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工业遗址改造案例研究及启示

2018-10-19南京林业大学210037

大众文艺 2018年19期
关键词:矿坑遗址景观设计

(南京林业大学210037)

徐 英 (江苏大学 212013)

曹 磊 (南京林业大学 210037)

随着工业遗址复兴的兴起,国内的城市开始受到了影响与启示。因此现如今,许多设计师开始将目光转移到工业遗址景观设计上来,开始寻找属于适宜城市发展的道路。同时由于原工业基地的衰败,导致遗留了一大批闲置的区域,影响生态环境,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将这些遗址重新改造加以利用。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案例,对现如今的工业遗址进行合理开发和改造。

一、研究的背景、意义及方法

1.研究的背景

文化正不断地沉淀在历史的发展中,刻印在城市建筑中,渗透到生活的各方面。城市的发展如果忽略了文化的多样性,那将变成一座没有灵魂的建筑空间,因而城市也呈现多元化发展。现如今,我国很多城市都在面临两型社会的转变,随着城市工业化的进程,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导致了诸多问题,如工业污染等。为了改善这些问题,每个城市必须将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融入城市建设。而由于早期各个国家经济格局和产业链的转变,导致传统工业文化逐渐走向下坡路,留下了大面积的工业遗址。因此,工业遗址的更新改造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工业遗址的转化和发展上,西方国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们将先进技术应用于工业遗址的设计,让原本在逐渐衰败的工业遗址重新注入新的活力,保留了城市工业的文化。同时在近几年,我国对于工业遗址的设计和改造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飞跃。由于工业遗址所处的地域不同,它的改造思路也会有所不同,合理借鉴国外的优秀案例,总结出适合自己道路的工业遗址改造的设计十分重要。

2.研究的意义

当今社会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城市中遗留下了大批的工业荒地,带了很大程度上的问题。首先,破旧工厂的拆除已经在大面积进行,人们忽视了他们的价值。其次,虽然这个地方非常破旧,但它的机械和工具都是历史的见证。因此换个方面去看工业遗址又成为了一笔特殊的财富。将废弃的场地、建筑、产品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工业场所,不仅具有深远的研究意义,而且还具有景观利用价值。

后工业时代的这种拆迁和重建是不可避免的,但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流失。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思考怎样将工业废弃地更大程度的加以利用,减少拆迁等带来的二次浪费和污染十分重要,以此来减轻社会经济负担。

3.国内工业遗址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工业用地的景观设计已在中国出现。通过总结国内外的实践以及优秀案例,国内许多设计师对理论和技术进行了改进。其中中山岐江公园是我国比较成功的案例,它在2001年建成,它不同于以往的中式园林,它还借鉴了很多西方的元素文化。这次改造设计是工业遗址改造的新篇章。 它揭示了不同层次的人性美,为人们带来全新的体验。

相较于国外的相关设计,现如今我国工业遗址复兴还处在起步阶段,由于对其认识不够充分以及经验有所欠缺,造成国内众多改造中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在对国外优秀案例加以借鉴,并且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探究出适合自己的道路。通过对工业遗址的解释,传承并保护当地的区域特征,进而实现工业遗址改造合计的核心价值。

二、工业遗址改造的理论依据

1.工业遗址的概念

本文工业遗址是指具有文化内涵的工业遗存,是人类活动留下的印记。其中包括了两个方面:一种是不可恢复的历史资源,即工业遗产,还以一种就是可以再次使用的工业场地资源,即棕地。

2.工业遗产的概念

工业遗产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化遗产已经引起社会的关注。它又呈现出有形和无形的两大类资产,包含了工业遗址所依附的环境、建筑、设施以及形成的景观。工业遗产的更新保护最早源于英国,它由多个原因所造成,可以归为技术和工艺的发展、新能源和新材料的问题、产业结构的转变、城市化的进程四个方面。总之,工业遗产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我们应该应该认清其发展的原因为基础,对其进行相关的研究,为工业遗产的研究作出贡献。

十九世纪英国最先重视工业遗址的更新保护,并且伴随着考古的兴起,对其的关注迅速增多。在各国的遗产保护中,出现了将遗址改建博物馆、改造成景观公园、发展工业遗址旅游,进行综合开发等方法。

3.工业遗址景观设计

20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遗址景观设计,近十年来发展迅速。它指的是工业荒地的更新和再利用,以及景观设计和其他手段的运用。其中包括起源,建筑,土地,水源和植物等景观要素。德国工业景观设计中的回收与生态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设计的发展,使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三、国内工业遗址改造案例分析

1.上海辰山矿坑花园

(1)地理位置

上海辰山矿坑花园是废弃矿场的成功转型,它的理念充分体现了对文化与生态的传承和保护。矿坑花园位于辰山植物园西北部,占面积大约4.3公顷。矿坑旧址为旧采矿遗迹,为保护矿山遗迹,美化生态环境,因而对该采石坑进行综合设计改造,使之变成上海辰山植物园独具一格的风景(如图1)。

(2)现状特征

人工采矿使辰山的东西两侧形成了两个较大的矿坑,表面风化严重,外表面的植物已经消亡,部分地区的土地由于长时间暴露在太阳底下形成了明显的褶皱。在上海辰山矿坑花园里,地形内部千变万化,大概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山体、台地、露水、平台。水潭的面积大约有一公顷,高度差距大约有三是米。

图1 上海矿坑公园

(3)设计构思

在辰山植物园的总体规划中,矿坑处定位为特色花园。这次改造修复最主要的是考虑生态环境,治理污染和减少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同时,在改造过程中,充分利用了矿坑的自然条件,保留了原矿址的原有特色,将历史文化主题与植物园主题相结合。不仅给旅客提供了休息的地方而且也将现有自然资源和景观相结合,体现了山水画的意境。

2.北京798

(1)地理位置

“798艺术区”原本为北京旧工业厂区。它坐落于北京东北方向。由苏联五十年代建造,东德负责重点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该设计的风格为包豪斯风格,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洗礼。随着时代的变迁,大片的房屋逐渐荒废。

(2)特征现状

近几年来在798废弃工厂中设立了各种不同功能的空间,如设计工作室、独立画廊、多功能媒体展示空间等。设计师对原有的空间布局进行了规划,延续了国内外艺术空间对工业遗址进行功能置换以及带给破旧的工厂新的生命。目前,798工厂的总面积六十四万平方公里,文化产业创造的价值就达到三亿,具有巨大的商业开发潜力。

(3)改造构思

北京的798厂作为城市的先锋文化吸引了广大设计师和社会的关注,从旧工厂到文化艺术区,充满了艺术家们的理想。艺术即生活,这点在798的文化氛围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这次改造中,将原有的建筑外立面差不多都保存了下来,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就建筑的肌理和文化。厂房改造将原来单一的空间转变为多方位的立体空间,扩大了原有的空间,增加了其流动性。并且采用了大面积的浅色玻璃,使798厂增添了艺术的味道(如图2)。

图2 798艺术区现状

四、工业遗址改造的启示

1.保证资源利用:现如今,国内大量的工业遗址废墟导致环境受到了各个方面的威胁。所以如何将工业废墟与设计改造相结合,使之能够变为后工业景观带十分迫在眉睫。虽然这些工业遗迹存在一定的破坏性,但它珍贵的历史价值是不可被磨灭的。所以设计师在进行工业遗址改造的时候不能全部推翻之前其存在的建筑意义,要学会保护和利用该地域的风土人情与建筑文化。从而达到既保护了历史文化又使生态环境得到好转。

2.尊重历史:工业遗址的改造与建设之所以会让人产生共鸣是因为其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文化底蕴,因此设计师在进行改造的时候,应该充分发挥其本质的特点,最大程度的保留其原始风貌和地域特色。也就是应该防止大规模的拆建,充分了解当地的特色,善待每一个站点,强调个性。与此同时又能使建筑与周围的景观相结合。使工业遗址不仅能够带给人们冲击,而且还能是人们透过该景观了解当时辉煌的历史。

3.避免盲目开发和改造:工业遗迹景观的核心思想可以说是保护和再利用,也就是人们开始意识到了它本身存在的价值,不再只是把它当做是工业废墟。因此在工业遗址的开发和改造上应该避免大规模的盲拆盲建,要根据当地所留下的历史文化,将其和更新改造相叠加,使城市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名片。如果盲目的跟风拆建只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使整座城市与时代有所脱节。我们理应用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工业遗址的改造与建设。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同时也需要不断添加新的元素,使其更加充满生命力。为了实现城市多方面的发展,对于工业遗址的保护和改造也应该实行多种方法,这样才能使城市的文化具有各种不同的特性。

五、结论

与其他国家相比,当今中国废弃工业用地景观设计还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各个国家和地区遗留的工业用地的背景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实施转型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是非常重要的。对工业遗址的用地进行必要的分类也非常重要。在研究其他国家的优秀案例时,必须找到自己的设计方法和理念,并结合我国国情和当地人文地貌,使工业遗址景观设计更好地发展。

猜你喜欢

矿坑遗址景观设计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西域门户——两关遗址
辽上京遗址
垂直绿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矿坑地区景观修复改造模式与技术研究
千年遗址 追寻炎帝足迹
访小龙潭煤矿
矿坑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预应力锚固技术在矿坑边坡支护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