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高校实践性课程建设中企业导师角色研究

2018-07-13

大众文艺 2018年17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导师课程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深刻变化,面对经济结构变化,应用型高校里的一系列的实践性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企业导师角色引入校园,聘请企业中高层领导,通过定期走进企业、主题讲座、专题研讨、参观访问等形式,与学生分享就业前景与发展动态。

企业导师有丰富的社会经验,有完全契合社会需要的社会技能,看问题、处理事情的角度也有别于普通高校教师。企业导师对大学生的专业辅导、就业指导、就业推荐、职业情景教育、职业道德建设等方面工作,相对高校老师有明显的不同和优势。因此,企业导师制的探索实施对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制定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尽快融入社会,成长成才等方面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张正,2014:98)

一、理论基础

1.教师角色定义

教师角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实际角色行为;二是教师角色期望。” (顾明远,1987:843)这个角色“代表教师个体在社会群体中的地位与身份,包含着社会所期望于教师个人表现的行为模式,它既包括社会、他人对教师的行为期待,也包括教师对自己应有行为的认识。” (冷宇,2005:1-9)故,教师角色的一般涵义即:教师在学校教育中,为实现与其身份、地位相对应的权利和义务时,所表现出来的符合社会期望的态度和行为模式的总和。(张翅,2006:19)

2.分类与作用

Tribble(1996:119-200)总结出教师在教学不同阶段扮演的不同角色:读者、协助者、评价者和主考者。Hammer(1991:235-242)则提出,教师的角色更加多样,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可以是:控制者、评估者、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辅导者、信息提供者、研究者,等等。

国内研究方面,教师角色由“知识学习指导者、文化知识传授者、课程教材执行者、教育教学管理者逐渐转变为未来生活设计者、知识体系建构者、课程教学研究者、人际关系艺术家”(朱跃龙,2011:25-28)。钟铧(2001:88-90)对教师角色的定位为指导者、合作者、心理保健员、信息资源的设计者。黄雅丽在研究了终身学习社会、学习型组织的特点后,指出“教师是学生未来成长的参谋与顾问、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新型的社交家”(黄雅丽,2003:120-122)。教师角色从传统走向现代,教师角色支持并指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启并引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并促进了学生的自主能力。(许闯,2013:328)

企业导师亦为教师,亦具备角色集,具有以下定位:企业导师是职业引导者、就业指导者、企业文化渲染者。(潘龙领,王丽琴,2014:12)同时,企业导师作为职业道德思想引导者的教师角色进入高校,以企业文化为导向,让学生直面真正的社会,消除他们对“外边世界”理解上的偏见和误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张正,2014:98)朱必祥,谢娟(2011:26-28)在企业导师角色分析中提出企业导师有三种角色:企业文化传播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学员职业成长的支持者、学员工作知识技能提升的教练员。

二、研究方法和对象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宁波市某应用型高校中的35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7名高校授课教师以及6名企业导师进行数据采集。

三、数据分析

1.课程现状

课程时长方面,超过65%的受访学生表示学校每学期会提供6小时以上的实践性课程。商务课程上有许多需要实际操作的实践内容,故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实践性课程时长普遍较长。

课程形式方面,66%的学生表示学校提供外出执行实践性任务的机会;60%的学生表示学校提供企业导师入校授课机会,使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实践性知识重点;49%的学生表示,学生有机会进入企业实习。

2.引入原因

导师、学生、教师三方都对企业导师制度持支持态度。所有受访者都认为:现阶段的高校教育仍旧不能完美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结合,故需要企业导师这个社会角色来弥补实践缺陷。对企业导师而言,派遣企业导师是为了为其提供人才储备。87.76%的受访导师表示:人才流通率极高时,企业亟需大量的人才储备,故派遣企业导师进入高校可以帮助企业引进新鲜血液。对学生而言,引入企业导师是为了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67.21%的受访学生认为:企业导师能给在校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习机会和场地,为将来就业做铺垫。对高校教师而言,引入企业导师是为了更好地将知识传递。75%的受访教师认为:当代教育已经不能局限于书本,且在信息高速更新的时代,需要专业人员来对学生进行实时的教育与讲解,这时企业导师就成了不二人选。

3.角色分析

(1)角色分类

访谈学生与教师后发现,企业导师大致分为三类:宣讲型、技术培训型、管理培训型。宣讲型导师的职责是专业知识授予、行业现状分析、学生就业建议和学业规划建议。技术培训型导师主要是对专业技术性知识进行近距离指导,并与学生们一起完成挑战性任务。管理培训型导师主要负责进行专业化的职场培训以及企业文化浸润。

67.21%的受访学生表示:宣讲型导师所教授的内容与学生学习兴趣和未来发展计划相一致,学生可以在讲座中习得新知识、开拓眼界。所有学生认为:技术培训型导师教授的知识与技术可以很好地与书本理论相结合,帮助学生提升技术水平。还有28.57%的受访学生认为:管理型导师对学生的职场就业有益,可以帮助其提前了解职场大环境。

(2)角色分析

在对学生的问卷中发现,第一,所有学生认为宣讲型导师以讲授者的角色出现在课堂上。这个角色基本与高校教师重叠,企业导师在课堂上将专业知识传输给学生。第二,所有受访学生认为宣讲型导师同时也是评价者。然而,企业导师的评价者角色与高校教师不同,企业导师会针对学生对于学校授课知识的理解能力进行评价,而高校教师评价的则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状态。第三,超50%的学生认为宣讲型导师还具有观察者角色,且观察内容有其特殊性。不同于高校教师的观察角度(学习状态与课堂的效率性),企业导师更加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未来就业潜力等。第四,28.57%的学生认为宣讲型导师还存在参与者角色。宣讲型导师在授课过程中一般以讲座、座谈、任务协作等形式出现,课程中与学生互动次数频繁,故其亦具备参与者角色。

技术型企业导师主要以参与者和观察者角色呈现。在对技术型导师的角色探讨中发现,100%的受访学生认为技术型导师具备参与者与观察者这两种角色。第一,积极的参与者。在实践性课程中,技术型导师会参与一些需要技术支持的课程,与学生一起协作完成任务,能更近距离的接触到学生的课程学习,获取到学生的学习难处等信息。第二,观察内容不同。在教学课程中,技术型导师会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学生,看其是否具备行业所需专业技能或是否拥有行业必备的基本素质等。与此不同,普通高校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观察学生对知识点的上手速度及自身课程的优缺点。第三,大部分的学生认为,技术型导师拥有组织者这一角色。他们更倾向于组织、分配学生完成一系列任务,有利于直观地阐述理论知识,更容将理论结合实际。

在对管理培训类导师进行角色分析时发现,该类型企业导师具备两个角色:组织者和观察者。第一,此类导师组织学生对其进行专业化培训,使其熟悉和融入到专业的工作环境中。而普通高校教师本身即缺少了对该专业大环境的认知和接触,故此类导师弥补了高校教师组织者角色的空缺。第二,作为观察者,此类导师更关注学生是否与企业文化和专业大背景相匹配,是否为企业所需的人才,以便为日后的校园招聘做准备。

(3)作用与问题

在对学生、高校教师、企业导师三方的调研中发现:第一,85.71%的受访者认为企业导师具有提升学生职场意识、教育以及优化人才培养方式的作用。企业导师深知社会的实际需要,对专业建设有着不同的理解。所以,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应积极听取企业导师的建议,鼓励企业导师参与到部分课程的教学,优化人才培养方式。第二,71.43%的受访者认为企业导师具有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教育的作用。他们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帮助学生客观地分析自己、获得职业信息、掌握求职方法、确定求职方向、避开择业误区、设计职业规划等。企业能够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告诉学生企业的用人标准、选择招聘方式方法、人员筛选程序、用人偏好等。第三,57.14%的受访者认为企业导师具备企业文化教育的作用。以企业导师作为连结学生与社会企业的纽带,用具有正能量的社会和企业文化熏陶学生。学生在感受企业氛围、感知企业文化、感悟企业精神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如此方可帮助学生在进入社会时,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成为真正有用的人。

但是,企业导师制虽有很多优势,却仍存在了一些不足,需要改进。第一,83.33%的受访者认为企业导师与校方的合作方式还不规范。究其原因,为目前大部分的企业导师和学校对于企业导师制度仍处于观望状态,双方都抱着尝试的心态,并没有明确的合作意愿。第二,57.14%的受访者认为企业导师的选拔标准不一。究其原因,现阶段的企业导师制发展的不够成熟,仍旧处于摸索状态,企业导师资源稀少,故企业导师的选拔标准也就不一样。第三,71.43%的人认为企业导师制中考核不够规范化,企业导师后期反馈比率并没有做到100%。企业导师制度的反馈有待加强,需完善一系列的反馈策略。由于企业导师本身并不属于高校,对于课程反馈制度不够了解,没有足够的反馈意识,故企业导师课程后反馈内容不及时,且反馈信息对于校方的帮助不大。

四、总结与建议

综上所述,企业导师的角色与普通高校教师的角色存在一定的重叠,但依旧有区别。作为观察者,企业导师更关注的是学生的能力及企业的需求,而高校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课堂情况以及自身的课程优缺。作为组织者,相比较高校教师而言,企业导师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作为评价者,企业导师更关注的是专业知识的准确性、实时性,及学生本身能力的强弱,而高校教师则关注的是学生本身。且作为参与者,企业导师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活跃度更高。

针对文中提及的企业导师现存不足,有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建立与企业导师匹配的工作制度,主要包括企业导师的选配制度、工作职责、工作要求。该套制度的建立可以明确学校与企业导师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双方的合作内容,同时也保证了企业导师的参与积极性,促进企业导师制度持续健康发展。第二,完善企业导师制,加强企业导师制的宣传,吸引更多的企业导师加入。制定完善的企业导师选拔标准,消除选拔标准不一现象。第三,定期与企业导师沟通交流,获得更多反馈信息;也可让企业导师定期上交反馈报告,了解教学中的优劣势,并及时做出巩固与改善,但最重要的是要将反馈意识灌输到企业导师,让其自觉给出反馈信息。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导师课程
综合指数法在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中的应用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高校教师团队知识共享的保障机制研究——以南审国际贸易学专业团队为例
高校教师岗位聘任制改革问题与对策探讨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V eraW an g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和谐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