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顾文彬怡园与《怡园词》

2018-07-13陶莉苏州市职业大学吴文化研究院江苏苏州215104

名作欣赏 2018年27期
关键词:云楼苏州

⊙陶莉[苏州市职业大学吴文化研究院, 江苏 苏州 215104]

苏州古典园林是东方园林的杰出代表,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以精致典雅为典型特征。位于苏州市人民路的怡园是苏州古典私家园林的代表,俞樾在《怡园记》中盛赞:“甲吴下,精思伟略”。晚清时期苏州顾文彬与其子顾承修建的一园一楼“为有清一代艺苑传人之殿”,一是精巧的私家园林怡园“精致幽雅为江南冠”;一是有着“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美誉的过云楼。建成后,江南一带书画名家巨匠、文人墨客曾雅集于此,与顾氏数代主人挥毫泼墨、谈艺论文,成为苏州地方的文化高地。怡园主人顾文彬在怡园修筑完成后,以怡园四季之景入词,融其人生旨趣情怀,完成《怡园词》创作,编入《眉绿楼词》词集,词风清丽淡雅,意境超远,为晚清词坛之一股清流。

一、“集锦式”的怡园

顾文彬,过云楼第一代楼主、怡园主人,字蔚如,号子山、艮盦老人等,工倚声,善操琴,书法以唐欧阳询、褚遂良为宗,精于鉴赏,富于收藏,积累书画墨迹精品达数百件,且著作丰厚,有《眉绿楼记》《百衲琴言》《过云楼书画记》等。同治十三年(1874)至光绪八年(1882),顾文彬、顾承父子历时九年,在吴氏旧宅基础上加以修葺,延请画家任阜长、顾云、王云、范印泉、程庭鹭等参与设计,营造过云楼和怡园。怡园小而精致,融亭台水榭、楼宇馆阁于方寸之间,集各园之长,如仿建网师园的水池、拙政园的旱船、沧浪亭的复廊、环秀山庄的假山等。正如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怡园》一文中所言:“力求吸收苏州各园的长处……有集锦式的特点,庭院处理也较精练。”①周瘦鹃在《苏州园林甲江南·怡园》一文中写道:“怡园占地不多,而结构精巧,厅堂亭榭,位置得当,并能吸收其他园林的长处,加以融会贯通。”②过云楼和怡园建成后,园楼之内古籍收藏、书画珍藏、历代古琴、匾对石刻,精品甚多。且园内叠石和花木配置融画家、造园名匠智慧,品位高而颇得自然之趣。

二、顾文彬撰成《跨鹤吹笙谱》

过云楼第一代楼主顾文彬“公贴经而外,词学最遂”③,在古典文学和诗词创作方面颇有造诣,著有《眉绿楼词》八卷、《眉绿楼词联》。顾文彬晚年整理出版词集《眉绿楼词》,收录1173首词作,题材内容广泛,分为酬赠词、纪游词等八卷,分别是《今雨吟》《小横吹剩谱》等。词作风格独特,或平铺直叙,率真自然;或意象堆叠,深婉绵邈;或比兴寄托,清空骚雅;或对比烘托,悲凉激越,风格别具特色。④关于顾文彬词作的研究甚少,莫立民在编撰《近代词史》时收录并评述了顾文彬的《怡园词》,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文彬填词以清丽为主格,以婉约为正统。但他在词创作过程中,又不刻意专攻一家一派之格调,而是以心感物,以手写心,以批示其心绪、胸襟。”⑤

光绪五年(1879),怡园大体建造完备,共二十一景。顾文彬完成《怡园词》千余首,后删定为《跨鹤吹笙谱》,继而编入《眉绿楼词》词集,后经数次修改,光绪十年(1884)《眉绿楼词》刊刻完成,俞樾、郑文焯、曹钟英等为之作序。俞樾在序中赞顾文彬之词:“富矣哉!艮庵之词乎!其持律之细、琢句之工,同时作者盖无以尚。而其编次之体例亦未有善于此者也。余曩时曾得其《跨鹤吹笙谱》,喜其清词丽句,无一非长吉锦囊、梅舜俞算袋之物……今窥得全豹,情辞兼称,又非妃青俪白之美而已。此集一出,传唱旗亭,草窗、竹屋,真不得专美于前。”⑥《跨鹤吹笙谱》以《望江南》为调,主要描绘怡园风貌美景,作者晚年回归故里后寓居怡园的生活,突出其闲云野鹤般生活情态。潘遵祁在序中记:“艮庵主人作《怡园词》,将刻之以贻来游者……词凡一千两百余首,删存六百首,悉倚《望江南》一调,是创前人所未有也。”⑦据《过云楼日记》记载,顾文彬所填《望江南·词咏怡园各景》词作,光绪四年六月二十一日脱稿,约千余首;于光绪五年一月二十二日“始定去取,存者六百七十四阕,删去四百余阕”,二月一日“录竟,计六百四十四阙”,四月十九日“(李)香严点定《怡园词》,交还,余又删去五十二首,共剩六百首,较初稿删去其半”⑧。

三、《怡园词·望江南》赏析

(一)词作描绘怡园四季美景

《怡园词》以秀美雅致的怡园四景为描写对象和主要内容,在园林文学史上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地位。《眉绿楼词》有调寄《望江南》的咏怡园词一千数百首,题名为《怡园即事》,其中颇多可诵之作。每首第一句皆以“怡园好”发端,以顾文彬私家园林怡园四季之景、主人之心境为主要内容。

怡园好,往日巷无邻。历劫烟尘怜故土,敝庐风雨守先人,赤手辟荆榛。

怡园好,春草梦池塘。止水不流花出涧,凉飔多借竹穿窗,吟啸坐幽篁。

怡园好,莲渚浴红衣。欹岸水花莲影动,穿林山鸟带声飞,斜月柳桥西。

怡园好,风转雪侵阶。树冻有衣牵薜荔,石髡无发补莓苔,春讯问寒梅。

怡园好,夹路锦成丛。栖草蜨痴寻旧梦,触藩鹿静护新茸,遥避扫花僮。

怡园好,竹籁玉琤琮。种石如林高下笋,傍花为屋短长廊,红紫灿成行。

怡园好,筇竹不离云。领鹤徐行莎径滑,与鸥闲坐钓矶温,花影聚游鳞。

怡园好,松桧拂云平。卷幔树添炉篆碧,隔池峰入镜屏青,人在画中行。

怡园好,挈榼小奚随。濡首浊醪狂泼墨,响肠清茗苦搜诗,清兴少人知。

怡园好,飞槛与云摩。本色亭台雕缋少,匠心邱壑折旋多,斜径入烟萝。

怡园好,古洞路弯环。螺髻小亭棕盖瓦,虹腰低杓柳扶阑,陟岛借藤攀。

怡园好,树暗径微分。浅水平桥千柳罨,长廊短碣万花熏,藓迹绿成文。

(二)词作饱含顾文彬的人生信仰、生活情趣及情怀

1.追求闲适淡泊的隐士情怀

顾文彬一生经历曲折,道光二十一年(1841)进士,官刑部主事,升员外郎。咸丰四年(1854)任福建司郎中,五年(1855)任湖北汉阳知府,七年(1857)转任武昌盐法道,后至湖广总督官文的幕府。咸丰十年(1860)丁忧去职,避乱居于上海租界。在沪期间,文彬奉命操办团练,与冯桂芬,苏州知府吴云,潘世恩四子、地方士绅代表潘曾玮等力倡组织“中外会防局”。同治四年(1865)主管苏州正谊书院,与冯桂芬、潘曾玮分办三善堂事。同治六年(1867)奉旨加布政使衔。同治九年(1870)补浙江宁绍台道,光绪元年(1875)辞官回乡。顾氏宦海沉浮三十余载,晚年归隐故里。其《怡园词》中不时透露出对闲云野鹤般退隐生活的向往和满足。《望江南·怡园即事》其一:“怡园好,何计补蹉跎。过眼云烟皆传舍,怡情风月是行窝,花屿占春多。”于蹉跎岁月中,追求“怡情风月”和春日花间流连之闲适。又如《望江南·怡园即事》其一:“万物皆空游物外,一尘不染住尘中,久谢市朝踪。”脱离世俗生活,归隐于万物之外的情怀一览无余。再如《望江南·怡园即事》其一:“怡园好,筇竹不离云。领鹤徐行莎径滑,与鸥闲坐钓矶温,花影聚游鳞。”诗人“与鸥闲坐”“领鹤徐行”,世俗世界的一切尽于胸怀之外,闲适淡泊。

2.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致

顾文彬平生虽在仕途,但对文化品位的追求甚高,善操琴,工倚声,亦通书法,精于鉴赏,富于收藏。尽管顾文彬走上了科举仕途,但其内心深处对高雅的生活情致十分追求,这也是其退隐后的重要生活状态。而其一生所交往的都是当时极富文化艺术修养的大家,在江南一地形成了较有影响力的士人文化圈。从其《望江南·怡园即事》其一:“怡园好,来往白丁稀。山字几排人读画,水纹簟展客弹棋,榻势向风移。”这首词中可以窥见一斑,交往对象多是文人墨客,“读画”又“弹棋”。《望江南·怡园即事》其一:“怡园好,好坐竹林贤。软脚筵开烧笋地,邀头人约浣花天,风外佩珊珊。”《望江南·怡园即事》其一:“怡园好,问字客停车。双袖似鸦多染墨,单衣如蝶半粘花,对雨戏分茶。”文人雅士间的交往不仅滋养了顾文彬的生活情致,更为其收藏书画拓宽了渠道,这也是过云楼成为江南一大藏书楼、藏画楼的基础之一。

3.置身事外的人生信仰

顾文彬晚年时期,从官场退隐回到家乡,以藏书藏花、与友人诗词唱和为主要生活内容,追求恬淡闲适的生活状态。在思想上,追求置身事外和亦佛亦道的人生价值观。如《望江南·怡园即事》其一:“旧雨笑谈春纵酒,朝云禅诵夜焚香,合十礼空主。”《望江南·怡园即事》其一:“怡园好,幽草闭闲门。隔院静听棋落子,绕篱细数竹生孙,新绿半成筠。”《望江南·怡园即事》其一:“怡园好,人世两蘧蘧。梦蝶化身身化蝶,忘鱼知我我知鱼,爱读漆园书。” 从《庄子·齐物论》“蘧蘧”、化蝶及鱼我互知等物象及其描写反映了其超脱俗世、怡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和人生信仰。

顾文彬的一生经历了晚清社会大动荡和各类坎坷仕途,尽管以官宦出身,与李鸿章、冯桂芬、官文、潘曾玮等重臣名士结交;但另一方面,在其内心深处倾心于文化传承、书画收藏等,在晚年归隐故里期间,与苏州书画界、文化界各类精英、藏家交往甚多,如与曲园老人俞樾、苏邻主人李鸿裔、耦园主人沈秉成、潘曾玮等名儒鉴藏往来。如《望江南·词咏怡园各景》初成时有千余首,经李鸿裔点定,顾文彬删去四百余首。后又由潘遵祁删定、作序,李鸿裔亦为之作序,随后更名为《跨鹤吹笙谱》纳入词集《眉绿楼词》刊刻出版。其《怡园词》再现怡园四季美景,亦饱含人生思考和信仰,文学价值甚高。

① 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② 范伯群主编:《周瘦鹃文集 珍藏版上》,文汇出版社2015年版。

③ 〔清〕闵尔昌:《碑传集补》,《近代中国史料丛刊》(993册),台湾文海出版社1966年版,第1016页。

④ 张燕:《顾文彬及其〈眉绿楼词〉研究》,安徽大学2016年硕士学位论文,第1页。

⑤ 莫立民:《近代词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51页。

⑥⑦ 顾文彬:《眉绿楼词》,《清代诗文集汇编集部》(689),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319页,第416-417页。

⑧ 顾文彬:《过云楼日记》,文汇出版社2015年版,第470-485页。

猜你喜欢

云楼苏州
“再读苏州”“石痴”顾天叙
顾氏过云楼的书画“秘事”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园林之城——苏州
七绝·岁末染恙恰遇除夕以记之
忆旧
本愿过眼云烟,却是映世霞晖——百年过云楼点窥
过云楼藏书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