猪,尤其应注意母猪妊娠期和哺乳期的饲养管理。若在妊娠期的饲养管理不当,饲料中营养物质不足或搭配不合理,或给母猪饲喂发生霉变的饲料,都会导致妊娠母猪的体质较差,母猪很容易出现生产无力、产程过长,难产等现象。仔猪很容易出现均匀度不齐、初生重小、弱仔等现象。若在哺乳期的饲养管理不当,饲料品质差、采食量、饮水量不足,都会导致哺乳母猪的体况差、奶水不足等现象。仔猪很容易出现体况差、抗病力低下、断奶重轻等现象。
1.2 哺乳仔猪的原因
仔猪刚出生由于自身生理特点,温度对其影响很大。若环境过低,会出现仔猪冻死或为了取暖被母猪踩死和压死现象。另外,疾病方面的死亡主要是由腹泻引起的,下痢主要有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性腹泻和生理性腹泻等。
其次它不具备先天的免疫能力,自身又不能产生抗体。主要靠从母乳中获得,若仔猪未及时吃到足够的初乳和常乳,它就很难有足够的母源抗体,对疾病的抗性就差,极容易患病而死亡。同时饲养密度大、光线太强、空气质量差、营养物质缺乏,这些现象也会增加仔猪应激水平。另外,生长环境差、管理不当、缺乏微量元素、消毒、免疫程序不健全导致死亡也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引起仔猪的死亡。
2 降低哺乳仔猪死亡率的措施
2.1 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
在母猪妊娠阶段,应根据胚胎发育的特点,加强妊娠母猪的营养供给。在母猪妊娠期的饲养管理上,前期应降低日粮的营养水平,而胎儿约2/3的体重是在妊娠后期增加,所以后期应适当提高营养水平,增加饲喂量,保证优质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供给,从而提高仔猪的初生重,增加母猪产后的奶水水平,提高仔猪成活率。但是要注意在母猪临产前几天开始减料,在分娩当天不喂料或者少喂料。在母猪妊娠期时应根据免疫计划按时进行相关疾病的免疫接种工作,如给母猪注射猪瘟、猪口蹄疫、猪肺疫、传染性腹泻等疾病的疫苗。
在哺乳母猪阶段,应保证饲料质量,并保证科学饲喂方式。母猪产后不宜立即投料过多,经3~5日逐渐增加投料量。1周后,母猪采食和消化恢复正常,才可放开饲喂。若用顿喂的方式,可晚上22:00时加餐一次。饲料应保证具有较高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除全价配合饲料外,还可以提供给适量的一些甜菜、胡萝卜、白菜、南瓜、豆科牧草等青绿多汁饲料。哺乳母猪最好采用喂生湿料(料:水=1:0.5~0.7)方式,如饲喂生干料,应保证饮水器出水量和出水速度,确保饮水充足。母猪断奶前要减少饲喂量,防止母猪患乳腺炎。
2.2 加强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要做好固定乳头工作,让仔猪吃好初乳。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具有增强仔猪免疫力的功能,所以要让其尽快吃到初乳。仔猪出生后要进行人工辅助固定乳头,把弱小的或留作种用固定在前面的乳头吃乳,可防止弱小仔猪奶头被抢而饿死。要做好保温工作,防冻防压。保温最好采用暖气、电热器、电热板,如用生火炉取暖,应注意其呼吸道中毒和伤害。为避免仔猪被压,可设护仔箱,以保护仔猪和限制母猪的作用。要做好仔猪防痢工作,减小下痢的发生。仔猪在吃乳前,可口服药物以防止下痢。要做好仔猪补血工作,避免仔猪贫血。母乳获得铁不足以维持正常的生长需求,初生仔猪易贫血,因此在3日龄应注射右旋糖酐铁1~2ml。要做好仔猪补水工作,满足正常需求。3日龄的仔猪已经有渴感,尤其到了10日龄时,如不能给仔猪饮水、它就会喝脏水或尿液,很容易导致黄白痢等疾病发生。做好仔猪的补料工作,促进仔猪快速生长。对仔猪早补料,不仅可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而且可以锻炼它的消化器官,促进胃肠道发育,增加体质量。为了提高其生长速度,增强其体质,应当在7日龄左右开始补料,经几天的诱食训练,一般10~15日龄即可学会吃料。做好仔猪的寄养工作,挺高其成活率。若母猪产仔过多或其他情况母猪无力哺育仔猪时,需要把部分仔猪寄养。寄养仔猪时,一定要吃完初乳后再寄养,最好寄养给分娩迟 1~2日的母猪。为了保障寄养顺利实施,可在仔猪身上涂抹养母猪的尿液,与养母猪的仔猪合养在一起。做好仔猪的防疫工作,减少疾病的发生。应根据本地疫病流行情况,选择性的合理的接种疫苗,适时注射猪瘟、口蹄疫、大肠杆菌病疫苗,预防疾病的发生和蔓延。
3 小结
仔猪的发病和死亡是由各种不良因素诱发发生的,在实际生产中,只有充分了解仔猪的生理特性和生长特点,以及母猪对仔猪生长中的作用,对仔猪和母猪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才能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仔猪死亡率,提高仔猪成活率,进而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