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节水性景观设计探究
2018-10-19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210037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210037)
一、引言
我国西北地区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处于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不受亚洲夏季风的影响,海洋上空水汽能够达到的很少,是中国最容易发生干旱灾害的区域。由于该地区水资源短缺,植被退化、土地荒漠化和空气环境质量恶化等一系列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较为严峻,城市的景观设计尤其是水景设计受到了极大限制,目前来看,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城市水景通常是以人造水景为主,极少数是自然水景,而人工水景的水源通常来自于地表水、地下水与自来水,这些水源对于缺水地区也极为珍贵。因此,对这些地区来说营造出与气候相适应的节水性景观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设计原则
前些年较多居住区内采用了欧式水景风格,中轴线上设置大型喷泉,这些年新中式风格中较大面积的静水又兴起,但这些风格无法符合西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现状条件。因此节水性景观的设计理念仍应秉承“因地制宜”的本土原则和生态原则。
1.遵循生态原则
首先,在进行水景的设计与施工时应遵循生态原则,利用好西北地区城市现有的水体如水潭、河流与凹地等,对其进行引流而非人工挖土建造水景,对于城市的河道与湿地的驳岸应慎用硬质驳岸,可采用自然驳岸将水体边缘尽可能预留较大的空间以移植较大的乔木,既可以形成林荫道,又可以加强水体的生态效益,使得水体与土壤、植物形成有机生物体系来保持水土,同时伸入水体中乔木的根系可以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的作用。
2.考虑水景的时效性
西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全年降雨量较少,但夏季降雨量强度大且由于温度较高来自冰川的融水也增多,水景水源充足;夏末秋初开始则进入较为干旱的时期,降雨甚少,而景观供水不足时则会导致水景干涸,水池中喷水头、喷水管网与硬质池壁都裸露在外,极其影响美观;有时甚至将其进行围栏以避免危险,影响广场的集散功能。不仅该地区存在此现象,中国其他城市也普遍存在此问题。对于该问题可采用薄水,展现水底的装饰图案,提升水池美感,也可以多采用小型旱喷,根据景区的淡旺季或人流量确定喷水的合适时间,小型旱喷耗能较小、成本较低,可设计为参与性水景。
3.选择节水型材料
实践表明,通过材料的选择也可以达到节水的目的。例如可通过透水性铺装进行雨水收集回用,水景铺装选用防渗漏材料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景观用水的流失。同时,应提高材料的研发技术,尽可能利用自然材料来保护生态环境。现如今,水池池底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其防渗效果较差,甚至易发生断裂,更重要的是无法为生长在水池里的水生植物提供可栖息的土壤,水体无法通过植物进行自净,导致水体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若可以利用自然材料,与植物和谐共生,则其自身可构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有利于水循环和节省能耗。
三、拟“水”景观措施
拟“水”景观是水景设计中的一项,其目的也是为改善城市环境,节约水资源。由于西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水资源匮乏,拟“水”景观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该区域水景缺乏的现状,且其维护成本相对水景较低;既可满足人们和景观对水景的需求,又经济实惠、环保生态,应在该区域大力提倡拟“水”景观的建设。
1.枯山水景观
枯山水,起源于日本庭院,是指一种不采用任何水的要素,单单通过山石和白砂等原料象征性地表现山水意境与宗教文化的一种景观形式(图1)。其摒弃了以往日本庭院中的池泉,用苔藓、卵石、沙、砾石、山石与常绿树等元素采用缩微式的手法再现湖泊、小溪、河流等景观,可谓一种“无水胜有水”的做法。旱溪对于西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干旱季节则表现为旱园景观,其夏季能进行蓄水功能,形成流动的水景,同时具有成本较低,节约空间等特点。
图1 枯山水庭院景观 来源:www.baidu.com
图2 拟“水”景观雕塑 来源:www.baidu.com
2.拟“水”小品与雕塑
拟“水”景观可以通过小品雕塑来进行表现(图2),可采用粘土、石膏、树脂、石头、木材、金属等原料进行造型艺术的创作,其表现方式分为形象和抽象两种。形象类的拟“水”景观小品和雕塑即将上述原料直接雕刻为传统水景的形象,但没有水流流出,该方式能让游人如临水景前一样,生动形象;通常置于街旁绿地或庭院中,感受潺潺流水的生动感。抽象类的拟“水”景观小品和雕塑是指将传统水景的意境进行升华而创造出较为内涵的小品;该作品通常具有较高的审美性与深刻含义,需要仔细揣摩、推敲其深意;适合设计在广场或是主题公园等地方,以提升市民的审美素养。
3.拟“水”铺装
铺装方面的拟“水”即通过采用自然、人工材料将景观中的铺装设计成为水的姿态,让人误以为是“水”的效果(图3),主要从形态、色彩、材质与尺寸四个方面表现。形态上,拟“水”景观在铺装上的运用多是使用线性构图,通常采用折线与波浪图案,具有韵律感与流动感;同时可利用圆形甚至荷叶、莲花状象征水面波纹、荷叶等丰富水面的细节,增添趣味性与生动性。色彩上,普遍景观铺装一般选用明度较高、饱和度较低的颜色,而拟“水”景观适合柔和、淡雅的铺装颜色,结合形状利用颜色的变化营造水纹的效果。材质上则可以将不同质感的材料相结合,增添铺装的多样性,如光滑的地砖与自然肌理的石板或是代表河流的鹅卵石与代表木桥的木板,可供游人想象具有意境的画面。尺寸上,可将广场的铺装采用类似于水文样式如抛光砖、花岗岩等材料营造出大尺度的“水面”,也可通过鹅卵石与粗糙的自然石材创造出狭小、细长“旱溪”景观。此外,也可以将真水中的场景展现在铺装上,如“池中游鱼”等;铺装要和其他要素植物、山石等一同打造生动、丰富的拟“水”景观。
图3 拟“水”铺装 来源:www.baidu.com
四、绿地土壤保水措施与设计
1.土壤地面覆盖物
土壤地面覆盖物的保水原理是通过覆盖物将土壤与外部空气隔绝,使得土壤表面形成一层相对稳定的保护层,可减少土壤的水分蒸发。通常土壤地面覆盖物有有机和无机两种类型。
(1)自然覆盖物
树木的枯枝落叶是最常见、最天然且成本最低的一种土壤地面覆盖物。枯枝落叶层不仅可以保持土壤的水分,还为许多生物提供了天然的栖居地。因此,在绿地建设初期时不应过多干扰场地的现状,保护土壤枯枝落叶层,是一种及其尊重自然环境的做法。但我国西北半干旱半湿润局部地区冬春两季常伴有较大的北风,可在周边密植乔灌木,形成防风屏障,减少地表的裸露。
(2)人工覆盖物
人工覆盖物分为有机类和无机类,虽其物理性质不同,但却有着相同的保水能力。有机类人工覆盖物常见的有碎木片、松针、树皮等,具备抗风、可降解、可持续性、投入低等特点,和枯枝落叶保水原理相似。无机类人工覆盖物常见的有片石、碎石与陶片等。此类覆盖物不仅可以保持土壤肥力,在西北地区最常见的应用是农业中对土壤保墒。除了可保墒外,还可减缓雨水径流速度,干旱季节可有效避免土壤被风蚀。而且,片石此类资源遍布我国西北地区,成本低,较易获取。
(3)生物土壤结皮
生物土壤结皮,通常存在于半干旱及干旱地区,一般是将苔藓、藻类、地衣、真菌等生物与土壤结合,存在于土壤或岩石表面的一种生物复合体(图1)。根据其生物主体成分分为地衣结皮、苔藓结皮和蓝藻结皮,是具有地域特点的一种生态保障系统,可防止土壤风蚀与水土保持。研究表明,土壤结皮可抗十一级风速下的风蚀现象,除可抵抗大风外还可抗强降雨,其中苔藓结皮能力最强。此方法在林业上已被广泛应用并已取得良好的效果,园林绿化方面具有更高的期望。
图4 干旱地区生物土壤结皮 来源:www.baidu.com
2.铺装设计
合适的铺装设计如透水铺装可以提高地表渗透率,增加雨水进入土壤的入渗率,以达到补给地下水的作用。透水铺装可以弥补硬质材料所造成的雨水回用不足的缺点,提升土壤的含水量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土壤空气含量,促进植物的生长。铺装材料主要有像砾石、塑胶、植草砖等软性铺装,以及像大理石、花岗岩、混凝土等硬性铺装;软性材料相对于硬性材料具有一定透水性,但其抗压性较差,无法长期使用。因此,近年来透水性铺装材料被广泛使用,其不仅具有强韧性,还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如透水砖、植草砖等。
五、结语
节水性景观是指根据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较为缺水的特点,以节水为目的的可改善水质、美化和协调生态环境的景观。本文依据节水性景观的设计原则,对于材料选择做出了简要阐述,重点介绍了在干旱地区如何营造生动美观的水景,即拟“水”景观的措施与方法。同时,也对土壤保水设计和铺装设计进行详细分析。节水性景观设计是当前干旱半干旱地区在水资源匮乏的情况下有效解决途径,宜广泛应用于缺水地区,若能把人工水景设计与城市水资源利用联系起来,则能减少不必要的城市景观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使景观与生态相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