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2018-07-13孙鲁青王明东

高教学刊 2018年24期
关键词:应用型课程体系技能

孙鲁青 王明东

摘  要:“3+2”对口贯通机械专业教学中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及模式不清晰,资源互补优势发挥不充分,高职-本科衔接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标准和评价方式不能很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要求等问题。文章以滨州学院为例,提出了面向区域内制造类岗位群的、以“机械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内涵式衔接的课程体系和质量评价标准,对于“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顺利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3+2”对口贯通培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程应用能力;教学质量保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24-0084-03

Abstract: Problems are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of mechanical major under the mode of "3+2" counterpart-through training, such as unclear goal and model of talents cultivating, insufficient role of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of resources, unreasonable setting of bridging courses betwee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an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y, and poor adaptability of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evaluation methods to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Taking Binz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proposes a talent training model that aims at cultivating "practical abili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for manufacturing jobs in the region, and constructs a connotative curriculum system and quality evaluation standard, which is of grea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3+2" segment cultivation.

Keywords: "3+2" counterpart-through training; mechanical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 automation; engineering ability; teaching quality guarantee

前言

加快發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发[2014]6号)中明确提出:现代职业教育是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作为高等教育的重大改革,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共识已形成,职业教育将成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打通中等职业、专科教育、本科教育、专业硕士、甚至专业博士的职业教育体系。

为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鲁政发[2012]49号),建立包括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的,相互衔接、协调发展、开放兼容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2015年,山东省实施中高职本(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对口贯通分段培养“3+2”和“3+4”试点工作,对口贯通培养制度是积极推进面向现代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构建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促进地方本科院校加快转型,促进高校加快教学和管理等方面的改革,这是一种积极探索现代职业教育大背景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初步构建起具有山东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目前共有51对高职高专院校和本科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共计110个对口贯通培养专业(其中7个机械类专业)。

2016年,滨州学院与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共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专业(以下简称“3+2”机械专业),探索实施面向区域制造类岗位群的、以机械工程师培养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高职-应用型本科内涵式衔接的课程体系。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确立

“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专业将本科的教学体系和高职的职业教学体系相互融合贯通,全程贯穿职业素养养成教育,师资、实践教学条件等软硬件有机衔接融合,实现联合培养,形成“素能贯通、衔接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和发挥双方的优势教育资源,提升教育水平,提高教学效率,达到“3+2>5”的教育效果[2]。

首先,相对于高职层次的培养目标,“3+2”机械专业培养的是具有高端技能和扎实理论知识的复合型应用人才,除了能够胜任生产一线的技能岗位要求,还能够从事科研与开发、工程设计、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因此,知识结构上更加突出了对学生理论知识和技术基础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更为深厚、扎实,为接受更高层次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能力结构上则重视系统的专业思维训练,培养技术性的实践能力,重在非常规操作,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其次,相对于本科层次的培养目标,“3+2”机械专业学生面向现代技术应用与管理岗位,更突出了职业特色,理论基础扎实、技能和技术并重,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适应性更有针对性,就业岗位更贴近生产。在培养规格上,除了普通本科教育的一般要求外,更突出了“强专业、重实践、善沟通、求创新”的人才特点,强调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强化了职业能力的培养,比本科教育人才有更强的现场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专业通过充分的研究论证,“3+2”机械专业确定了“以机械制造工程师为培养目标,以工程素质训练为基础,以现代制造技术为主线,机电结合,校企联合,为区域行业培养基础好、上手快、能力强、留得住、有潜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教学改革基本思路,探索地方高校机械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逐步形成机械类专业的地方院校特色。

二、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与措施

高职课程体系有明显的职业性特征,重点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注重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岗位适应性,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课程设置注重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普通本科课程体系以学科理论体系为框架,以“宽口径,厚基础”为标准,以学科体系组织教学内容,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技术的全面性。因此,“3+2”机械专业对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培养途径与实践教学机制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要素进行大胆的探索与改革,从而从整体上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3]。

(一)通过整合与重构,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3+2”机械专业高职阶段以设置培养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关键课程为主,强化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模块;本科阶段以设置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关键课程为主,加强专业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的训练,两阶段发挥各自特长,优势互补。同时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与岗位能力、技能证书相结合,按照岗位能力中的技能要求设置课程,将职业技能鉴定及资格认证内容融入教学内容中。整个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模块+公共实践课模块+公共选修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技能)课模块+专业选修课模块+素质拓展模块”七大模块构成,实现学生的社会能力、专业能力以及方法能力的培养。

“七模块”架构课程体系功能更清晰,体系更合理。模块内容和深度循序渐进,分阶段合理安排,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适应高职与本科不同阶段的教学特点和要求,人才培养更加注重社会化与个性化的统一,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梯度性和可选性更强。相对于高职课程体系,“3+2”对口贯通课程体系同时强化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如理论课中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工程力学等课时得以增强,增设了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注重了理论知识的应用性和知识结构的相互衔接以及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夯实了理论基础;强化了实践技能培养和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另外,任选课程比重加大,范围、深度增加以提升学生的未来发展潜力和新技术应用能力。“3+2”機械专业课程体系充分发挥了高职和本科各自的优势,根据两个阶段的实际情况科学安排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二)通过实践教学体系重构,建立实践教学新机制

“3+2”机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公共实践教学环节、理实一体化教学环节、专业实训教学环节、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环节和素质拓展环节构成。在结合高职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技术开发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2”机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1. 优化了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实践教学体系课时占整体课程体系总课时的比例为46.8%,比高职的60%低,比普通本科的30%高,通过这样的优化,综合全面的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理论水平。

2. 按“能力递进、培养衔接”的原则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符合学生的建构学习规律,同时充分利用和发挥双方的优势条件,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和教育教学水平。技能课程按“基本技能(技术)-专项技能(技术)-综合技能(技术)-技术开发与创新能力”的逻辑安排,职业素养全程贯穿,本科和高职院校双方师资和教学条件合理衔接,规避了高职和本科单一办学存在的不足[4]。

3. 突出了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创新和研发能力的培养,实施“学训结合、学赛结合、产学结合”三结合培养模式。学训结合是指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学中做、做中学”完成知识到技能和素养的转化;学赛结合是指以学科竞赛带动实践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促进校企和校际交流,促进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产学结合是指通过企业项目实做、顶岗、实习等措施,将企业对员工技能和素质的真实需求纳入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与生产实际不脱节、不偏离,实现教学和岗位对接。三种结合相辅相成,学训结合是基本手段、学赛结合是助推措施、产学结合是有效途径,“三结合”从不同层面保障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实施,如图1所示。

三、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与落实

1. 课程标准。高职课程标准突出项目的设计性和实施的规范性,课程内容重在突出技能应用的必需知识、技能操作流程和规范等;普通本科课程标准考虑到专业技术的发展和更新,课程内容更多突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深度以及技术应用原理等。“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机械专业课程标准吸收了高职和本科的长处,明确了课程性质与任务、教学目的与要求,详细规划了课程内容、项目载体、教学设计、教学条件等;同时注重项目科学设计和实施的规范指导,兼顾技术更新和教师个性化教学,对学时分配、活动设计、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教材编选等给出了指导性建议,既有规范性实施指导,又有指导性实施建议,对于技术更新快、职业规范强的工程教育具有更科学的应用和实施指导意义。

2. 师资队伍。“3+2”机械专业将本科和高职的师资优势互补,整体实力明显提升。本科师资在理论深度、科研能力、工程实践、技术应用深度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高职师资在技能应用水平、职业素质培养能力方面进行了较好的补充;同时通过引进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及时了解本专业及相应技术领域的发展动态,在教学中紧密结合工作实践,将新内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新经验及时充实到教学过程中去,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社会、企业的工作实际,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3. 实践教学条件。高职院校注重训练的职业性、实践性与开放性,学生训练与生产实际结合,实践项目与生产任务结合,实验(实训)条件侧重于工业生产车间、实际生产设备的建设与配备;普通本科院校实验(实训)条件侧重于基础实验、专业实驗和科研设备,注重设备的先进性,跟进技术发展的步伐更快。因此“3+2”机械专业发挥了双方的合力,优势互补,整合应用于实践教学,目前的实验(实训)条件能够较好的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4. 转段考核测试。“3+2”机械专业转段考核遵循过程考核与综合测试相结合、体现贯通培养和激励导向和公平公正的三大原则,从思想品德(占15%)、学习(占70%)、身心健康状况(占5%)、社会实践、技能大赛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保证考核结果的公平、公正、合理、有效[5]。

四、结束语

本文深入分析了高职与本科阶段人才培养的区别,以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为切入点,以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为主要途径,构建课程体系和评价标准为落脚点,对于“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顺利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是有助于促进地方本科院校积极转型。很多院校虽在关注应用型教育,但对职业教育概念界定不清,认为职业教育是职业院校的教育类型,不愿面向“3+2”贯通培养招生,思想上还没有真正实现转型。

二是有助于现代职业教育运行机制的不断完善。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深入了解高职课程体系设置情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加强高职与本科之间的有效沟通和衔接。

三是有助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加强对贯通培养学生的学情分析和研究,加强与职业院校资源优势的互补,构建适合不同特点对象的课程体系和评价标准,充分发挥两个阶段的培养优势,实现培养质量与培养目标的适切,促进学生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山东省人民政府.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J].职业技术教育,2014(18):62.

[2]柏景岚.“3+2”高职-本科衔接培养人才的体系研究及评价[J].职业教育,2017(9):185-186.

[3]秦玉权.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探索专本衔接新路径[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

[4]宋婷,杨丽芳.基于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本科分段培养课程体系衔接研究[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7(4).

[5]董明晓,等.地方高校机械工程专业产学研合作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3):31.

猜你喜欢

应用型课程体系技能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泛联盟式应用型本科产业学院运行模式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刘彦军: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