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训练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培养

2018-07-13张海连

运动 2018年3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素质教育

张海连

(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1800)

人文素质的全面教育与培养能够提高运动训练专业学生(下文简称为:学生)的基本素质,进而实现教育服务社会的教育目标。人文素质作为个体的基本素质,能够促进学生良好习惯与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其渗透力和影响力极大。但是,现阶段,我国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在此前提下,教育分科化成为必然趋势。这会导致人文教育逐渐被专业教育所取代,而人文素质与精神塑造的教育和培养则会被专业的技术训练所取代。这种人文教育缺失在高校体育相关专业中的表现极为突出。因此,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寻求人文素质教育与培养的合理途径,是高校体育相关专业的重要任务。

1 利用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

1.1 发挥教师作用

体育课的基本特征是身体活动,在进行难度较大的身体活动时,学生普遍存在畏惧情绪,如怕累、怕受伤等。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基本心理,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以调整学生的负面心理。教师可帮助学生进行相关动作的训练,使学生的胆量得到锻炼。如在1500m跑的运动训练中,部分学生会出现退缩行为,教师可陪伴学生跑完全程,并适时给予学生鼓励,使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养成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此外,教师的整体人文素质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应加强教师人文教育力度,使其具备丰富的人文底蕴。高校可为体育教师开设体育史学、心理学或体育美学等理论知识相关学科,并定期组织部分教师与其他院校教师进行交流学习。教师自身应注重教育态度,利用饱满的教学热情进行体育教学,使学生感受到体育教学的人文性。教师需摒弃传统的师生等级理念,主动与学生建立互爱、互助、平等、互重和互尊等关系,使学生在无形中接受人文教育。

1.2 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学生的人文品质

体育游戏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相应的体育技能,是学生极为热爱的体育活动之一。在体育游戏中进行人文品质教学,易被学生接受,且教学效果理想。如游戏“猎人打猎”,能够锻炼学生的协作性,使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到团结一致与互相合作对于成功的重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在体育游戏中进行思想品质教育,需要体现各个游戏的特征,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

1.3 通过体育器材与场地管理等培养学生的人文品质

体育课开始或结束后,需要进行体育器材领取和归还、场地整理等步骤。这些体育事务是进行人文品质教育的良好机会。例如,在搬运山羊等体育器械时,强调学生不可拖拉或踢踹体育器械;在领取乒乓球拍时,不可随意乱扔。若发现有学生破坏体育器械应立即制止等,这会使学生养成爱护体育器械的良好习惯,且会培养其正义、热爱劳动的人文品质。

2 利用体育教学增强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2.1 为学生普及运动要领的依据

为学生进行科学知识教育能够提高其运动意识,进而培养其科学文化素质。体育运动中的相关技术与技巧均有科学依据,其涉及生理学、力学、化学或数学等学科。例如,跳远前应进行助跑,而助跑速度会影响起跳后的动能,其涉及到物理学惯性。而剧烈运动前需进行热身运动,使身体部位均活动开,防止运动过程中受伤,其涉及到生理学知识。因此,为学生讲解动作要领背后的科学依据能够培养其科学素养,使其认识到体育活动的魅力所在,进而养成积极探索、热爱知识的文化素质。

2.2 引导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能够培养其思维能力。体育课同文化课一样,在教学过程中不可一味灌输知识,不应仅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而需注重对学生主动思考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立正时,教师要求学生将两脚间的夹角保持在60°。教师可采用提问的方式使学生思考为何夹角为60°,再向其讲解夹角为60°时能够使两脚与脚尖之间的连线形成等边三角形,其稳定性最强,使学生在站立姿势时身体最稳。通过教师提问与讲解,能够使学生积极思考,并积极找出答案,进而培养其思维能力。

2.3 指导学生设计运动

体育活动中需要进行场地设计、体育器材试制等运动设计,教师可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体育运动,必要时教师进行指导,使其发挥想象力,从而培养其创造性。

3 课程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的构建目标

辩证唯物主义提出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高校体育教育应将这一学说作为教育理论基础。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高校运动训练专业应开设人文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教育需要贯穿于整个运动训练全程,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运动训练教育不应只注重专业教育与科学教育,而需将专业素质、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相结合,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而“以人为本”的教学宗旨要求开设人文教育相关教材,使学生能够在系统课程中进行人文素质学习。人文教育教材能够使学生在学科选择上更具综合性和空间性。总之,构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课程,应在通识教育的课程构建基础上,结合教材建设、教学管理等内容科学设置人文教育课程,使人文教育具有全面化、综合化和人文化特征。在专业技术学科中,应加入人文学科内容,使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贯穿于各个学科中,实现学生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使其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进而服务于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

此外,高校体育活动课程多具有竞赛性、观赏性和对抗性,而实际参与活动的学生较为有限。我国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来源于民间或各个民族的民俗活动,较西方竞技体育具有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容易被学生接受。为实现“以人为本”的课程设置,高校应淡化竞技体育教学,注重学生对于课程的选择性与参与性,使课程更具吸引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实现心理、生理与社会适应力的综合发展。如在体育课程中设置传统项目,包括赛龙舟等,可实现人人参与,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实现自我能力的展示与发展。注重课程的人文性,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这对于民族凝聚力、创造力与生命力而言极为重要,其是科学的发展需要,更是社会与国家的发展需要。

4 实现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

高校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其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而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人文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共同培养。运动训练的教育方式主要为实践性教学,其目的是教会学生“做事”,而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做人”,二者不相协调。只有实现专业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结合与统一,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做事”和“做人”,最终实现二者的和谐发展。该专业学生所接受的人文素质教育应是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与知识传授相统一的整体化教育。其更应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完善,使其成为复合型人才。将学生的专业教育结合于人文素质教育是较为系统的工程,需要二者相互渗透与促进,是全方位与健康发展过程。教师应将二者有效的融入教育过程与教学目标中,使学生具备科学精神、专业精神与人文精神,以实现最理想的教学目的。

5 创设体育人文环境

校园文化环境受到社会环境的显著影响。从宏观角度来讲,体育运动训练专业的人文环境创设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紧密相连 。此专业的教学目的与办学特色是教育实践性,其决定学生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在此专业人文环境创设中,应首先清除来源于社会的消极影响,使社会环境对校园人文环境的影响力降至最低。现阶段,市场经济的功利性导向与人文素质教育的非功利性导向相违背,所以社会因素与人文环境的创设具有不良影响。高校在功利性导向引导下,会在不同程度上漠视或淡化人文素质教育。基于这种情况,高校应坚持非功利性导向,发挥学校的教育作用,清理社会价值引导下的校园文化环境。从微观角度来讲,解决校园文化环境严重不平等现象,是防止通过技术教育或科学教育制约人文素质教育的合理途径,利于学生人格的全面建立,使其具备良好的内外品质。高校可以采用体育名人雕塑、橱窗、黑板报或体育名人格言悬挂等方式普及体育文化知识。利用人文素质知识讲座等形式宣传体育文化价值与人文本质,使学生以人文精神为导向,树立正确的人文意识与道德意识,自我约束道德行为。

6 结 语

人文素质教育和培养是高校运动训练专业的主要教学内容,其可反映时代文明,与时代发展脉搏密切相关。其可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内在需求,能够体现时代发展的特征与水平。体育人文素质教育是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将人文素质贯穿于体育活动的各个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力与创造力。高校实施体育人文素质教育和培养不仅能够推动大学人文素质教育进程,而且能够实现高校体育发展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张宏伟.全国体育类院校(术科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6.

[2] 熊灵.浅谈如何通过语文阅读教学提高体校中学生的人文素质[J].时代教育,2017,9(8):97-99.

[3] 李勇.新形势下体育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新思考[J].劳动保障世界,2013,6(10):72-73.

[4] 赵文强.中等体育运动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以河北省体育运动学校为例[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视域下超硬材料制造教学探索与实践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彰显育人风采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人文社科
高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的思考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