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养猪业如何健康发展
2018-07-13
(江苏省海安市南莫镇畜牧兽医站,江苏海安 226681)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畜牧业的发展也呈现出新的特点,生猪养殖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饲料、土地、技术人才等产业资源要素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相关资源,来促进养猪产业的健康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1 认清当前养猪生产的新特点——形势分析
1.1 有利因素
猪肉是我国老百姓膳食结构中一种传统的、比重相对较高的肉食来源。近20年来,全国人均猪肉消费量不断上升,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显示,2012年我国人均年消费量在39kg左右,算下来,总量是比较可观的,约为5194万t,大约需要7.42亿头猪,需要4500万头左右的能繁母猪来提供仔猪,农业部确定的能繁母猪存栏预警数为4800万,目前全国能繁母猪存栏大约是3900万头,与前2个数据相比,分别少13.33%和18.75%,比例是比较大的,且短期难以恢复。
1.2 不利因素
(1)猪肉在膳食结构中的比重有下降趋势,牛羊肉等非猪肉产品比重在上升,替代品的范围和种类还在增加,比如肉兔、肉禽等。(2)进口猪肉产品的冲击,市场行情变化加剧。(3)资源要素价格不断上涨,饲料、土地、人工和技术等。(4)环保压力越来越大,去年1月1日生效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提出了明确规定和要求,今年1月1日生效的新环保法确定环保违法按日累进处罚。该县的清水工程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要求也是很严的。(5)疫病的复杂性越来越严重。老病没有完全消除,新病不断出现,还有来自国外的疫病传入风险。
1.3 针对措施
我们既要看到众多不利因素,也要充分把握和抓住有利因素,并在实际生产中采取科学的管理不断化解不利因素,来争取更大的效益。不一一展开讲,先只说说要点。
(1)第1和第2两种因素不是养殖者这个层面能解决的,只能持续关注,把握大方向。
(2)资源要素方面,饲料是养猪最大的成本,约占70%,因此降低饲料成本显得更为重要。最主要的办法是合理配制,无论是全价料还是自配料都要认真选择性价比较高的产品。同时要通过适当配置机械、加强学习培训、签订技术服务合同等方法来减小人力和技术两方面资源要素的不良影响。
(3)环保压力是目前制约畜禽养殖业盲目扩张的极重要的因素。只有通过配置和完善防污治污设施设备,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控制住污染,才有出路。否则,终究难逃被罚,直至被强制关闭。
(4)疫病防控方面,必须按照相应要求,落实好科学免疫、及时保健、定期消毒、封闭管理等综合性防控措施,否则,吃亏是迟早的,也是必然的。这方面,我们身边有很多沉重的例子。
2 具体做法
(1)根据自身条件合理选择养殖模式和养殖规模。基本的养猪模式是母猪——保育猪——育肥猪,这也是理论上最理想的养殖模式,但现实生产中,更多的是采用上述模式中的一段或几段,比如只养母猪,或只养育肥猪,或从保育猪养到育肥猪等等。规模要适度,如有能力可采用楼房式养猪。以上的选择主要是取决于经济实力、技术水平和土地资源等方面。
(2)合理确定环保方式,主要根据养殖模式来选择。主要方式有水冲式、干清粪、发酵床等。母猪和保育猪饲养可选择发酵床方式,既不多占土地,又环保。育肥猪选择干清粪方式,既节省用水,又环保。最好不采用水冲式。粪便最终用作肥料。
(3)饲料配制,刚才已经讲过,饲料是养猪最大的成本支出,在中小规模猪场最好采用自配的方法。自配饲料就是自己采购玉米、豆粕、预混料或浓缩料等原料,然后利用粉碎拌合机械进行反复拌匀而成。根据调查和测算,饲料配制成本可降价15%左右,综合利用成本降低10%以上,100元左右。而且自配饲料对于在饲料中添加保健药物或少量其他营养物质来说,是十分方便的。
(4)疫病防控方面,刚才已经简单讲过,必须按照相应要求,落实好科学免疫、及时保健、定期消毒、封闭管理等综合性防控措施,否则,吃亏是迟早的。就目前来说,需要科学免疫的病种有猪瘟、猪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2型链球菌病等强制免疫病种,还有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猪丹毒等。因为养殖环境越恶劣,外界环境中病源种类、数量和毒力越来越强大,加上猪只生长速度较快,抗病能力相对减弱,所以现在在养猪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及时保健,特别是母猪、保育猪和育肥猪60kg以前阶段,更加应该注意。另外,还要按照消毒制度的规定,定期开展有效消毒,同时,必须尽量做到封闭管理,减少场外疫病的带入。只有将这些动物疫病综合性防控措施做到位,才能降低疫病流行的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这些方面的操作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除了养殖者自身要加强学习,掌握必要的技术以外,建议最好能与某一可信任的、有一定技术水平的兽医单位或个人签订技术服务协议,付给一定的报酬,获得可靠的技术支持。
(5)合理利用价格因素,及时采取措施,规避和降低市场风险。一是注意生猪价格周期的变化,尽量避开市场低谷期。二是注意豆粕、玉米等饲料原料的价格变化,抓住低价时机采购囤积,或者采用期货交易来对冲现货价格风险。
3 重视基础母猪的饲养
3.1 常规养殖母猪品种介绍
目前生猪生产中母猪一般有三类品种,一是我国地方良种,如姜曲海、二花脸、梅山、东串等品种,优点是适应性强、耐粗饲、产仔多、母性强,弱点是生产慢、瘦肉率低等;二是外国良种,如大约克、长白、长大二元等,优点是生长快、瘦肉率高、饲料报酬高,弱点是产仔少、母性不强、发情不明显等;三是洋土杂交品种,此品种兼顾了前述两个品种和优缺点,具有生长较快、瘦肉率较高、产仔多、适应性提高等特点。这里面有专门育种成功的苏太猪、苏姜猪、新淮猪等,更多的是养殖户自己选配选育杂交猪,如大梅、皮梅、杜梅居多。饲养外国良种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要求,饲养本国地方良种的技术要求不高,而饲养洋土杂交品种的技术要求介于二者之间,但与传统饲养技术有很大的不同,且随着外国血统比例增加而提高。
3.2 发展母猪生产的好处
(1)母猪养殖是生猪生产的基础,只有具备一定数量的能繁母猪群,并且进行科学饲养,才能生产出足够数量和良好质量的仔猪供育肥,才能满足市场需求。
(2)相对来讲,单单饲养母猪生产仔猪,需要动用和花费的生产资源要素要少一些。无论是猪舍建筑、占用土地和饲料资源,还是资金需求,都比饲养育肥猪要少得多。
(3)通过科学饲养的母猪群,其生产出来的仔猪质量肯定的优质的,无论是品种要求,还是疫病基础防控,都能做到很好地把控,对于其生产性能的充分发挥打下了良好基础。
(4)通过进一步细化生猪生产的分工,使得每一个生产段的技术能得到更加充分的掌握和运用,从而更加促进其生产性能的发挥。
3.3 饲养洋土二元或三元杂交母猪的生产技术难点分析
大家都知道的母猪养殖大县如东县,一洋一土二元或二洋一土三元杂交母猪的养殖比例在80%以上,岔河镇正常饲养能繁母猪3万多头,基本都是一洋一土二元或二洋一土三元杂交母猪品种,其仔猪价格比我们本地要高很多,主要原因就是品种好。据调查了解,目前本镇饲养一洋一土二元或二洋一土三元杂交母猪数量虽有上升,但比例仍然非常低,实际不超过20%,而且平均生产性能不高,养殖户虽然感觉品种好,但饲养都不成功。技术难点主要体现在:一是发情晚,洋土杂交母猪首配年龄一般为8~10月龄,首配体重一般为75~90kg,普通养殖户对此认识不够。二是发情不正常,首次或断奶后长期不发情,养殖户白养很长时间,增加很多成本。三是发情不明显,容易错过最佳配种时间,造成屡配不孕或产仔不多,反复次数多了,养殖户不不理解。四是疫病风险增加,发病率和病死率略高于地方良种,弄得养殖户有时束手无策,心生怨气。五是饲养数量不成规模,因此在仔猪价格上没有话语权,比较效益不明显,养殖户积极性受到挫伤。
3.4 相应对策
(1)充分认识和把控好杂交品种母猪的适配年龄和适配体重,按照其生理规律,合理安排初配时间,尽可能让母猪发挥产仔潜能。
(2)学习和掌握好杂交母猪的发情鉴定和人工授精技术,必要时可通过中西兽医技术结合的办法,促进尽快发情,并科学开展配种工作,增加配种次数,变换公猪精液,提高一次情期受胎率。
(3)科学安排免疫接种和常规保健,保持适度运动,让能繁母猪保持良好的生产状态,降低发病率,减少死亡率。
(4)严格把控饲料质量,杜绝霉变现象,保证营养全面均衡。
(5)不断发展一洋一土二元或二洋一土三元杂交品种母猪养殖,加强与下游产业的联系,增强仔猪销售定价方面的话语权。鼓励具有一定经济和技术实力的企业,通过组建生猪养殖合作社等形式,加强产业联合,增强竞争力,共同面对市场。
(6)积极参加政策性保险,抵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