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性同体”的解构与重构
——解读达芙妮·杜穆里埃的矛盾身份
2018-07-13王哲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王哲[牡丹江师范学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达芙妮·杜穆里埃(Daphne du Maurier,1907—1989),女,20世纪著名的英国悬念浪漫作家,生前是英国皇家文学会会员,曾获得大英帝国颁发的贵妇勋章。1938年出版的《蝴蝶梦》,是达芙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作,自出版以来就备受世人关注,出版当年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1951年创作出版的《浮生梦》,堪称达芙妮的巅峰之作,被评论界称为是那个时代最好也是最有存在价值的作品之一。
达芙妮在《蝴蝶梦》中塑造了一位具有强烈男性色彩的女主人公——丽贝卡,已经去世的丽贝卡,无时无刻不出现在曼德利庄园里每一个人的心中。她主动和迈克西姆提出“契约婚姻”,宣示自己的人身自由,她放浪形骸,我行我素,与多名男性发生“性”关系,最终丽贝卡死在迈克西姆的枪下。丽贝卡的死亡宣示作家男性身份的胜利。而后创作的《浮生梦》中,作家是以男性的身份来面向读者,菲利普是该小说的叙述者。作品讲述的是菲利普得知自己唯一的亲人——安布鲁斯表哥死亡的消息后,怀疑是表嫂瑞莎谋害了自己的表哥,菲利普害死瑞莎后才发现她是无辜的,于是余生在无尽的悔恨与懊恼之中度过。瑞莎的死亡,是作家男性身份解构的结果,也是其女性身份的重新建构。在“双性同体”的矛盾身份下,达芙妮的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处于矛盾对立的两方,正是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造成了她笔下人物的命运悲剧。
一、作家自身矛盾的性别身份导致作品人物命运悲剧
(一)作家自身矛盾的性别身份
达芙妮一生写过很多作品,颇受读者喜爱,写过十七部长篇小说以及几十种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其中以身份焦虑为主题的作品以《蝴蝶梦》和《浮生梦》为代表。达芙妮一生都在与自己体内的两种性别认同——女性生理性别和男性社会性别做斗争。达芙妮的男性社会性别意识来自于父亲杰拉尔德·杜穆里埃。由于战争的原因,父亲的兄弟接连牺牲,使得杜穆里埃家族只剩父亲一个男性,而父亲只有三个女儿,这意味着没有人可以继承杜穆里埃家族的血统,来享受爱德华时代男性优越的社会地位。此时父亲对于儿子的渴望超乎常情,三个女儿中,父亲最中意达芙妮,于是将精力放在了培养达芙妮上面。爱德华时代的女性是不穿裤子的,但达芙妮穿着男士短裤、衬衣,还打着领带,给自己打扮成一副男孩子模样,甚至起名埃里克·埃冯作为自己男性身份的名字,她越发坚信自己是男孩子,女孩的外表只是一个错误。直到她十四岁时,在一次家庭出游中,与表哥杰弗莱的相处,唤起了她体内对于异性的渴望以及自身的女性身份。所以父亲对于她少女时代的性别认同焦虑所起的负面作用不可忽视。
(二)小说人物的命运悲剧
《蝴蝶梦》中丽贝卡的悲剧命运,是作家社会身份与生理身份发生矛盾下的产物,是达芙妮的男性社会心理打败了女性生理身份的结果。“生理性别(sex)是指两性在生理方面的差异,有时简称为性别;社会性别(gender)是指社会对两性及两性关系的期待、要求和评价。”作为有着女性生理身份的丽贝卡,她的美貌令所有见过她的男人们着迷。“一个妻子需要具备三种美德:教养、头脑和姿色。”丽贝卡就是这三种美德的化身,她是所有男人心中完美的妻子。但是,她并不甘于做一个完完全全的“女人”,她与丈夫迈克西姆签下契约,二人只是身份上的夫妻,只要迈克西姆给予丽贝卡自由的生活,那么作为回报,她会帮他打理好曼德利庄园,使之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与此同时,丽贝卡与多名男子发生性关系,以此来满足自身的生理需要。对于丽贝卡来说,掌握主动权是必要的。由于达芙妮骨子里对于自己男性社会身份的强烈认同战胜了女性生理身份,最终她在小说中将丽贝卡的生命结束在迈克西姆的枪声中,以此来宣示达芙妮男性身份的胜利。
《浮生梦》中的“瑞莎之死”可以说是小说最大的亮点,她的死亡使得菲利普余生都在无尽的自责与悔恨中度过,这意味着作者达芙妮男性身份的解构,以及女性身份的成功重构。作品以菲利普作为第一人称来叙述。安布鲁斯写信给菲利普怀疑瑞莎要谋害自己,而菲利普在其死后与瑞莎朝夕相处,爱上了她。后来,菲利普也开始怀疑瑞莎要毒死自己,便建议瑞莎去悬崖那里骑马。菲利普知道悬崖那里会葬送瑞莎的生命,但是就在瑞莎离开的时候,他找到了瑞莎与瑞纳提的一封信,证明了瑞莎的清白。然而为时已晚,菲利普赶到的时候,瑞莎坠崖身亡。瑞莎带着自己的清白离开人世,令菲利普陷入痛苦之中,他永远没有办法忘记是自己亲手杀害了那个女人,这预示着达芙妮这一阶段的女性身份的胜利。
达芙妮的矛盾心理源自内心深处对于变成男性的渴望。达芙妮作为一个被“建构”的男性,她的“本我”受到“本能的原始欲望”支配,对于自己“初潮”的来临表示不愿意接受,因为其意味着自己男性生涯的结束,而作为一个社会个体,她的“自我”却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就是一个真实的女性。在社会规范和“自我理想”的作用下,她的“超我”十分渴望自己能够重新变成男性。无论是身为生物学意义上的女性,还是文化意义上的男性,达芙妮内心对于变成男性的欲望仍然十分强烈。因此,作为一个被构建的男性,她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充满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二、男性身份的解构与女性身份的重构
周运清在《性与社会》一书里指出,“性别自认”指人把自己看成是男人还是女人。个体的性别自认是在生物特征基础上通过后天学习得来的,主要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爱德华时代的女性都是穿裙子而不穿裤子的,达芙妮在观察身边男性的穿着之后,开始模仿,上衣是男士衬衫,下面是裤子,从来不穿裙子,还跟着男生学会了抽烟。那个阶段的她坚信自己是一个男孩,外表的女孩特征是一个错误。正因为被构建成了男性,达芙妮把自己“指认”为男性,希望自己能够拥有社会对男性所要求的男子气概,所以她用父权社会的价值观来评判女性,那个时代的正统女性形象应该是家中的天使形象,对男性百依百顺,所以达芙妮最终将带有男性色彩的丽贝卡推向了象征父权文化的迈克西姆的枪下。因此,作为一个处于“中间地带”的人,即生物学意义上的女性却具有男性心理结构,达芙妮将其矛盾心理在作品中进行隐性书写,这正是父权社会和女性地位之间产生矛盾的折射。因此,在《蝴蝶梦》中,她唯有让迈克西姆结束丽贝卡所象征的女性主义来宣泄自己的男性情结。
随着时间的推进,达芙妮的思想意识开始发生变化。作为一个被排斥在男性和女性身份之外的“他者”,达芙妮发现自己既不完全属于女性范畴,又不属于男性范畴,同时她真实的女性生理身份又让她明白,自己永远不可能变成男性,于是她一直以来渴望构建的男性气质逐渐被解构,父亲给予自己的男性信心在现实面前也彻底崩塌。《浮生梦》中瑞莎以清白之身离开了菲利普,菲利普带着自己的悔恨与痛苦度过余生,就是达芙妮女性身份重新构建的隐性书写。达芙妮男性身份的解构,带来了女性身份的重新构建,从另一种层面来说,达芙妮以女性的身份获得了“重生”。这种解构与建构的对立矛盾在达芙妮笔下的作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结语
达芙妮的双重身份带来的矛盾导致了其思想意识的混乱,在其作品中可以明显体会。丽贝卡的死和瑞莎的死,表明达芙妮男性身份的解构与女性身份的重构。《蝴蝶梦》与《浮生梦》的创作,也表明了达芙妮对人性、社会的思考以及对于身份性别认同的焦虑。
(注:本文指导教师为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焦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