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字理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及对教改的启示

2018-07-13农芳萍

炎黄地理 2018年4期
关键词:教改启示必要性

摘 要:新课标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字理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其文化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形象认知汉字的能力,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效率,进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字理教学;必要性;教改;启示

引言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代表了中国人的一种思想与智慧、文化和文明,汉字系统是一个极其丰富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载体。新课标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所谓字理,是指汉字的构字依据和组成规律。字理识字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即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法的分析,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识字记字形,达到提高识字效率的目的。汉字所具有的科学构字理据是其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字理教学将汉字知识和文化以汉字构字理据的具体形式融入进语文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它不但能帮助学生学习有关汉语言文字的知识还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

1 字理识字的教育功能与优势

运用字理知识认字,教给学生在语文环境中尝试理解字义,文章字与字,包括词与词彼此都有一定联系,把汉字的意思放到具体语言环境中去理解,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及认识事物的规律。

1.1活跃学生思维

汉字的最小构件是笔画,笔画依照一定的规则构成偏旁或独体字,偏旁再依照一定的规则组成合体字。笔画、偏旁和它们之间的组合规则,加在一起遍构成了汉字的结构系统。汉字的结构方式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

如象形字是独体字,它是通过描画事物的特征或轮廓而造成的字。如“人”可跟学生讲解为描画的是叉足而立的人形的轮廓,“羊”描画的是双角耸立的羊头的特征。在汉字发展史上,为济象形之穷,又产生了指事造字法,指事即在象形字上加上指示性的符号,以表示字义之所在。例如在“木”的下部加上指示性的符号构成“本”,字义表示“木”的根部;在在“木”的上部加上指示性的符号构成“末”,字义表示“木”的梢部。又如把两个或几个象形字或指事字组合在一起,把这两个或几个字的意义融合为一个意义的会意字,如人言为“信”,目水为“泪”,合手为“拿”。二木成“林”,三木成“森”,叠火成“炎”,二人成“从”,三人成“众”等。

把象形字等还原到图画,把会意字等变成了一个个故事……这种直观形象的教学,不仅符合小学生的 思维特点,更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强烈的求知欲,使识字成为自身的需要。

1.2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难,难在识字;识字难,难在不识字理。如果不识字理,那么一个个方块字是多么的乏味、枯燥。如果识了字理,一个个汉字就会变成一幅幅生动的图画、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令人过目不忘,学而不厌。

汉字最主要的特点是以形表义,因义而音,靠形状来表示意义。其中蕴涵着许多造字的规律。教学时,在有意无意间渗透这些规律,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生字,还能让学生更好地领悟识字要领,拓宽视野,提高识字质量,培养识记汉字的兴趣。

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材的大部分生字是象形字,看似简单,但是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要将字形与表象统一并非易事。在教学中,用多媒体技术,从实物图形到象形字,再到现代简化汉字,采用富有动感的画面,利用学生丰富的联想,使枯燥无味的笔画结构和生动鲜明的表象统一起来,诱发了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火”时,在屏幕上出示它的溯源图,是一个火苗的形状,然后逐渐演变成现代汉字“火”。学生在看到这一演变过程时,脸上就会洋溢着兴奋,眼睛就会闪烁出智慧的火花。又如“休”这个字,运用字理知识教学,左边的立人表示人,右边的“木”表示“树”,人倚树而立,表示“休息“的意思。所以说,字理识字能激发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使识字成为自身的需要,迫不及待地要去探究汉字的奥秘,形成了学习的兴趣。

1.3提高识字效果

我们的汉字被称为“方块字”,由笔画组合而成。从教学实践来看,对于初入学的儿童来说,要完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识字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低年级儿童的思维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具体性。他们的特点就是记得快,忘得也快,识字成了入学儿童的一大难点,以致有些儿童产生厌学语文的心理。字理识字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提高识字的效率,有助于增强记忆,使学生识字的质量大大提高。因为在字理识字的教学方法过程中,使儿童的感知由表及里地发展,这种直观的教学,不仅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而且使他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加深对汉字的理解,提高识字效果。

所以,教学中应注意汉字蕴涵的文化信息,注重考证汉字文化,重视运用字理教学。

2 字理识字下的教学模式探索

2.1字理主导与自主性学习为辅的教学模式

学生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识字量有明确规定。然而为了完成识字目标,教师采用的识字教学方法更多局限在教法层面,研究如何让学生多识字,快识字,很少从学法层面研究如何给学生创设足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识字。同时,在识字教学活动中,往往教师讲解占用时间长,而学生亲自观察、分析、比较识字过程少,学生参与识字的意识、动手、实践能力较差,很少进行自主记忆。

“字理识字”教学法依据汉字的结构原理,抓住汉字形与义的关系进行汉字形音义的教学。在上万个汉字中,象形字只有二百多个,但它们是最基本的汉字,构字能力最强,是学习指事字、会意字、形聲字、转注字、假借字的基在小学阶段,象形字大多集中在低年级教材中,是小学低年级识字的重点。从6~8岁儿童的年龄特征出发,运用字理进行识字的教学,可以采用“字理主导,自主性学习为辅”的识字模式。

2.2字理识字与趣味识字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2.1字理识字与游戏相结合。

游戏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2.2.2利用电脑动画,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学习。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把枯燥的识字变得形象、有趣,加以声音的画面能深深地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如学习“采”时,色彩鲜艳的画面:一棵树上有一些果子,一只手灵活的采摘着树上的果子。辅以字理与解说:“采”树上采果子。动感的画面,形象的解说,艳丽的色彩吸引着学生把画面与相关联的汉字“采”联系在一起。再如在教學“众”字的时候,用课件演示一个人走在上面,下面两个人一前一后地走出来,一边演示一边向学生解释,人们用三个人表示人多,学生马上就答出是“众”。教学中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以揭示字理让孩子们了解字的本源,加深对字的理解,既形象又生动,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2.2.3适度竞争,启发学生识字的情趣。

适度竞争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努力,提高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这里所指的竞争主要是引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部件、笔画等方面进行分析,讲明分析的方法,然后启发,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汉字分析,并以小组进行比赛。在讲明了一些汉字的意义后,要求学生每人拿出纸笔组词或口头造句,看谁在一定的时间内组的词多而正确,或能用自己组的词造句。同时老师要及时鼓励和启发引导,纠正学生易犯“同音代”错误。利用这样经常性的创意思考开启学生的潜能和智慧,达到了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识字愿望和教学目的。

当然,还有很多与趣味识字相结合的方法,字理识字与趣味识字相结合的识字教学模式研究是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可与游戏、竞赛、猜字谜、生活应用等相结合,也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字理识字与趣味识字相结合的教学课件,运用多媒体活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悦耳的声音展示汉字构形理据,达到以情促理,以理增情的良好效果。

但是字理识字与趣味识字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与目前的识字教学的现实还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冲突。

首先,汉字意义分类与结构分类之间的矛盾。在字理识字与趣味识字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中,识字教学重视从汉字的构字理据出发,对汉字进行解析。这样对汉字的结构分类必然是依据意义进行分类。如“束”字,从意义上来看,它是有“木”字和“口”字组成的合体字。可是小学教科书和小学生使用的字典中,侧重与按照汉字的字形结构进行分类。这样从字形来看,“束”字就是无可再分的独体字。这两种汉字字形分析方法,意义分类和字形分类存在着矛盾。如果教师引导不当,容易引起学生字形分析的混乱。

其次,此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字理识字与趣味识字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直接实施者是教师,教师是此模式实施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具有深厚的文字学知识又要具有丰富的心理学知识。还要结合教学的内容,学生的心理规律,合理的呈现字理,恰当的把握字理。反之,如果字理讲解的过深,而容易把识字生成文字课;而如果字理讲解的过简,而如蜻蜓点水,在学生头脑中留不下半点痕迹。

再次,字理与趣味相结合的识字教学模式还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3 结束语

在教学中,借助汉字形、音、义的关系,通过溯源图、抽象图、古代汉字、正楷字等演变规律进行字理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汉字变得形象、生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和发展思维,使学生对汉字这一博大精深的文化载体也有初步的感知。

当然,汉字经过数千年的历程,发展到今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部分汉字已变得字理不太明朗,还有一部分已经变化,失去了理据,不过这部分字是少数。我们抓住大部分汉字能够解析字理的特点,将字理解析运用于识字教学当中,使学生在了解汉字负载的文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汉字的熏陶,感受到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产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识字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当代识字教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借鉴了文字学、文化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继续前进,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呈现出繁荣的局面,各种识字方法纷纷出台。新课程实施以来,国家更加重视小学识字教学,不仅对每个阶段的识字量都做了明确的要求,而且对识字过程、识字方法也做了精心的指导。可是30年来并没有引起小学识字教学质的飞跃,小学识字教学仍面临着重重困难。巨大的识字量仍然是压在小学教师和学生头顶的一块巨石。写错字、用错词、用错成语的想象在学生中及社会中非常普遍,因此新课程理念下识字教学依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而尝试运用字理教学参与构建开放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体系也许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和收获!

参考文献

[1] 黄亢美. 字理识字[A]. 中国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识字教育科学化方法选粹——第二届识字教育国际研讨会文献之二[C].中国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06:19.

[2] 王沛然.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字理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5.

[3] 崔玮奕. 基于汉字造字理据的识字教学的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

[4] 骆媚娟.实施字理教学,彰显文字魅力——浅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6,31(04):98-99+103.

[5] 冉丽萍.字理识字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及作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02):87-88.

[6] 刘国辉.我们的校本教材与字理识字[J].《内蒙古教育》2017年第17期.

[7] 张琳琳. 字理识字与趣味识字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

农芳萍(1988.10-),女,壮族,广西崇左人,研究生班学历,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董事会办公室秘书,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办公室管理。

猜你喜欢

教改启示必要性
以私立华联学院为例谈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构想
以私立华联学院为例谈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构想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关于高职院校印刷色彩管理课程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