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西北民居的审美心理和艺术风格

2018-07-13王晨

炎黄地理 2018年4期
关键词:审美心理艺术风格

摘 要:建筑文化影响着一个地区的文明进步程度,同时也反映着整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进而将特定的文化观念进行创新,进而是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由于受到地区环境差异、历史地位等的不同,使得区域内的居民民族差异形成,进而影响着宗教信仰等。本文以西北地区居民为研究对象,在充分了解其文化背景、历史独特性的基础上,分析西北民居的审美心理和艺术风格。

关键词:西北民居;审美心理;艺术风格

引言

西北属于边疆地区,历史文化悠久、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因此居民建筑形式及建筑文化需要与社会环境融为一体,进而实现西北居民建筑文化的适应性发展。西北民居建筑形式集中反映了当地的文化发展形式及发展方向,其体现着传统的历史文化发展趨势,属于不同区域内、不同历史时期的相应生活方式的体现,其发展与各民族生活现状相匹配,形成了具有建筑艺术形式的传统历史建筑形式。本文以西北民居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审美心理和艺术风格进行分析,以体现整个西北民居建筑的适应性发展。

1 西北民居建筑风格及主要特征分析

从地理位置及相应的气候条件分析,西北民族地区处于我国的西北部,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年内气温普遍偏低,且干燥少雨,在建筑材料使用上,可选择性的类型较少,因此在以牧业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基础上,需要国家政策的倾斜,进而将西北地区独特的地理、文化背景等与当地的地形等多元化的民居文化进行结合,从而形成具有一定历史时期的民居建筑形式。

西北环境相对恶劣,在建筑取材及建筑外观的设计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加上地区文化的差异,导致同一地区不同民族间的建筑形式产生产生一定差异,其中主要展现出的特征如下:

1.1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因地制宜

西北民居建筑材料的使用类型较为单一,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及相关建筑木材等的资源限制需求,使得其在一定的区域内,具有较大的地域差异,其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与选择上具有实用简朴的审美风格。西北地区多山,且区域的不同使得更多的建筑材料在选择上具有就地取材的独特特性。例如居住在高原地区的藏族人民,由于受到自然天气的影响,常年气温较低、降水不充足,因此树木匮乏、石材供应不足,再加上交通不便,使得更多的建筑主要以石材为主,形成了就地取材的建筑材料供应渠道。

1.2建筑外观简朴使用

由于西北地区范围广泛,生活字啊南方省区的居民由于受到低海拔、高气温及多降水的环境因素,使得全年气温相对较高,因此其传统民居风格及相应的建筑外观环境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因此其更加注重对建筑的使用功能的需求。传统的居民及其建筑形式往往注重的是通风性及避光性,且能够保证室内的清凉安逸。

由于受到自然环境中雨水量较少的影响,因此西北民居一般呈现出一面坡的设计结构,这种结构在一年四季都能形成良好的防风保温功能,例如宁夏民居就是其中的典型设计风格。

2 西北民居文化的审美心理

2.1政治经济方面

地域差异性是影响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受阻的关键,也是影响西北民居审美心理变化的关键内容。由于受到古代西北地区农牧经济及耕地经济的影响,在西北地区很少会含有相应的商业经济,因此西北民居文化与经济的发展相协调一致,形成了以基本生产方式为主的建筑文化形式。如,蒙古包、帐篷等一系列适于建造、适应当地环境变化的建筑形式。

2.2民族宗教方面

西北地区民族种类较多,其人口数量及相应的多民族的聚集,使得西北地区形成了较多的聚居区,因此民居文化上存在着审美心理的差异性。由于西北地区人口稀少、分布散漫,因此人们会产生安全的防御心理,因此在宗教相同的认同观下,需要把更多的民族团结起来,这样才能增强民心及凝聚力,各族人民对宗教相互依赖的心理,影响着他们充分的发展,也正因为如此,使得各族人民的信仰有了充分的发展,这对当地民居环境及文化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3风俗习惯方面

民俗象征着一个地区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同样也展示着地区古文化的传承,因此在西北民区文化的心理需求上,当地居民更加关注社会生活的稳定性,例如取暖方式的稳定性上,一家人可以围坐在火炉旁,聊天取乐。

3 西北民居艺术风格

首先是融合性风格,人口的流动性加上近几年政策的不断倾斜,使得多民族融合的现状逐渐显现出来,使得更多的西北民居人民更加主动对历史文化的相互融合,并利用相应的关系及变化形成具有一定的民居艺术形式。作为建筑技术及相应的艺术变化来说,可以根据相应的传统的建筑文化与建筑形成,形成具有一定建筑风格的相应创造及吸收形式,进而体现鲜明的特色文化的集成。例如,回族在此特色文化的发展与实现的环节中应用的最为明显。经过对民居文化的创新与改革,经过民族特有文化形式的变化性,从回族居民的变化性及相应的汉文化的影响上具有一定的民居建筑形式。

其次是多元性。西北民族的独特文化特性及相应的变化发展,使得其显现出一定的共性与融合性的发展,进而将多层次的社会需求及民居建设需求进行相应的多变性的变化,进而引起了文化的共性发展与融合性发展,形成了一定层次的民居文化发展特性。由于西北民居的建筑文化不断的形成,且形成了多地区的多元性变化,从聚落方式上,将多元性的发展形势与小聚居的居住局面进行差异性分析,进而形成了具有特色变化范围的相应建筑形式。

最后,渐变性风格。民居文化是一个渐变性的,逐步适应社会发展的发展传统模式,在与建筑文化的艺术形式相融合的过程中,当地的广大居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将创造的相关建筑文化形成一个整体,体现着民居文化的渐变性风格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根据西北民居文化与生活习性的差异性阐述,我们可以看出,民居无论在内部环境营造还是外部环境的适应发展上,都存在一定的内涵,民居的装饰风格、格局及相应的建筑类型等都与建筑的内外在文化相适应,展现着民居文化从建筑风格到相应的建筑角度的文化发展方向。更为重要的是,在外在形式的发展与变化中,西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相互融合及文化的差异性适应方面,存在多元化特色发展特点。

参考文献

[1] 马燕. 从民居建筑看西北回族的审美文化特征[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05(2):53-55.

[2] 靳康,石静雅. 城市化进程中西北地区民居建筑设计与文化[J]. 房地产导刊,2014(25).

作者简介:

王晨(1985.01--);性别:女,籍贯:甘肃省兰州市人,民族:汉族,学历:硕士,毕业于兰州交通大学;现有职称:中级讲师;研究方向:建筑设计

猜你喜欢

审美心理艺术风格
毛焰艺术风格中的自我表达
17世纪中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的比较研究
18世纪 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 庄重与理性
解读设计中的儿童审美心理
儿童剧《马兰花》的艺术审美魅力
管道升画作的艺术探索
浅谈东北人艺时期对于辽宁话剧发展之深远影响
观众学视阈下的国产公路电影
1980—1983年电影中的审美体验
欧洲的艺术风格派系与服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