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西狭颂》

2018-07-13山西师范大学041000

大众文艺 2018年21期
关键词:篆书章法笔画

(山西师范大学 041000)

一、《西狭颂》的碑帖简介

《西狭颂》是汉代隶书成熟时期的产物,此摩崖石刻位于甘肃省的天井山鱼窍峡中,其内容主要记录了东汉时期武都郡太守李翕领导人们开天井道的历史政迹。此颂碑长3.75米,高3.06米,由额、图、颂和题名组成。上有篆额“惠安西表”,其右下方为《五瑞图》,左为正文,后为题名。时至今日碑立原址,体现了汉隶摩崖石刻置身于大自然的宏伟气息。《西狭颂》在我国书法史、文化史、金石学上占有重要地位。自宋代以来,曾巩首次著录于《南丰集》中,这便引起历代金石学家和艺术家的关注。徐树钧则感悟为:“疏散俊逸,如风吹仙袂,飘飘云中”1。

二、《西狭颂》的艺术特点

《西狭颂》的主要特点为庄严浑穆,气势宏伟,与当时通俗流行的隶书的扁宽结构特点不同,其结构不仅保留了篆书圆通古劲的韵致,而且也已经显露出楷书稳健方正的特点。现如今,《西狭颂》碑帖通过印刷排版打乱了原碑的整体章法,但这也无法削弱《西狭颂》的古拙与磅礴的气息。并且我们依然能清晰地看到字与字之间的错落变化与跌宕起伏。原碑所处位置虽不易受到风雨侵蚀,但时间长久,仍有些许斑斓,但这对《西狭颂》整体的气息来说并没有什么较大的影响。反而能够让人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其中的厚重感,给人们一种更加耐人寻味的感觉。

三、《西狭颂》的临摹与创作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西狭颂》与《郙阁颂》有一些相似之处,其总的特点是体方笔拙,笔力遒劲稳健,浑厚雍容。但《郙阁颂》更拙一些,它没有较为明显的波磔笔画,笔道硬挺,以拙取胜。《西狭颂》与《郙阁颂》相比,稍见秀逸,显得更加活泼。于雄强茂密中又见神采飞动,是难能可贵的。近人佘雪曼在讲东汉《西狭颂》特点时说:“西狭颂的艺术特点是庄重浑穆,天骨开张,有博大真人气象。······它的结字高古,笔力遒劲,如彼苍松,自具端丽。”他还说:“学汉碑要有气魄,写得大,放得开,这块首尾完好的石刻,对于今天的我们,应是最佳的范本。”(见1978年香港《书谱》杂志。)2临习《西狭颂》,我们可以发现,将《西狭颂》的大气磅礴、浑厚雍容的特点展现的淋漓尽致是比较有难度的。仔细观察、观看《西狭颂》的原拓,对于我们学习《西狭颂》有很大的帮助。虽然《西狭颂》原拓与原碑有着不可避免面的一些差别,但我们依然能清晰地感受到汉代的大气,能感受到《西狭颂》的浑厚。只有感受依然不能解决问题,该如何将这种大气磅礴展现在我们的临摹中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仔细观察、观看《西狭颂》使我们感受到自己的心胸非常的开朗豁达,这种感受也带给我们非常大的益处。这也让我想到了清代的傅山所说的“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3。因此我认为作字与做人也是有很大的联系的,是会相互影响的。

《西狭颂》的字形总体是方形,横画与横画之间的间隔较为宽大,所以文字显得大且清晰明朗。《西狭颂》的横画,多以方笔为主,通常需以藏锋入笔,收笔时应自然一些,不需要太刻意。起初临习时需注意到这一点,若每一个笔画的起笔收笔都较为刻意,便显得比较矫揉造作。《西狭颂》的点画也是藏锋笔法,其写法各种各样,有逆笔向下的、橫挥的、斜挥的、向上钩的等等。《西狭颂》的字体多篆书造型。比如“以”,字形完全是按照篆书的写法,只是将横画竖画的线条稍做了一些改变,不仅有方折,还带有篆书的圆润。带有篆书圆润特点的还有许多,例如宝盖头的一些字最为突出。如“害、容、字、官、守、宿”等。《西狭颂》中,我认为横画是较难处理的。如“王、三、二、五”等字。若果处理不好笔画之间的关系,与其中的变化,写出来的字就会显得十分呆滞。

初临《西狭颂》时,不能只顾字形,忽略笔画中的一些变化。通过学习我们可渐渐体会到笔画中的提按顿挫,找到些许的节奏感。同时我们也要尝试在墨法中寻求一些变化,可尝试加入枯笔,但是枯笔用不好则易削弱《西狭颂》大气磅礴、浑厚高古的特点;也可尝试用润一些墨来写,有些时候的胀墨效果更容易体现出《西狭颂》的浑厚,但不可乱用,还是要注意整体的章法的。《西狭颂》的整体章法为横有行,纵有列,字距较大,行距较疏,疏朗有致。叠格子进行临习,容易拘束临习时的整体感觉,而变成了单个字练习。尝试不叠格子临习,从中摸索其中的章法,便会有不一样的效果。通过临习《西狭颂》,学习到了其中的用笔、结体与章法,便对利用《西狭颂》创作有了很大的帮助。

谈到《西狭颂》的创作,既需要继承传统,又需要创造革新,两者缺一不可。在不断的临写过程后,可通过集字练习,慢慢的进行创作。创作需要靠一些结构细节等来打通整幅书法作品的气息。首先一幅作品离不开字间的“搭配”,也就是“组合”。我们在思考了字的线条之后,就要思考如何把线条配合在一起,这便是字间的结构。字与字的配合,也是有很多的方法和规律可循的。通过临习《西狭颂》可体会到字与字的联系,且行气都离不开字间搭配布局,不论是对于我们临习还是创作都是十分适用的。并且,我们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创新,才能使作品更耐人寻味。

注释:

1.近代徐树钧所讲,见《中国书法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第68页。

2.近人佘雪曼描述东汉《西狭颂》时所讲,见《中国书法史》,河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44页。

3.出自清代傅山《霜红龛集》,见《中国古代书法理论解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版,第44页。

猜你喜欢

篆书章法笔画
詞作章法的藝術辯證法講究
饶宗颐老照片一组
质地
张晓东《篆书国有岁以团扇》
笔画相同 长短各异
——识记“己”“已”“巳”
鲁大东篆书苏轼“人生十六乐事”
有趣的一笔画
找不同
多一分不平凡
论两汉碑额篆书对邓石如篆书风格形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