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艺术单位艺术档案管理浅析

2018-07-13朱焕凤

炎黄地理 2018年4期
关键词:档案管理材料艺术

摘 要:文化艺术单位的档案管理除了遵循一般档案管理准则外,还要考虑艺术档案自身的特征,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加以管理。本文在充分调研安徽演艺集团所属文化艺术单位艺术档案管理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了艺术档案的特点,阐述了艺术档案的作用,指出了艺术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艺术档案管理的方法举措。

关键词:文化艺术单位;艺术档案管理

1 艺术档案的特点

艺术档案是指各类文化艺术单位和艺术工作者在艺术创作、艺术演出、艺术教育、艺术研究、文化交流、社会文化等工作和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按照《艺术档案工作暂行办法》,艺术档案细分为艺术生产档案、群众艺术档案、艺术教学档案、艺术研究档案、专业表演艺术档案等16个类别。艺术档案除具有一般档案的规律和共性外,还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个性特点:

1.1艺术性。艺术档案是文化艺术活动的历史记录,艺术性是其突出特点。文化艺术活动中,对于戏剧、舞蹈、歌曲、音乐、曲艺、杂技、书法、绘画、文艺表演等艺术形式的活动,按照其各自艺术专业性特点进行收集、整理、保管、开发、利用,艺术档案反映社会生活,将艺术工作者的精神劳动及其艺术创造成果,通过艺术作品本身的艺术形象这一特殊手段体现出来。

1.2公众性。艺术作品是供人们欣赏的精神食粮,一出精彩的大戏、一支优美的歌曲、一段惊心的杂技等,了解的人越多,艺术档案的作用发挥得就越大,就越能让经典的作品流芳百世、经久不衰。这就决定了艺术档案具有公开性、公众性特点,便于艺术档案广泛利用,易于发挥作用。

1.3多元性。这是艺术档案的一个明显特征,现代文化艺术活动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多种多样的,而不同的技术手段,所产生的记录形式和载体是非常丰富和复杂的。所以艺术档案材料在载体类型上呈现多样性特点,在保管工作中艺术档案用多种不同的记录手段、在不同的载体上、以不同的方式共同反映一项艺术活动的全过程及其取得艺术成果,加之各类艺术手法表现的形式、内容千差万别,这就必然成就艺术档案材料、类型的丰富多样。

1.4独特性。艺术档案带有深厚的艺术家的个人色彩。由于艺术家各自生活的阅历不同,思想性格千差万别,审美情趣存在差异,艺术才能不同,即使同一个艺术家在不同的时期内,其艺术思想、倾向、风格、创造方法也不尽相同,根据个人风格和各自创作方法的不同,艺术家被分为各种流派。因此,艺术档案也必然带有不同特色的艺术风格和流派特点。

2 加强艺术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艺术档案管理是文化艺术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是记录文化艺术事业发展历史、保存艺术成品、造福后世的重要手段。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我们要充分认识艺术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面向社会、面向大众,实现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

3 艺术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8年4月份,安徽演艺集团会同省档案局,对集团所属黄梅戏剧院、歌舞剧院、杂技团、话剧院、大剧院、徽京剧院、安徽乐团、演出总公司、演艺院线等9家艺术院团开展了艺术档案分类方案调研,发现存在以下四类问题。

3.1.艺术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除了文化部、国家档案局颁布的《艺术档案管理办法》,对综合活动材料、文学创作材料、艺术表演材料、美术摄影材料、社会文化材料、艺术研究、艺术教育材料7大类艺术档案进行规范。但对于这7大类中具体需要归档的文件没有细化的管理办法,比如艺术表演材料类,剧本、曲谱、灯光、音响、服装材料等,包括了纸质、光盘、照片、实物等好几类档案的保管利用没有具体的办法。即使有相类似的归档材料,在归档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3.2. 艺术档案管理人员不专业。很多文化事业单位没有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多数由办公室文书或人事部门兼管,单位活动档案和艺术档案混放一处,分类不严谨,没有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3.3 艺术档案管理软件不配套。按照艺术档案艺术性、多样性和独特性的特点,很难使用传统档案软件管理艺术档案。当前,还没有开发出一套实用的艺术档案管理软件,把不同种类的档案综合到档案管理软件中,把纸质、视频、照片等相关的材料一一对应起来,方便查找、保管和利用。

3.4.艺术档案数字化程度不高。存在硬件严重不足,软件开发滞后的问题,大多数文化艺术单位只有价值不高的简易设备,没有专业高端的信息采集、存储和利用设备。同时,档案数字化标准也不统一,难以实现规范化和標准化。

4 艺术档案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4.1完善管理制度。加强艺术档案的管理,必须建立和完善艺术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对艺术档案的收集、归档、移交保管、借阅、利用作出明确规定。严格执行《档案法》《著作权法》等相关法规,防止艺术档案分散流失。要将艺术档案工作纳入文化艺术单位工作计划,将其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要给提供档案者出具收藏证书和补偿一定的制作成本费用,通过不定期举办优秀艺术档案展览等,提高文化艺术工作者上交档案的积极性,建立健全保存、上交艺术档案资料的激励机制。

4.2加强数字化管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实现艺术档案长期保存、资源共享,延长档案寿命提供了广阔空间。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对现有艺术档案的原始资料进行处理,借助扫描仪、数码相机、存储磁盘等手段,将其转化为电子数据,实现艺术档案数字化;同时,建立艺术档案目录数据库,便于艺术档案的检索和查阅,实现艺术档案信息化管理。

4.3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文化艺术单位要有目标、分步骤地培养一批艺术档案人才,充实到艺术档案单位。通过举办艺术档案知识培训、文化艺术藏品展览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素质,提升其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为做好艺术档案的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文化部、国家档案局,《艺术档案管理办法》、《艺术档案工作暂行办法》。

[2] 李燕红.艺术档案及其在其中文化中的作用,《神州民俗》,2012第188期。

[3] 张毅.档案数字化管理探讨,《社会发展》。

作者简介:

朱焕凤,女,汉族,1980年,安徽长丰人,2004年毕业于安徽工程大学艺术设计专业。从事艺术档案管理8年,档案馆员。

猜你喜欢

档案管理材料艺术
关于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
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探析
新农村建设形势下卫生院档案管理工作探讨
纸的艺术
档案管理现代化中档案管理原理的运用分析
可爱的小瓢虫
材料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摇摇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