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2018-07-13本刊评论员
本刊评论员
有一位长期在国外生活的华人回国之后痛心疾首地说:“国内浪费现象太多了、每个人每天产生的垃圾远远多于国外,比如说商品包装过于豪华,快递包装随处丢弃,既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又造成极大的环境污染。”
垃圾分类在全国各地开展已经多年,但是成功的案例却不多,这既让人费解又不得不令人深思。垃圾分类是“关键小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看起来事小其实影响极大,它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品质、城市的管理能力,乃至于社会绿色发展。垃圾分类还只是整个垃圾处理系统中一环,从垃圾产生到垃圾投放,从垃圾分类到收运、处理,即便是完成了垃圾填埋或者焚烧,垃圾问题并没有终结,对环境的影响才刚刚开始。
换个角度看,垃圾并非仅仅是个“烫手山芋”,垃圾只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要真正实现垃圾减量、变废为宝,必须构筑起分类投放、运输、处理系统,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链。近年来,杭州市探索出一条具有杭州特色的生活垃圾“三化四分”路子,即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利用、分类处置。对于垃圾处理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而言,这仅仅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现阶段,垃圾分类工作关键在于突出利益导向,对环境企业如此,对于居民个人也应如此。杭州市在垃圾分类中已经先行一步,比如“虎哥回收”“家宝兔”等试点“互联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新模式,居民只需完成简单垃圾分类便可获得“环保金”。运行之后,生活垃圾减量,企业获得了较好收益。这种分类方法简单易操作,实现了多方共赢。政府部门应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到垃圾分类的各个环节,并给予政策优惠和资金补贴,让垃圾在分类中进一步资源化、产业化。对于城乡居民,在做好垃圾分类宣传引导的同时,也应重视利益引导,让居民觉得垃圾分类不仅是一种社会责任,还有一份环境收益,比如一些小区试行“垃圾分类积分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给予居民一些积分奖励,使广大居民逐渐形成垃圾分类习惯,养成良好的绿色环保意识,自觉自愿地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