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幻小说专著研究述评

2018-07-13王文林

炎黄地理 2018年4期
关键词:科幻作家文学

摘 要:本文列举了自新世纪以来中国学者对于科幻小说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科幻小说的主要研究方向,并对这些成果进行了统计与概述。笔者将科幻小说的研究资料分为科幻小说研究专著进行阐释,分析了新世纪学者对于科幻小说研究的切入点与侧重点,并据此提出科幻小说研究领域中薄弱点。

关键词:科幻小说;研究专著

近百年来是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人类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无论是对于太空的探索还是生物基因技术的研究都取得巨大突破,高科技语境受时代所趋,人类生活与科学技术联系日益密切。科技语境映射到文学领域的科幻小说,较于主流文学的正统与清高,网络文学受众者众多的现状,在文学界地位略显弱势。新世纪以来,随着科技语境的普及,科幻小说作家队伍的壮大,及科幻小说自身所具有的离间化与陌生化的表现手法,可构建出异于现实经验环境的想象世界,使科幻小说在中国的关注度日益提高。本文将以科幻小说研究专著为研究对象,尝试找出中国科幻小说研究领域的薄弱点与空白点。

1 新世纪前科幻小说研究专著

科幻小说的研究始于五四时期,以梁启超为代表是最早关注科幻文类的学者,在其《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中提出的“哲理科学小说”,可以看出是国人对于科幻最初的理性研究。梁启超认为科幻小说可以构建有关于未来的理想社会,肯定了科幻小说独特的表现手法与叙事空间。同时代的鲁迅也开始对科幻小说进行关注与翻译,以凡尔纳的《月界旅行》译作最为著名,在《月界旅行 辨言》中,鲁迅提出科幻小说的文本构造应该“经为科学,纬为人伦”,认为“导中国人以进行,必自科学小说始。”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当时的学者仅将科幻小说作为宣传科学理念的工具。

新中国成立后,苏联科幻理论被引进,此时期科幻小说的创作与研究仍未脱离“工具性”概念。文革时期,科幻小说的发展出现断裂,逐渐退化为向儿童普及科学知识的基础文本。到文革结束后,中国科幻小说开始发展,更多作家、学者加入科幻小说复兴之路,刘后一、王逢振、黄伊等学者提出相对成熟的科幻研究见解。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后,文学基本挣脱了政治的裹挟,科幻小说从而得到快速发展,科幻小说作家群体也不断壮大,新生代科幻作家以王晋康、刘慈欣、韩松、星河等人为代表,及后新生代科幻新星郝景芳、飞氘、夏茄等人不断为科幻文学创造出新的作品。在科幻文学理论研究方面,西方大量研究专著的译作涌入中国科幻研究领域,如加泰尼奥的《我知道什么?科幻小说》向中国的科幻小说研究者与普通受众阐释了科幻小说的概念界定与西方科幻小说的发展轨迹,亚当罗伯茨的《科幻小说史》分析了科幻小说与奇幻小说之差异,认为西方科幻小说中的“科技”因素受新教的影响,而奇幻小说中的“魔幻”则是受到了天主教的影响,提出二者之间的关系有时又具有模糊性等特点。达科 苏恩的《科幻小说面面观》则力图肯定科幻小说与科幻小说的批评作用,对部分科幻作家及其文本进行梳理与分析,探讨科幻小说的应用性以及从叙事学的角度阐释科幻文本的寓言性,作家还根据类文学批评的美学或政治标准判断与图书市场、电影、电视等当前形势的对峙,分析了科幻小说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发展前景。

2 新世纪后科幻小说研究专著

二十一世纪后,国内学者吴岩是当代科幻小说研究领域的得力干将,其著书《科幻文学纲论》通过权利视角关注科幻场域中的权力运作,以科幻作家簇的分类为视角,将科幻作家分为四类:女性作家簇、大男孩作家簇、底层/边缘作家簇、全球化落伍者作家簇进行归类分析,同时将中西方科幻作家及作品置于世界视阈综合阐释。此外,在吴岩主编的《科幻文学理论与学科体系建设》中,由科幻小说的概念和理论,科幻研究的侧面,各语种科幻的发展、批评,教学和网站资源四个部分展开,对中国科幻理论与学科体系进行系统性的阐述。“科幻新概念理论丛书”除以上由吴岩撰写的两部著作外,还包括王泉根的《现代中国科幻文学主潮》与王逢振的《外国科幻论文精选》,在《现代中国科幻文学主潮》中,王泉根分别从科幻与科幻小说观的视角下描述自鲁迅开始到当代中国科幻文学概念的形成,在科幻与儿童文学观的视角下描述中国科幻文学与儿童文学、科普作品的关联,以及梳理了中国科幻小说在本土的发展演变与外国科幻对中国科幻文学的影响,而《外国科幻论文集精选》则精选了当代国外科幻文学研究最新理论与成果的优质论文,涉及女权主义科幻小说、社会科幻小说、乌托邦题材小说与当代科幻小说、科幻作品的交际模式、时空几何学与科幻小说、日本科幻小说等。吴岩与台湾科幻理论家吕应钟共同撰写《科幻文学入门》,著作共分五章,针对科幻小说的概念、科幻题材、中西方科幻发展史与现状、科幻电影与艺术,及作为亚文化圈的科幻迷等进行了论述。吴岩主编的《贾宝玉坐潜水艇》中则收录中国早期科幻小说研究的重要论文,如吴献雅的《科学幻想与科学启蒙——晚清“科学小说”研究》,论文将研究视点聚焦于晚清科幻小说,分析此阶段科幻小说的特点与流变。陈洁为科幻作家郑文光书写传记——《亲历中国科幻》,记录郑文光的人生轨迹,同时为读者展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科幻发展概貌。王建元与陈洁诗合著的《科幻 后现代 后人类——香港科幻论文精选》中则阐释了香港科幻的发展历史,香港学者对科幻文本(小说与电影)的解析,以及王建元将科幻视为一种文化,并探讨科幻小说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关系。

根据上述“科幻小说研究”论著的整理工作来分析,文学研究者对于中国科幻小说的研究仍存在“研究的边缘地位”、“研究理论缺失”、“研究视阈狭窄”等问题,科幻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比纯文学更纯的文学,因为科幻小说可重新恢复人类最初面对世界的惊奇与天真,回归于文学最初的起源,重视科幻小说的地位是当代文学史必须思考的问题,这需要科幻作家与文学研究者共同的努力。

參考文献

[1] 吴岩.科幻文学论纲[M].重庆出版社,2011.

[2] 吴岩.科幻文学理论与学科体系建设[M].重庆出版社,2008.

[3] 达科苏恩文.科幻小说面面观[M].安徽文艺出版社,2011.

[4] 亚当 罗伯茨.科幻小说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 加泰尼奥.我知道什么?科幻小说[M].商务印书馆,1998.

[6] 王泉根.现代中国科幻文学主潮[M].重庆出版社,2011.

[7] 王逢振.外国科幻论文精选[C].重庆出版社,2008.

[8] 吴岩.西方科幻发展的四个阶段[J].名作欣赏,1991.

作者简介:

王文林(1993-),女,山东济南人,聊城大学文学院2016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语言与文体研究。

猜你喜欢

科幻作家文学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Burst Your Bubble
未来科幻城
我和我的“作家梦”
科幻画工厂
文学小说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