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的发展与研究
2018-07-13张雯雯
张雯雯
摘 要:城市是人口、经济等各种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区。城市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分支,也是城市科学群的组成部分。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与人文地理学和城市规划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城市地理在中国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最近的几十年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地理学是人文地理中发展最迅速的学科,中国逐渐认识到中国城市与发达国家城市的差距巨大,也看到了城市发展的迫切性,同时也带动了城市地理的发展与研究。
关键词:城市地理;发展特点;发展趋势;核心研究内容及发展
1 核心研究内容及发展
(1)城市化。城市化或城镇化,指由于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型社会向第二、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型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国城市化研究始于1980年,20世纪90年代后,研究进入高潮时期,在乡村城市化、城市郊区化、城市化动力机制有了一定的成果。新时期,强调的内容逐渐转到环境生态问题上来,资源环境承载力等成为研究主体内容。
(2)城市体系。城市体系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中心,不同职能、规模的城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城市群体组织。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城镇体系研究起步,80年代后半期至90年代末一直是研究的核心和热点,21世纪后下降。城镇体系主要研究规模结构、职能结构以及空间结构此三方面。
(3)历史、文化、生态和环境。城市历史是城市产生并发展的整个过程,一个城市的历史是这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重要标志,也是这个城市的独特个性标签。城市的生态和环境也深深影响着这个城市的口碑与发展。近10年来,地理学者利用新文化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城市广场、宗教祠堂景观、地方感等进行了研究,在城市内部空间的小尺度上发展并深化了本领域的研究。
(4)城市经济。城市经济是指由各种非农业经济机构聚集而成的地区经济。城市经济是以城市为载体,劳动力、信息、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集聚,第二,三产业发展迅速的地区经济。近期主要研究世界城市、全球城市的产业发展以及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快,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几年在世界城市和以及全球城市产业发展及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等方面研究成果较多。
(5)社会地理。社会地理学是研究各种社会集团的区域分布、空间利用类型的学科。社会地理学主要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发展起来,起源于20世纪初。此研究领域起步较晚,但研究成果稳步上升。20世纪80年代后期,学者采用生态因子分析方法对城市整体社会空间进行研究。90年代中期之后,特定群体社会空间、行为空间、城市犯罪与绅士化等变为城市社会地理研究的重要领域。
(6)全球化。改革开放以来,全球化对中国城市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響。城市的发展不能被禁锢在某个区域,要想得到长久更好的发展必须顺应全球化的潮流,加强与各个地域的联系与交流。关于中国城市全球化的研究,作为城市地理研究的新兴领域,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进入兴盛期是在新世纪后,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全球城市理论引进、新国际劳动空间分工与世界城市发展、中国城市全球化发展过程、城市应对全球化的政策建议和发展战略研究等。
2 中国城市地理学发展特点
(1)与城市规划的实践相结合,以满足城市规划的需求,促进城市规划理论的成熟;
(2)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建立了引进、吸收和转换的机制,引进西方技术、方法及人才。
(3)结合中国社会发展潮流趋势,强调对生态环境问题和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关注,带动其他分支学科的发展。
(4)从全球化的角度促进中国城市地理理论研究与西方的接轨,借鉴西方经验,学习西方理论知识,从而完善中国城市地理的不足。
3 研究发展趋势
(1)多尺度的研究。近年来,城市地理学关注对尺度问题的探索研究,分别从不同的尺度研究城市空间过程、现象及空间结构以及传统的研究尺度;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和区域化深入发展,城市内部结构要素的重新组合,城市地理既需从宏观的层面对城市进行研究,也需从微观尺度来研究。一方面是全球范围内城市体系 — —全球城市体系的研究;另一方面是全球城市区域的研究;另外还有对全球城市的研究。特别重视对营业性场所微区位研究和社区地理的研究。
(2)认识路径的综合化。传统的城市地理学派正在不断转型,城市地理学派更加注重城市在物质空间之上的非物质空间的研究,将物质与非物质空间结合起来研究,从城市文化找寻对城市发展的理解;建立在心智地图基础上的城市地理的精神分析的超自然转向,则注重非意识对人们行为和城市的作用。
(3)研究内容社会化趋势和研究的“管理化”倾向。国外城市地理学注重城市社会问题的研究,城市研究的社会化趋势明显,可以看出城市地理与社会学的交叉明显,学科界限十分模糊。目前,国外城市地理学的杂志都呈现出这种趋势,一部分研究领域涉及城市空间方面,一部分并没有涉及。其中研究包括:①城市移民、避难者的空间迁移,城市空间的不平等、城市社会极化;②城市少数民族居住区、贫民窟、社会混合居住等;③城市健康以及城市中公共服务设施公平化的问题等。20世纪80年代至今,西方社会发生了公共治理变革,“凯恩斯时代”结束。西方国家政府鼓励市场化,主张在公共领域中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发了很多国家发展环境及治理方式的转变。为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发展城市经济,积极进行了各种营销战略,西方的传统型的管理模式,被企业化模式开始取代,政府、商业机构等利益团体逐渐合作并且形成“增长联盟”。基于这种情况,城市地理学需要适用城市发展服务的需求,所以,近年来城市管治、城市营销在城市地理界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刘卫东,金凤君,张文忠,贺灿飞,刘志高.中国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1,30(12)
[2] 薛德升,王 立. 1978年以来中国城市地理研究进展[J]. 地 理 学 报,2014,69(8)
[3] 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城市地理学的传承与发展[J]. 地 理 研 究2017,3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