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鲁亚克小说中“垮掉”的含义
2018-07-13辽宁师范大学116029
(辽宁师范大学116029)
究竟什么是“垮掉”?笔者认为,“垮掉”这一关键词,不仅反映了“垮掉的一代”反叛的生活方式和态度,而且还体现了他们的精神追求和内涵。“垮掉”有三层含义。第一,“垮掉”(beat down),指一种落魄和赤裸的精神状态;第二,“垮掉”(beat),指节拍、节奏、韵律;第三,“垮掉”(beatific)指的是狂喜、极乐、至福的精神状态。下面笔者将结合“垮掉”一词的来历,对凯鲁亚克小说中的“垮掉”的含义做具体解说。
一、“垮掉”一词的来历
beat是英文常用词,意义繁杂,可作动词、名词和形容词;当它作动词的时候,既可表主动又可表被动。它的常用词意思包括:(动词)敲打、击垮、剥夺、耗尽、利用,(名词)节拍、节奏、韵律,(形容词)厌倦、疲惫、困惑、一无所有。在“垮掉的一代”的语境中,据金斯伯格说,“跨掉”一词的创始人是赫伯特·亨克,用来指代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的基本生存状态,其含义是:“精疲力竭的、处在社会底层的、孤独的、以大街为家的”。但是,学术界一般把“垮掉”和“垮掉的一代”的定义归功于凯鲁亚克。凯鲁亚克本人也表示只有他自己真正明白“垮掉”的含义。
二、“垮掉”的第一层含义
在“垮掉派”还处于地下状态的时候,凯鲁亚克对霍尔姆斯讲到了“垮掉的一代”的定义:“垮掉的一代”是好似乞丐一般存在的一群人。他们否定公众生活,厌倦公众生活,认为公众生活是摆样子,是走形式,毫无意义可言。他认为“垮掉的一代”是以一种直接面对真实的生活,直接与最真实的自己对话的方式在生活。“垮掉的一代”并不是迷失了方向,他们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他们只不过是厌倦了所谓的形式和规范。”霍尔姆斯对凯鲁亚克的定义进行了解释说明:“垮掉的一代”深受战争的迫害。战争使他们变得一无所有。他们每天都深受焦虑和紧张的折磨,于是他们决定要奋起反抗,而反抗的方式就是不再假装和忸怩作态。他们决定抛弃世俗的偏见,抛弃一切形式,一切只为过自己想要的生活。随心所欲是他们的追求,其他一切都不值一提。可以看出,与亨克的用法相比,凯鲁亚克对(beat)的用法有了质的不同。亨克对“垮掉”一词的使用,只是描述了“垮掉的一代”表面的生活状况。而凯鲁亚克把“垮掉”的含义深入了一大步,指出这种生活方式的核心是“直面生活,直面自我”,而且他们之所以选择这种生活方式,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发现了主流社会价值观的虚伪。在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的经济危机中长大,随后深受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苦难,然后又在“冷战”和核威胁的恐怖氛围中生活的“垮掉的一代”,处于一种精神上一无所有、看不到未来的状态中,这就是“垮掉的”一代的第一层含义—--精神的“落魄”和“赤裸”。
三、“垮掉”的第二层含义
“垮掉”的第二层含义是节拍、节奏、韵律。可以看出,这与“垮掉的一代”喜爱的爵士乐有关。曾有台湾学者把“垮掉的一代”译为“敲打的一代”。“垮掉的一代”就是指那些特立独行、沉迷于“嬉普斯特”—--这个词本身就是指爵士乐迷。博普爵士乐的精髓就是即兴发挥(improvisation)。这种音乐本身所蕴含的精神与 “垮掉的一代”所蕴含的独创,自发和反叛精神如出一撤。霍尔姆斯写到,对于面临生存危机和价值虚无的“垮掉的一代”,怎样生存似乎远比为什么生存更重要。“垮掉的一代”之所以自愿地选择“堕落”自己,让自己过着“地下人”的生活,心甘情愿让自己被边缘化,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垮掉的一代”深受战争摧残,他们一无所有,却仍然被各种毫无意义可言的主流社会奉行的各种教条化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所束缚,他们对此可谓厌恶至极。于是,他们宁愿被“地下人”化,被边缘化,也要挣脱束缚和压迫,去直接面对生活本身,去面对最真实的自己。因此,从表面上看,似乎“垮掉的生活”是被“垮掉的一代”所自愿选择的。但是,我们换个角度看待问题,“垮掉的一代”又何尝不是被逼无奈的呢?生存危机和主流社会虚假的生活方式让他们选择逃避,因为他们实在承受不了这种“精疲力竭,一无所有”的无力和绝望感。因此,他们选择了极端。他们用极端的方式去拼命地活出自己。他们冒险。吸毒,性放纵。 凯鲁亚克在《孤独天使》中写道:“一切都汇入到节拍之中—---这就是垮掉的一代,这就是节拍,这就是不断持续的节拍,这就是心脏的节拍,它敲击着,敲向整个世界,敲出过去的真相,像是远古时期,奴隶们划着船打出来的节拍;或者是仆人们转动着纺锤发出来的节拍……”显然,凯鲁亚克这里所描写的节拍是不是单纯的字面意义上的音乐的节拍,它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在这里,“节拍”象征着心脏的规律跳动,象征着脉搏的节奏,象征着自然的律动。凯鲁亚克想要告诉我们,要懂得倾听自己内心和生活中的“节拍”。
四、“垮掉”的第三层含义
“垮掉”的第三层含义是“至福”。1945年夏天,凯鲁亚克回到故乡洛威尔。他在一个天主教堂里时,突然获得一种启示:beat这个词不就是beatific(至福)的一部分吗?对凯鲁亚克来说,这两者的关联绝不仅仅是一个文字上的双关,他不再拒绝孤独和卑微感,因为他在其中看到了获得拯救的可能性。这个时候的凯鲁亚克已经开始修习佛教,同时仍然受到天主教思想的影响。他后来对此说明,“垮掉意味着至福,就像圣弗朗西斯一样,努力地去热爱所有的生命,对所有人都保持绝对的真诚,忍耐、有善心、培养心灵的愉悦。”所谓“至福”,是一个天主教用语,指的是人在到达一定境界后,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获得上帝的指示,从而达到灵魂的升华。在“垮掉的一代”语境中,“至福”与他们孜孜以求的“景象”(vision)和“它”(IT)密切相关。凯鲁亚克小说人物对于佛教、爵士乐、性、毒品的热衷,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为了获得那令人心醉神迷的“景象”。
五、结语
综上所述,“垮掉”的三个含义—赤裸、节拍、至福—高度概括了“垮掉的一代”的生活方式和本真追求。精神的“赤裸”是“垮掉的一代”的基本生存状态。它一方面意味着在一个价值虚无的社会中,他们处于一种精神的“落魄”状态,另一方面则意味着他们在一无所有的精神“赤裸”中可以用一颗赤诚和袒露的心灵去追求和创造理想和信仰。换言之,“赤裸”既是“垮掉的一代”的基本精神状况,又是他们本真追求的前提条件。在一个缺少真正的信仰和生活价值、同时又处于生存危机的社会时代中,唯一的出路是相信自己,在生命之路上跟随自己的“节奏”,在极端的生活体验中肯定生命并获得精神的升华,到达“至福”的境界,因此,“垮掉”的三重含义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一个彼此关联的统一体,它透视出“垮掉的一代”精神追求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