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针治疗围绝经期轻中度抑郁障碍患者的疗效分析

2018-07-13史佳黄东勉冯琦钒唐南淋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8年20期
关键词:绝经期电针障碍

史佳,黄东勉,冯琦钒,唐南淋

(1.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南 海口 570311;2.海南省中医院,海南 海口 570203)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围绝经期妇女由于生殖功能的衰退,出现一系列生理机能改变,表现为潮热、失眠、躯体疼痛、抑郁及疲劳等[1]。围绝经期抑郁指初次发生于围绝经期的抑郁障碍,以焦虑不安、心情抑郁及思维迟钝为主要症状。研究表明,女性在围绝经期期间患抑郁症的风险更大,围绝经期与抑郁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2]。国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部分地区妇女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率为68.1%,围绝经期抑郁的发病率达30.3%,轻中度抑郁状态占79.7%,重度抑郁症占9.24%,严重影响了围绝经期妇女的身心健康[3-4]。目前,针灸被认为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之一。本研究对60例围绝经期轻中度抑郁障碍患者进行电针和口服西药的疗效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于海南省中医院针灸科及中医妇科门诊围绝经期轻中度抑郁障碍女性患者60例。患者随机分为药物对照组(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和电针组,每组30例。药物对照组患者年龄46~53岁,平均(49.43±1.87)岁;病程5~24个月,平均(14.23±5.58)个月。电针组患者年龄46~53岁,平均(48.70±1.99)岁;病程8~24个月,平均(14.17±4.99)个月。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标准:首发于围绝经期的抑郁障碍,其符合2012年美国生殖学会更新的围绝经期诊断标准,其包括绝经过渡期与绝经后1年[5];同时符合美国精神医学协会DSM-5关于其他躯体情况所致的抑郁障碍发作诊断标准[6];程度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编码表中轻度抑郁(F32.0)或中度抑郁(F32.1);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评分8~23分。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初诊时为首次发生抑郁障碍;③HAMD-17为7~23分;④年龄45~55岁;⑤3个月内未接受激素替代疗法或抗抑郁药物治疗;⑥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项研究者。同时符合以上6项的患者,方可纳入本研究。排除标准:①未按规定治疗(4周内完成<10次、12周内完成<30次)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评价和安全性评价者;②合并使用本方案禁止使用的治疗方法或中途自行更换治疗方法者。

1.2 治疗方法

1.2.1电针组选穴:双侧取穴包括关元、子宫、天枢、三阴交、合谷、太冲、百会及印堂。定位参照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2346-2006)[7]。器具:针具包括中国华佗牌一次性管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φ0.30 mm×25 mm(1寸)、φ0.30 mm×40 mm(1.5 寸)、φ0.30 mm×50 mm(2 寸)及φ0.30 mm×75 mm(3寸);SDZ-V型华佗牌电子针疗仪(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操作: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天枢采用3寸管针、子宫和关元穴采用2寸毫针,垂直快速拍击使针体沿针管透入患者皮肤后,去掉针管,直刺到达腹膜壁层,针刺达腹膜壁层的标准为患者感觉针刺局部揪痛感,医者手下抵触感。天枢和子宫不做手法,关元穴小幅度均匀提插捻转3次,达到腹部有局部酸胀得气感为度。合谷、太冲及三阴交采用1.5寸管针,垂直快速拍击使针体透入患者皮肤后,去掉针管,直刺0.8~1寸(1寸=33.33 mm),百会、印堂采用1寸管针,垂直快速拍击使针体透入患者皮肤后,去掉针管,向后顶穴方向斜刺30°,进针0.5寸,小幅度均匀提插捻转3次,以局部酸胀得气感为度。百会与印堂、双侧子宫及双侧天枢穴针柄分别接电针仪,留针30 min后起针。电针参数为疏密波,频率为10/50 Hz,电流强度为0.5~1.0 mA,子宫穴、天枢穴处逐渐增大电流强度以患者腹部轻微颤动为度,百会、印堂处逐渐增大电流以患者感觉舒适,能承受为度。留针30 min,留针期间关元、三阴交、合谷及太冲穴行针3次,10 min/次,手法同上。每周治疗3次,每次相隔>24 h,连续治疗12周,共36次疗程,要求在4周内完成≥10次,12周内完成30次方为有效观察。

1.2.2药物对照组予每天早餐后30 min口服10 mg草酸艾司西酞普兰(H20100541,丹麦H.Lundbeck A/S公司),连续治疗12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采用HAMD-17抑郁量表评价疗效。在不同访视节点[治疗前、治疗第4周、治疗第8周、治疗第12周(整个疗程结束时)、第16周随访及第24周随访]进行总分评分及临床各主症评分。按HAMD-17评分减分率评定疗效。HAMD-17减分率≥50%为显效;25%≤HAMD-17减分率<50%为有效;HAMD-17减分率<25%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HAMD-17抑郁量表总分比较

药物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16周随访及24周随访的HAMD-17抑郁量表总分分别为(13.23±3.14)、(11.10±4.01)、(10.63±3.36)、(10.90±3.81)、(10.30±3.63)和(8.83±3.42)分,电针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16周随访及24周随访的HAMD-17抑 郁量 表 总 分 分 别 为(14.60±4.93)、(9.73±3.51)、(8.37±4.97)、(8.50±4.32)、(6.60±4.76)和(4.00±3.94)分,两组患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如下:①不同时间点的HAMD-17抑郁量表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791,P=0.000);②两组患者HAMD-17抑郁量表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26,P=0.005),电针组抑郁量表总分比药物对照组低,相对镇痛效果较好;③两组患者HAMD-17抑郁量表总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60,P=0.000)。见图 1。

图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HAMD-17抑郁量表总分变化趋势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症状评分比较

药物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16周随访及24周随访的抑郁症状评分分 别 为(1.03±0.41)、(0.70±0.54)、(0.70±0.47)、(0.90±0.48)、(0.83±0.53)和(0.70±0.54)分,电针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16周随访及24周随访的抑郁症状评分分别为(0.60±0.68)、(0.73±0.51)、(0.43±0.63)、(0.73±0.87)、(0.40±0.50)和(0.23±0.43)分,两组患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如下:①不同时间点的抑郁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65,P=0.000);②两组患者抑郁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933,P=0.004),电针组抑郁症状评分比药物对照组低,相对镇痛效果较好;③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状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

图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抑郁症状评分变化趋势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入睡困难症状评分比较

药物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16周随访及24周随访的入睡困难症状评分分别为(1.00±0.70)、(1.03±0.41)、(0.80±0.41)、(0.93±0.45)、(0.67±0.55)和(0.70±0.50)分,电针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16周随访及24周随访的入睡困难症状评分分别为(1.13±0.43)、(0.83±0.59)、(0.47±0.25)、(0.47±0.21)、(0.27±0.15)和(0.23±0.17)分,两组患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如下:①不同时间点的入睡困难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597,P=0.000);②两组患者入睡困难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234,P=0.001),电针组入睡困难症状评分比药物对照组低,相对镇痛效果较好;③两组患者入睡困难症状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48,P=0.003)。见图3。

2.4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经过12周的治疗后,药物对照组患者显效6例,有效1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0%;电针组患者显效25例,有效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88,P=0.000),电针组总有效率优于药物对照组。

图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入睡困难症状评分变化趋势

3 讨论

围绝经期抑郁障碍属中医郁证、百合病、不寐及脏躁的范畴。如《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曰:“百合病者,……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或有不用闻食臭,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曰:“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做,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其描述症状均与现代围绝经期抑郁障碍相类似。

本病多由肾虚肝郁,心神失养所致。《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元阴元阳之根,肾主骨、生髓、通脑及藏志。肾精充足,脑髓化生有源,髓海得养,则精神意志正常。围绝经期妇女,步入七七之期,肾气渐衰,冲任二脉空虚,天癸将竭,体内阴阳失衡,脏腑失于濡养,脑髓化生不足,髓海失充,脑主精神意识功能失常,则出现精神情志疾病。叶天士强调郁不离肝及张景岳的因郁致病均说明肝与情志的密切关系。肝主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达,情志平和,反之则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或悲伤欲哭。因此,中医治疗上,当以补肾疏肝,宁心安神为法。关元穴是任脉与足三阴经之交会穴,任脉主一身之阴气,为人身阴阳元气交会之处,取之能补元阴元阳;三阴交则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可肝、脾及肾三阴并补,调节三阴经的功能。两穴相合,可调和阴阳,调补冲任,养肝益肾。子宫穴为任脉的经外奇穴,针刺该穴能促使任脉经气得以疏通,气血宣畅,气机调达。有研究表明,针灸子宫穴可以有效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内分泌轴活性,通过对中枢、外周等的作用,发挥多元化的功能,从而调整内分泌的功能以治疗疾病[8]。合谷配太冲为四关穴,针刺两穴可具有宽胸理气,疏肝解郁,镇静安神,补肝益肾之功。百会穴为足三阳经与督脉、足厥阴肝经之会,居于头之巅顶,督脉入属于脑,又循行于头顶正中,对与心脑有关的神志病有确切的疗效,故针刺百会、印堂穴可以达到调补中气、疏肝解郁及宁心安神的作用。伍亚男等[9]对截止至2014年12月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围绝经期入睡困难失眠症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出三阴交、神门、百会、肾俞、太冲、心俞、太溪、内关、脾俞及足三里等穴为最常用的治疗该病的有效穴位,为本次研究的取穴提供了临床依据。张海燕等[10]发现电针天枢、子宫及关元等穴可缓解绝经过渡期绝经相关症状,如烘热、失眠、阴道干及烦躁等。国内外相关研究还表明,针灸治疗围绝经期抑郁有一定的疗效,能够改善更年期妇女的情绪障碍,并降低患者HAMD-17、抑郁自评量表及Kupperman评分,提高患者卵泡刺激素、雌二醇等激素水平,能较好地避免口服药物的副作用[11-16]。

本课题研究在总结了前期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采用电针关元、子宫、天枢、三阴交、合谷、太冲、百会及印堂腧穴来治疗围绝经期轻中度抑郁障碍患者,动态观察针灸治疗的起效时间及累积效应。在与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比研究中,经过12周的治疗,两种治疗方法对围绝经期轻中度抑郁障碍患者均有疗效,电针组疗效优于药物对照组。电针组改善程度较药物对照组更显著,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多,电针组疗效具有累积效应,且在抑郁症状、入睡困难主症中有明显治疗作用。在第16、24周随访中,电针组的持续效应优于药物对照组。因此,本研究结果表明,电针治疗围绝经期轻中度抑郁障碍具有显著疗效,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绝经期电针障碍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健康教育在围绝经期阴道炎预防中的效果研究
运动改善围绝经期女性健康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跨越障碍
家庭教育过于执着是孩子成长的障碍
绝经期与非绝经期女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型对比
低频电针针刺联合三阶梯止痛药物治疗癌症疼痛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