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文化的微电影传播模式研究

2018-07-13广州工商学院510850

大众文艺 2018年21期
关键词:传播方式中华传统

(广州工商学院 510850)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普及和发展。互联网使用群体庞大、主体自由意识形态多元化及信息交换具有时域性的特点使用户在上网的过程中,在和不同的个体思想交流上产生碰撞和渗透,这种多元化的交流模式对中国传统文化一元化、整体性特征构成文化冲击。一些发达国家向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输出自己的文化产品,不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正在被逐渐吞噬,继而走向边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新挑战。

互联网传输凭借其速度快、成本低、范围广的优势,已渗透到当代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成本低、时效快、故事情节精炼的微电影成为电影市场的“新宠”,不得不说微电影抓住了互联网发展的这一契机,不仅满足了人们碎片化利用时间的需求,也满足了传播上的碎片化需求。

一、微电影的概念

微电影也可称为“微型电影”或者“微影”,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有着完整的策划、制作系统以及故事情节,可以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

二、通过微电影传播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优势

互联网传播具有娱乐性,媒介体验具有碎片化特征,这使受众能具有更加新颖的信息接收体验。为解决传统文化传播问题,人们首先就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同时,传统文化与公众审美情趣、消费要求、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利用生动鲜活的形式进行传播,使公众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以,为了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应该利用现代思维、现代表达形式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多人认同传统文化。除了传统文化本身内在张力因素外,传播方式也是传统文化被现代认同的关键因素。互联网技术与传统线性传播方式有所不同,互联网技术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快速裂变传播。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手段的结合,促进了信息的快速传播,且传播范围极广。传统文化在传播中,加强对创意及科技的重视,促进数字化的快速转型。微电影的主要特征就是微,主要表现在:电影时长短、制作时长短、投入资金少。通过新媒体微电影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这充分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文化之间的有效结合与合作交流。在微电影中引入传统文化资源,可以实现线上与线下的互动,推动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承。比如,将唐诗作为蓝本,把唐代诗词故事制作成系列微电影,通过视频及声音媒介方式实现对文化艺术产品的创作,为传统文化呈现新的表现形式。

三、通过微电影传播传统文化的方法和路径

(一)形式选择

怎样采用特色的形式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是关键,传统的书籍、口头相传及讲座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为了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播,新时代新媒体传播方式具有接触群体范围广、生活接触面广、趣味性强等特点,比如,短视频、微电影、小程序及游戏软件等,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核心内容,创造具有特色的新时代文化实体,微电影等新媒介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利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及传承。

(二)内容选择

如何让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兴趣,并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单方面的宣传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易被现代人完全接受。因此,应该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利用人们的情感生活中的故事进行创作更易被人类接受,从而突出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及传承的重要性。比如,选择书法题材可以将书法与成长、友谊、等相互联系,创造出既有创意又有意义的微电影,可以招募身边同学及朋友来演绎,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三)推广工作

由于微电影的成本资金有限,所以在推广宣传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主要从以三个方面开展推广工作:将视频上传至爱奇艺或优酷等平台;在校园公众号平台进行宣传传播;与高校学生会等实现相互交流及宣传。

(四)播放平台选择

在多个平台进行播放,可能会出现播放受限制等现象。应该根据具体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比如,如何在微信朋友圈内实现视频的播放,对精彩部分进行截取并上传,并且还可附上详细视频链接。

四、结语

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获取外界信息方式具有重要影响,所以,为了把传统文化与群众生活相互结合,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应积极采用大众化、数字化及影像化等现代化传播方式。在新媒体发展背景下,微电影这种传播方式有利于传统文化直观感性的表达,从而对人们的思维方式、认知程度及价值取向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希望利用微电影这种载体形式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使人们对传统文化了解的更加全面,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实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猜你喜欢

传播方式中华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带刺的苍耳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方式探讨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异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