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省六所地方综合高校音乐专业师资现状探究

2018-07-13陈琼杨容

三峡论坛 2018年3期
关键词:师资大学音乐

陈琼 杨容

摘 要:随着湖北地方综合高校音乐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专业教师与音乐专业教学不对口等问题突出。虽然教师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术结构、学科结构、分布结构、素质结构等方面比合并初期有好转,但仍然存在师资总体资源缺乏、管理观念陈旧、制度不够完善、总体投入较低、保障措施乏力等问题。因此,建设一直专业精湛、结构优良的师资队伍迫在眉睫。

关键词:湖北省;地方综合高校;音乐专业;师资队伍

中图分类号:J6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8)03-0098-07

前 言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高考制度的恢复,使得高校音乐专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九大音乐院校[1]、七大艺术院校[2]和三十多所师范院校第一时间内就纷纷恢复了音乐专业人才的招考与培养。纵观这些院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教学规模、教学模式等方面,无不显现一个特点:精英式教育[3]。很显然,这一时期音乐专业教育充分体现了这个时期的时代特点:“文革”浩劫,我国音乐领域也蒙受损失,表现在音乐教育上就是师资严重边缘化致使音乐教育处于停滞状态,音乐人才的断档导致音乐教育后继乏力。恢复高考为被“文革”耽误的一代音乐家们找到了实现自己音乐夙愿的新契机,为了尽快培养一批有影响力的音乐精英,这些年事不轻的音乐家们在与自己的有限生命在争分夺秒,全身心致力于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培养了一大批活跃在中国舞台乃至世界舞台的青年音乐家[4]。这既是音乐教育家们的主观选择,更是改革开放时代中国音乐发展的客观选择。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整个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呈快速递增态势,而过去那种精英式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速度。音乐院校人才培养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迫在眉睫,大规模音乐人才培养的计划也提上日程。秉着“就近原则、资源整合共享”的合并理念,20世纪末期我国高校掀起了合并浪潮,地处湖北、隶属于湖北省政府管辖的三峡大学、江汉大学、长江大学、湖北科技学院、湖北文理学院、湖北工程学院等地方综合高校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六所地方综合高校也分别承担着音乐人才的培养计划和任务。在培养音乐人才的过程中,专业教师是在众多培养环节中占绝对主导地位,因此对地方综合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就彰显得尤为重要。这里将以六所湖北地方综合高校的音乐师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专业教师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学科结构、分布结构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相关结果进行客观、深入地分析,以期为湖北地方综合高校音乐专业的健康、快速的发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一、湖北地方综合高校音乐专业概述

(一)六所地方综合高校音乐专业简况

湖北省素有“九省通衢”之称,伴随交通发达之优势,历朝历代的湖北文化发展均处时代前列。时至今日,这种格局不仅没有消减,反而有增速发展之势。在20世纪末期高校合并之前,地处湖北境内的各类高校最多时多达八十多所,即使在合并之后也几近六十余所,在我国各省市所属高校仍处于前列。为了高校的高质发展,在“就近原则、资源整合共享”的原则下,国家于20世纪末期实行高校合并政策,以上六所高校就具有这个时代明显印记的高校(详情请参见表1)。它们是当代高校教育发展的产物,并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

从表1中可看出湖北省地方综合高校主要具有四个方面的特色:

第一,都是由多所地方高校和专科学校组合而成,专业多元化明显,定位于“综合性、地方性、应用型”,是典型的地方综合性特色的高校。除江汉大学地处二线城市武汉市之外,其余五所高校都處在三线城市里,专业特色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如三峡大学地处世界水电之都宜昌,大学以水电专业见长;长江大学地处江汉平原,以农业专业和石油专业为主要特色;湖北工程学院地处江汉平原末端,以理、工、农结合为主要特色,其中农业和绿化专业为先;湖北科技学院是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医学是其翘楚。

第二,六所高校均在1999年至2003年高校合并浪潮中形成,校史短暂,历史包袱较轻,办学理念更趋现代化,因此发展步伐较大较快,办学规模大是其主要特点之一,每所大学办学规模均超过万人,最大规模的高校接近3万多名在籍学生[5]。

第三,六所高校均开设了音乐专业,而且音乐专业创办较早,多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二十多年内创办,最早的音乐专业经历是由孝感高等师范学校于1953年创办,最迟的江汉大学和荆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在改革开放之前一年而创办。从表1中还可以发现一个很重要的线索:能创办音乐专业的机构几乎都设置在原来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里面,这与我国早期培养教师人才的要求和政策分不开的。

(二)音乐专业师资源流概述

六所地方综合高校均有音乐专业。作为历史不长的六所地方综合高校,在如此短暂的时期就实现了招生,而且规模较大的学校音乐学生在籍人数已逾千人之多,规模最小的高校也近五百之众。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建设如此规模,所需比例的音乐专业师资又是如何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集结而成的呢?通过多方调研[6],发现教师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渠道:

一是合并前所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里已有的音乐专业老师,他们大多是改革开放前后作为音乐专业教师被引进到师范专科学校教授音乐课程(主要任务是素质课、培养部分小学音乐教师)的老师,这类老师的规模在地方综合高校音乐专业教师中占主要部分。

二是临时引进的音乐专业人才,又分两种:从其它音乐机构(如地方文化馆、地方歌舞团)引进的有一定实践经验、符合学历要求的公职文化人士;从音乐高校引进优秀音乐专业毕业学生(合并之初,本科毕业学生为主要引进对象),这类教师份额占次席。

三是合并前那些没有音乐专业的大学里担任音乐素质教学或主持学生文娱活动的音乐教师,他们所占比例极少,这与当时高校课程设置(没有音乐课,或是音乐选修课)中没有音乐课的现实情况分不开,他们当时之所以被少量引进是为了开展学生音乐素质教育或开展学生文娱活动。

二、音乐专业师资现状分析

本文作者通过采用抽样访问、记录和问卷方式,对以上六所地方综合高校的教师实行走访,并将其访谈结果作为研究的客观依据。由于相关高校出于自身安全考虑,对相关数据实行保密,因此以下采集的有些数据可能与该校实际数据存在一定的偏差,在次特别提示,如有出入,敬请指正。

(一)音乐专业师资的专业方向存在失衡

从表2中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以下现象:

第一,技能师资与理论师资力量比例不合理。三峡大学音乐专业全部教师有26名,其中音乐技能教师就占20名之多,是理论专业的3.5倍;江汉大学有音乐教师43人,音乐技能教师就有32名,是理论专业教师规模的3倍。其余四所学校的状况几乎大同小异。实践课师资较多、理论老师偏少势必引起专业课时的分配不均匀,尤其是曲式、和声、音乐分析学等方面的教师严重缺乏,势必导致学生在该课程上的课时严重不足,导致学生的理论基础薄弱,这是地方综合高校音乐学生在考研时理论专业不轻易过关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此现象的出现与地方综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有着密切联系:由于综合高校音乐专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是中、小等城市,地方音乐资源比较缺乏,音乐氛围相对稀薄,因此音乐教学必须以培养合格的中小学和幼儿园音乐教师唯其主要任务和主要目标,这就要求学生在音乐技能的掌握上要比理论更多一些。

第二,专业方向的师资配置有一定失调。以三峽大学艺术学院音乐专业中的声乐教师为例:全部音乐专业教师共26人,其中声乐老师就占了10名,约占全部教师的38%,远远多于其它专业教师数量。同时,在10名声乐教师中,声部配置失衡严重:民族声乐教师2名,美声教师是其4倍。我国是一个传统文化很深的国家,而此类高校培养的音乐人才将来大多要面对的对象是中小学生,因此民族唱法在小学课堂应该比美声更能接近孩子的文化审美习惯。另外,8位美声唱法的教师中,仅女高音就多达6位,声部严重重复,而必需的男高音、女中音等声部处于空缺状态多年。师资中这种专业配置不合理势必影响学生的专业:声部不对等,影响学生的专业效果。而这种现象不仅仅出自三峡大学一所,在其它五所高校中也都普遍存在。

第三,整体师资力量短缺。音乐专业是个特殊性专业,尤其在音乐技能课方面的特殊性,原本应该遵循“一对一”专业教学模式,但由于专业老师的缺失,导致现在技能专业授课中出现“一对四”、“一对八”、“一对十二”,甚至达到了“一对二十”的地步。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严重违背了专业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最终结果就是学生无法掌握专业技能,在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专业素养上大打折扣。导致这样严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当下高校盲目扩招,而与之相对应的师资引进则相对滞缓造成的。

第四,存在专业师资“不对口”现象。“什么样的专业配置什么性质的师资”是教学健康发展的基本原则。但在地方综合高校音乐专业教学领域中处处存在着专业老师教授自己所不从事或不熟悉的专业课程,张冠李戴的现象较为普遍。比方说视唱练耳老师去带乐理课,教中国音乐史的去带西方音乐史;教扬琴专业的去教打击乐,笙专业的教师去带笛子、唢呐等专业。这种不合理的专业配置对人才培养的不利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也是极不负责的,在当下的音乐教育中要尽力回避,甚至杜绝。

(二)男女专业教师比例失衡

从表3中可以看出:地方综合高校音乐专业教师中男女比例失衡,女性教师远多于男教师。从感知角度看,一般情况下女教师有较大耐心、感情沟通较为容易,因此在读谱、领悟音乐意境和表达情感等方面要比男性教师占有一定优势。同时,因其母性本能,富于同情心和爱心,这对她们在平时教学会产生积极影响。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女教师由于要经历生儿育女阶段,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家庭,因此精力不够集中,对教学多少会有一定影响。当然在长期教学过程中这种影响所显现的负面影响还是较小的。当然,男教师也有其自身的优点:具有充沛的体力和旺盛的精力,办事果敢,逻辑和思辨能力比女性要占有优势,借助一定的幽默“天赋”,教学会更具活力。当然,男教师自身不足的地方也是较为明显的:性子急,对教学中的瓶颈环节缺乏耐心。

目前这种“女多男少”的比例失衡问题对地方综合高校音乐专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三)专业教师年龄档距较大

表4主要反映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教师年龄成纺锤形分布,即呈现两头小、中见大的格局。这种年龄分布格局映射出地方综合高校教师的历史原貌:历史遗留是基础(前面已经阐述,此处不再赘述),人才引进是主流。

第二,50岁以上这个年龄档期内含两个对象:50-60岁在职教师和60岁以上退休教师。60岁以上的退休老教师,它蕴含着一些明眼很难看出的事实:由于地方综合高校音乐专业的萌芽期大多处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的高等师范学校虽然也开设有音乐课程,但仅仅是作为师范生的音乐素质课程来进行的。因为当时专科学校招收的学生均是以文化课标准录取的,并没有以音乐专业录入标准来招收学员,更没有作为一种专业课程来进行教学设置,仅仅是作为教师人才培养课程点缀其间。这正反应出当时音乐师资的实际状况:一是师资少,二是师资门槛偏低。

50岁以上、60岁以下的音乐专业教师所占比例仅为12%,它间接反应了改革开放时期精英式音乐教育下的专业教师在急剧减少。这一年龄层次的专业教师大多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到改革开放初期,他们正面临国家恢复高考的大好时机,国家投入巨大人力物力恢复高校教育,而这一期间能招收音乐专业的高校就只有几所专业音乐院校和艺术院校,而且招收的人数极少。但这些音乐高校里却积聚了我国音乐界最杰出的音乐教授,他们为了把文革期间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全部身心放在培养音乐人才的教学,而他们的教学部分对象就是目前在我国高校音乐专业中所处该年龄段的这批精英教师们,这一年龄档期的教师们是目前湖北地方综合高效音乐专业的领路人。

第三,40岁至50之间的教师是目前湖北地方综合高校中音乐专业的顶梁柱。这个年龄阶段的教师多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前后,等到他们进入高等音乐学府时,已是改革开放十年前后的时候,国家音乐专业虽然是精英式教育,但规模较之高考初期扩大了很多。同时,很多深受西方音樂熏陶的音乐教师回国支持中国的音乐教育,音乐专业的师资力量大大提升了,也导致这一阶段的他们得到了良好的音乐教育,专业能力也是十分过硬。

第四,30岁至40岁的专业教师是湖北地方综合高校音乐专业的生力军。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但高校人才培养方式和规模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要求发生了较大改变: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扩大招生规模势在必行。而这个年龄的音乐专业教师正是这个改革开放深入阶段里所培养出来的教师,他们赶在精英教育向普及教育转换的转折时期,他们的专业理念更加与时俱进,是当代大学生最能接受的一代专业老师。

第五,30岁以下的专业教师是地方综合高校的后备力量。这个年龄层次的专业教师正赶上国家大规模扩招,音乐教育正全面向普及化方向迈进,于是出现了第二大年轻教师群落,这一群落的扩大化为湖北将来十年乃至二十年的音乐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准备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当然,从表4中可以看出教师快速年轻化的现象,从另一方面说明各个年龄阶层的师资衔接不合理,甚至出现严重断档现象。师资中后备力量较为丰富,但领路力量较小,这对湖北地方综合高校音乐专业教师团队的健康发展带来掣肘。虽然这种模式呈现了“年轻教师有激情、办事充满活力”,但不足之处也是十分明显的,“教学经验不足、责任心不强、专业能力较弱”等问题。年长教师的优势在于教学经验足、专业理论过硬、音乐经验充足,但不足也是较为明显的:易犯经验主义!

(四)师资受教育履历多样

从表5中反映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学历普遍呈提高趋势。其中的三峡大学师资中具有本科学历的基数为零,一半高校师资中硕士研究生学历占到了70%以上,这说明高学历已经成为进入高校的硬性标准。三峡大学的前身属电力部,以水电为主,属于当时省部级重点大学;长江大学前身为江汉石油学院(隶属能源部)和湖北农业学院(省重点高校);江汉大学地处湖北省会武汉,有二级城市这个地理优势。三所高校中有的有悠久办学理念,有的有优势地理环境,有的有良好专业优势。因此,它们的师资力量相对其它三所高校占很大优势。而另三所高校的前身大多是由当时的专科学校,有的甚至是中专学校合并而成,近几年才升级为二本,它们师资力量的历史遗留问题比较重。同时,也与当代年轻教师择业标准有关——不愿意在三、四线城市生活和就业。

第二,从硕士研究生的比例看,在职学位研究生比例较大。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来源于高校对人才学硬性指标所导致。随着高校的合并,地方综合高校的办学质量也随之升级,相对应的师资学历要求也随之提升,但客观现实的情况是:由各个专科学校合并而来的本科学历教师占有很大部分,虽然大学办学层次提升,这些教师面临提升学历的问题,由于离开专业学习多年,无论是文化课能力还是专业能力,一时难以完成研究生学历的提升要求,于是针对这一类人的学位课程被提上日程。另一个客观现实就是:专业教师本来就少、学生多,一旦专业教师脱产去读研究生,学校的专业课程将无法进行,这也是导致在职研究生存在的一个客观原因。当然,这种在职研究生提升学历的方式也会带来居多弊端:教师本人没有去所要攻读硕士学位的专业院校严格按照研究生课程设置进行系统的专业学习,严格地撰写毕业论文和毕业答辩,举办个人毕业音乐会等等,学习时间、学习精力、学习平台均不能得到基本保障,所以“有其名而无其实”的情况普遍存在。

第三,国家统招研究生成为地方综合高校音乐专业师资的第一生力军,在学历层面处于第一位的位置,这说明地方综合高校对师资力量引进的高度重视,也是这类院校师资门槛提高的主要标志。部分地方综合高校升级为一本院校,随之对应的人才引进门槛也相应提高,统招研究生的优势不断显现:由于必须要达到国家录取的硬性标准,一是专业本身要过关,二是要求全脱产,三是两至三年的读研时间必须在所读院校内度过,因此无论是专业学习还是理论学习,都是在合格人才培养的严格模式中进行和完成。要获得最终的学位和学历,唯有踏踏实实学习,方可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答辩和毕业独唱音乐会,唯有如此才能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研究生,才符合当今湖北地方综合高校音乐专业的教师资格。

第四,博士逐渐向地方综合高校渗透。虽然中国高校中表演专业的博士点很少,但音乐理论博士(作曲专业、音乐学、美学)的培养规模却不断扩大,这也为地方综合高校音乐专业中人才输送奠定了基础。

(五)师资职称分析

从通过表2、表4和表6中可以看出以下问题:

第一,六所高校中,教授职称占优的是湖北科技学院,其次是湖北文理学院和三峡大学;副教授职称群体中长江大学比例最大,湖北科技学院和工程学院处于弱势。很显然,长江大学的发展势头最为强劲,师资力量正处在上升通道的前沿,而后两所的讲师和助教基数较大,副教授人数偏少,这说明音乐专业发展尚需时日。

第二,相比一、二线城市的类似大学,教授职称的师资偏少,音乐技能教授更少。由于地方综合高校大多处在三线城市,相比较二线城市或国家重点大学,地方综合高校音乐专业教师评教授的机会要困难得多,这是导致地方综合高校教授较少缘故之一;另一个原因就是音乐高端人才(尤其是表演专业的教授和稀缺专业)往一线、二线城市去的比较多,而地方综合高校多处在三线城市或偏远城市,不占地理优势,所以高端人才在这类高校中择业的几率要小。

第三,副教授相对较多。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年龄层次积累多年造成的。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初,国家经济发展、高校办学质量不断提升、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学历门槛要求价高,这样导致大量的老师外出学习,水平得到极大提高,而且在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均得到大幅提高。二是高校形成艺术学院或音乐学院,作为地方综合高校的组成部分,大学对其政策倾斜,有单独的艺术学院、音乐学院评比平台。从政策的倾斜、老师专业平台的提高、科研成果积累,造成副教授职称评审相对显得容易一些。

第四,讲师最多。因为近些年来各类高校纷纷创办了音乐专业,加之高校在音乐专业生源上不断扩招,这需要大量的师资,因此引进新生力量来补充教学岗位的事情就尤为显得紧迫,这是导致刚毕业的研究生就走上大学教学岗位。

第五,很显然,地方综合高校的正教授职称的比例比全省平均水平低7%左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这些学校办学起点低,合并发展较迟,综合办学历史时间短暂;二是大多处在三线城市或比较偏远的地方,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这些客观现象的存在都是造成职称比例失调的主要因素。

结语

湖北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是湖北省音乐专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里它的存在和发展都有着它自身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由于它是我国音乐专业高校功能的一种补充和延续,因此它与九大传统音乐专业院校和七大传统艺术专业院校在音乐专业的历史使命是不尽相同的,它培养的对象主要是面向音乐素质普及阶层,“普及”是它的主要功能,虽然它也能、也会培养精英式音乐人才,但那不是它的主要任务和目标,而是音乐专业学府功能的延续与补充,这也正是地方综合高校音乐专业存在的价值之一,也是它正常发展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国家的希望在于教育,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只有抓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才能实现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体现教育的公平、公正,从而促进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所以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需要政府和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

注 释:

[1] 九大音乐院校分别是: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新增两所音乐学院分别是:浙江音乐学院和哈尔滨音乐学院。

[2] 七大艺术院校分别是:解放军艺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新疆艺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

[3]“精英式教育”,即专业人才招收规模较小,入门专业水平要求较高,教学内容几乎是以纯专业课程为主,技能课程采用“一对一”教学模式,教师力量主要由上世纪我国著名音乐大家为主体而组成的教学队伍。

[4] 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所教学生迪里拜尔、范竞马、程志、殷秀梅、关牧村、袁晨野等;声乐教育家周小燕笑声所教学生刘捷、张建一、钱曼华、高曼华、廖昌永、杨小勇等;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先生所教学生胡坤、薛伟、徐维聆、刘扬、郭昶、柴亮、陈曦、杨晓宇等。

[5] 数据均来自所在大学官方网站:三峡大学(2017.12)现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生22293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266人,来华留学生1365人;長江大学(2018.1)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31125人,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3284人,外国留学生1285余人;江汉大学(2017.11)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759人(含硕士);湖北科技学院(2018.1)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9000余人(含研究生);湖北文理学院(2018.01)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7641人,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50余人;湖北工程学院(2017.3)各类注册在籍学生23000人(含新技术学院)。

[6] 实地调研、网上查询、与所在学校任教的大学同学或以前的同事平时信息交流。

[7] 数据均在2017年10-12月份之间采集。三峡大学师资信息是作者本人搜集所得;长江大学师资信息是从该大学官方网站搜集而来,并由该大学艺术学院相关人员帮忙修正;江汉大学师资信息是从江汉大学官方网站搜集而来,并由江汉大学音乐学院相关老师帮忙修正;湖北工程学院师资信息是由该学院音乐专业教师老师提供;湖北文理学院师资信息是从该学院官方网站搜集而来,由该学院音乐专业相关人员帮忙修正;湖北科技学院的师资数据是由该学院艺术学院相关教师帮忙搜集。

责任编辑:王作新

猜你喜欢

师资大学音乐
“留白”是个大学问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至善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音乐
《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公务员培训兼职教师暨公共管理硕士(MPA)校外导师人员名单的通知
音乐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