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版面稿件组合方法技巧浅析——以《南国都市报》为例

2018-07-13张洁

记者观察 2018年6期
关键词:色块都市报南国

文/张洁

一堆同题材的新闻碎稿,却没有一条稿件的分量可以做头条怎么办?看似毫不相关的新闻稿件,如何在版面视觉上达到风格统一?在没有图片的情况下,如何使版面变得舒朗活泼?编辑“跳出”稿件本身,唠叨几句,这样做意图何在?有着怎样的传播效果?……这些问题都涉及到了新闻版面稿件组合的方法和技巧。

一、同题集中是惯用方法

从编辑思路上来看,对于相同题材的稿件,配置在一起组合处理,即“同题集中”,是最常用的稿件组合方法。

例如:南国都市报2016年7月6日03版,两条救人的稿子《扑通!她跳入美舍河一心寻短见 想想!她极力劝说一语惊醒水中人》和《儋州八旬老人迷路跌入池塘 6名中学生救了他还送他回家》。同样是两篇救人稿件,编辑按照常规做法进行同题集中,编辑花费心思,发现两条相同题材稿件存在不同之处,轻生女是因为想不开才跳河,经人劝解回心转意,最终放弃寻死的念头,接受好心人救助;八旬翁则是因为迷路失足落水的,因此编辑在两条上下放置的稿件中间,用一个大大的“救”字对稿件进行统领,上方加一“心”字,下方加一“人”字。如此处理,在同题集中的基础上,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南国都市报2017年1月10日12版,两篇被老乡坑了的新闻稿件:《老乡说有工程转包 要先交38万元保证金 湖北男子被老乡假工程骗惨了》《夫妻伪造房地产 借款30万元后失联 他当担保人帮老乡借款后被起诉》,编辑用一句话“老乡见老乡,背后开一枪?”对稿件进行了同题集中处理,增加了新闻的可读性。

二、重设主题的运用

同题集中虽然是惯用的编辑手法,但是很多稿件不能简单地集中在一起就了事。编辑在编稿做版的过程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同题集中,但是稿件都比较“弱”,没有一篇可以担得起头条“重任”,这就需要编辑多动脑筋,寻找稿件的关联性,跳出稿件本身,提炼出一个主题,我们姑且称其为“重设主题”。

例如:南国都市报2016年10月19日14版,这个报道抗击台风“莎莉嘉”的版块,主要报道的是对受灾群众的安置情况,前方记者进行实地走访,共发回四篇安置点的报道。四篇稿件的新闻性差别不大,可以说分量比较均衡,如何将四篇稿件统在一起,又使版面显得更大气有分量呢?编辑首先将四个安置点的地址“拎”出来,然后每个稿件做好标题,接着找出四篇稿件的相同点,提炼出一个主题《台风中的安置点“‘大家庭’一样温暖”》。经过这样处理,不但让四篇稿件在形式上达到了统一,而且增加了报道的人情味。

南国都市报2016年2月1日13版,编辑提炼主题《偷的 抢的 都抓了》,简短有力,却将四篇发生在不同地点、看似毫不相干的嫌犯因偷盗抢夺落网的报道组合在了一起。

重设主题可以很好地体现编辑思路和意图,从版面效果上来看,可以避免因为稿件太弱,无法“撑起”版面的尴尬,使得版面看起来沉稳厚重;从信息传递上来看,高度提炼的主题语言,让读者对几篇新闻稿件所传达的信息一目了然;此外,重设主题有时还能起到提醒、教育、表明立场态度的作用。

三、色块和关键词的运用

稿件组合也可以借助色块和关键词,特别是在整个版面都没有图片的情况下,这样处理还可以避免版面沉闷。

例如:南国都市报2016年3月21日09版,编辑用两颗破裂的心形图片,配合文字“伤心”“堵心”“塞心”和“闹心”,将《她不顾家人反对,嫁给比自己大14岁的老板 丈夫因经营私彩被判入狱 她也不离不弃 终于熬到丈夫出狱 她却想离婚》《41岁网络相亲 未婚怀孕 本以为这是很好的缘分 可丈夫却很少在家 还和前妻保持同居关系 她想离婚 可法院判:不能离》《男子莫名“被结婚”未婚妻以为他是骗子 一气之下,不嫁了》《她想把丈夫遗留的房子卖了 但继女说:不行!》四篇社会新闻稿件组合在一起,不但在形式上形成统一,而且使得原本沉闷的版面,变得活泼起来。

南国都市报2016年7月11日13版,版面一共有4篇稿件,编辑用加灰色底纹的圆形色块,配合反白文字“禽兽不如”“物以类聚”“法网难逃”“殃及池鱼”,色块和文字的使用,既将几篇不同的新闻稿件有效组合在了一起,又使得版面舒朗灵动了很多。

四、可视化思维的运用

编辑运用可视化思维,可以在进行稿件组合时,有意识地注意对版面的装饰,从而形成清新舒朗的版面风格,也可以实现较为强烈的版面视觉冲击。

(一)放大一个字,形成版面视觉冲击

寻找几篇稿件的共同点,提炼出一个关键字,将这个字放大处理,点缀在几篇稿件之间,既可以实现稿件组合,又可以在版面上,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例如:南国都市报2017年2月3日03版,对春节黄金周海南全省旅游概况以及省内各市县的旅游情况进行了盘点,编辑提炼出一个“旺”字,配合图片进行放大处理,并使用了套红,巧妙地将八篇稿件统在一起,形成了很好的视觉效果。南国都市报2016年12月27日09版,编辑利用一个艺术化处理的“贪”字(“人”字底是两条带着镣铐的腿),放大处理,并用几条线,把3篇关于因受贿、诈骗、滥用职权而判刑的社会新闻稿件进行组合处理,配合文字“一念之贪 违法犯罪”,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

(二)以图片为中心进行辐射,稿件散而不乱

以图片为中心进行辐射,将同样题材的稿件进行组合,也是比较常用的方法。例如:南国都市报2016年1月24日14版,编辑运用了一张冰雪覆盖大地、行人捂得严严实实出行的图片,一个清冷的蓝色“冷”字压图处理,将稿件《寒潮“凶猛”预警升级》《时隔20年 重庆下雪》《孔雀遛弯 冻僵街头》《最强寒流来袭 猴子出山觅食》共4条国内新闻巧妙地组合在了一起。南国都市报2016年5月25日08版,以一张电动车的剪影为中心进行辐射,将反映电动车停放问题、上牌问题、安全问题等不同角度的3篇新闻稿件,进行组合,使得整个版面的稿件散而不乱,主题突出。

(三)图片、线条、文字、色块组合运用

可视化思维往往是图片、线条、文字、线条的组合运用。多种元素的巧妙结合,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处理效果。例如:南国都市报2016年6月13日11版,运用了图片(手铐、印章)、加粗弧线、黑色色块、反白文字,将报道因违规违纪被行政撤职、被开除党籍的3篇同题材新闻稿件和7条同题材标题新闻巧妙地组合在一起,版面舒朗,信息量大。南国都市报2016年10月23日06版,用线条和一张手铐的图片,将稿件《强行带客人到海鲜店消费 三亚11名“拉客妹”被拘》《三亚一酒店涉赌被吊销行业许可证 9人涉聚众赌博被抓》组合在一起;用线条和人民币符号图,将稿件《工程款起纷争 小区狂贴大字报》《有两套房却拖着贷款不还 一男被拷上手铐后马上答应还钱》组合在一起。线条和图片的巧妙结合,不但对稿件进行了分类组合,还修饰了版面,让版面看起来清爽不沉闷。

五、稿件“画外音”的运用

有时候,编辑会跳出一组稿件,“唠叨”几句,于是就产生了稿件“画外音”。例如:南国都市报2016年7月18日12版,共有两篇原本毫不相干的稿件:《走在路上 被树砸伤 谁来赔?村民回家路上被树砸中 卖主买主挖树人共同赔偿15万》《孩子逗狗玩 被咬了 找谁赔?捡来的小狗咬伤人 也是要赔偿的》,编辑开动脑筋,增加了“画外音”:“不管是门前的树,还是捡来的狗,可一定要看好啊,要不,可能会有官司找上门。”此种处理方法,既对稿件进行了组合,又做了善意提醒,增强了服务性,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南国都市报2016年12月8日15版,编辑跳出稿件,用“小偷别猖狂”5个字将稿件《男子公交投币不上车?原来是配合同伙掏腰包》《尾随他人 用镊子夹走661元少年被判拘役5个月》组合在一起,用“防火莫大意”5个字将《杂货店起火83岁老人身亡》《小小居民房存储12瓶燃气瓶》《杂物引燃 超市突现火情》三篇稿件组合在一起,如此处理,使两组稿件分类合理,也起到了很好的提醒作用。

六、结语

稿件的有效组合,是编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无论用到怎样的方法和技巧,都需要编辑在对稿件进行精耕细作,“吃透”稿子的基础上,对新闻要素5W+H,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如何进行通盘考虑,并站在更好地服务读者的角度编排稿件。总结+概括,联想+想象,可视化+读者本位思维,综合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才能实现形式上的统一,内容上的关联,最终达到理想的稿件组合编排效果和版面呈现效果。

猜你喜欢

色块都市报南国
南国红豆发新枝
美丽的南国多传奇
多元游牧
立体再现《南国荔枝红》
南国牡丹
《海峡都市报》影像俱乐部会员作品选登
大色块拼接
三个色块
眼睛,请接招
喻华峰:《南方都市报》总经理二审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