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道家思想在山水临摹中的体现

2018-07-13贵州大学美术学院550025

大众文艺 2018年21期
关键词:山石体悟物象

(贵州大学美术学院 550025)

一、道家文化与山水艺术的缘分

中国文化归结于道的文化,道家美学对中国古代山水画有深刻影响,结合对山水画的临摹体悟道家哲学在山水艺术中的应用,发现道家哲学与山水艺术之间的联系,道家思想与山水画面的表达,人与自然的联系。思维与存在、思想与生活是有一定内在联系的,道家的山水思想是在山水自然之间寻求趣味,要求人清心少欲,以简素的审美态度,体味冲淡清素与注重直觉感悟的道家美学趣味。在对自身有认知与反思后,观照内心,而赋予山水画生命力,常表达为朴拙、开阔。道家山水的现代价值在于道家哲学思想应用于现代山水画的表达,庄子追求的“万物与我为一”,本质是对生命个体的自我完善之道。以自然为本位的庄子,选择的是心与道游,道家思想对中国人的精神人格的塑造与认知观察世界的方式而产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山水画向心外寻觅自由的境遇,

《道德经》中“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体现了以道作为天地万物的本原,最核心的概念,道文化体现着中国人的宇宙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中国人对于从自然社会规律和生命寓意的感悟。面对自然物象时内心首先最直观的感觉,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接受,审美心象是在审美观照中实现的过程,是自身的联想和想象的再创,这样生成的画面意境才是将自然物象与自身心境的融合升华。郭熙“身即山川而取之”是超越语言的感受,通过绘画语言的形式将心内所感反映在画面上,不仅描摹相貌更是事物的本质,这需要丰富的体悟和深厚的修养来作支撑。以哲学、宗教、艺术、科学四种形式体现的一切文化都指向了生命本身,生命本身就是对道本身的理解。郭熙将人与山水相融合,体会到山水与人本性相通。观照自身是对智慧地启用,这往往伴随着每个动作的实践,观照自身是思考过程更是实践过程,是对思维逻辑养成和人生之道的追问。

二、在山水临摹中体悟道家文化

中国传统精神根植于山水画之中,“线”和“黑白”观是中国画艺术语言的两大根基,特别强调黑白关系,通过光、水、气的内在变化揭示“阴阳”“虚实”,秉承着这些哲学理念才产生了山水画特有的程式。

艺术对人有教化感召人心的作用,绘画作为手段显现内心,中国画主张以思入画、以心入画,选择山水风光的目的不是简单地为了复制景象,而是把观念、趣味融入,对自然进行美化,有形画无形,古代探索的山水画是突破外在物象形式美,赋予物象以思想,收获心的力量和舒畅,着重探索山水无限的意蕴。“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追求自然纯粹的表达。石涛提出的“一画”法则,是道家思想的体现,以“一”为开始,又用“一”来终结,“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石涛“一画”这个原则用于山水画表达,就是一笔落下时就意味着初始的道与万象的衍生。

画家通过自然规律的认识探讨,总结了一套中国画独有的表达方式,因此,前人的经验必须要认真临摹学习。临摹是学习山水画最主要的方法和途径,主张学古变古的董其昌曾说“先以古人为师,再以造物为师,最终当以心为师。”中国画的笔墨语言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精神和内涵的理解,更多是对自然物象的高度概括和总结,经典的佳作更是融入了中国人的审美意趣与悠久哲学思想。古画临摹是通过运用第六识而去思考笔墨的,绘画的程式是经长时间的发展逐渐形成的,临摹古画体会学习山水画,结合作者的背景分析作品的用笔、用墨、构思和构图,找出特点规律,尽量全面的进行学习,体悟每幅作品的气质和韵气,应该将理性和审美结合体会这些无言的表达。

对于临摹古画,以临摹夏圭的《溪山清远图》为例,谈谈自身对画中蕴味的感受。起先在临摹时容易被自己主观思想牵着走,而忽略了画面表现。如在画一丛树时,首先树叶的浓淡虚实与穿插、叶形的变化都有其规律;其次是树干的表现,树干穿插关系则借鉴学习了卢坤峰竹兰谱中的一些规律,卢先生的竹贵在有生机,用笔有来有回,有连枝亦有断枝,枝干透气而富节奏,其间提按和走势都是能运用到树干的临习中的;最后树整体调整,观察树枝叶组合构成轮廓的变化,位置的合理,就如树轮廓处理上树梢一枝的走向就能对云雾、画面起到关键迎合作用的。再是画山石时,笔干一些,水分不要太多,勾成山石轮廓与结构,用笔平稳松快。而后皴擦要忪,大面积运用大斧劈皴,相比轮廓结构的用笔表达要虚,夹杂水墨变化,体现水墨渲染效果。中锋侧缝的变化通过干湿、长短、方向来表达山石走向,画土山时线条相比石头山要圆润,近处用笔相比远处要实、墨色要浓,注意每组山石的对比。从局部分析树叶与山石,树叶墨点用墨较浓,而山石用墨较干、淡,画面物象叠法一组组都根据画面整体的需要成形,而后协调统一于画面的转、合、起、承,从而凸显山石的清润和画面布局的简洁。画面中不同物象对画面进行分割,上实下虚,景物集中在布局的下半部分,上半部分以开阔的水面和朦胧的烟雾为主,画面中的每个空白都有形状,空间位置的布置都是有意识的处理完成的,从画面中的黑白互换中推敲画面的空间关系。再对村舍、船只、题款等进行分析,《溪山清远图》中渔船隐藏在蒙蒙山色中,精心点画的文人形象,水岸边的村舍,连接景物的竹桥亭台以及掩映在树木中的楼阁都可见到作者的精心布置,是在见到景以后通过构思再现在画面中的,画面意境趣味性带给观赏者以秀润灵动、不闷不滞之感。

三、道家山水艺术的现代价值

庄子、魏晋道家人士对山水的观照和体悟,道家哲学充斥着灵动山水的意蕴,道家哲学的对山水精神的塑造是有必然联系的。这从自然山水中寻求生命意义与宇宙精神的特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山水情怀与道合一的哲学精神。

那么,在学习与临摹,自身的体悟与感受山水画的过程中,对于现在还有没有可借鉴的意义和价值?诚然,在日益工业与科技化的时代发展中,面对自然景观的的些许转变,在笔墨的表达上也应该随之有些转变,需要在遵循笔墨规律和审美理念下进行新的思考和探索。同时对于中国山水画的学习还不能放松对笔墨基本工的学习,结合对书法的体悟以及文学修养的养成,来学习山水画。道家其哲理与山水性灵带给我们的启示不光在于它的指导意义,更在于它对人自身、自然与社会的反思价值。

我们相信,道家哲学的精神价值未来将越来越受到全人类的重视。以传统文化为支撑,寻找出现代山水的笔墨表达方式,进而引发人类对自然的思考,促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山石体悟物象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如何与物象相处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懂,才能得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草木化英魂 山石写丰碑——脚山铺阻击战纪实
山行
体悟伟大梦想 汲取创新力量
山行
黄山石潭现唯美壮观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