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路径探索

2018-07-13尹雨嘉

体育风尚 2018年7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创新途径高校体育

尹雨嘉

摘要:十九大会议的召开,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该战略的提出,国家越发重视体育教育,尤其是高校体育教学,并着重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因为,高校是培养社会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宅基地,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意味着我国未来一代人才的综合素质,加强体育教育的创新,提高体育教学效率,为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健康中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途径

高校体育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健康中国背景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原有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亟待改革创新,新的教学理念与思想也需要不断更新,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层出不穷,满足了学生学习需求[1]。文章简单叙述了健康中国的理念,并通过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对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途径进行探索。

一、健康中国的理念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健康的需求越发强烈,当前,健康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基本目标,是追求并实现其他目标的基础。身体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本钱,是人的基本权利,健康是成功的命脉,是成功的本钱,更是我国健康长久发展的根本。基于此,国家越发重视健康中国的建设,2015年9月,我国政府卫计委已经出台《健康中国建设规划(2016年—2020年)》,2016年,我国又出台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7年,习近平同志又在十九大会议上提出了健康中国战略,种种措施,可见国家对健康中国发展建设的重要性[2]。什么是健康中国?笔者认为,提倡国人健康生活,不仅是身体健康,还包含有精神、心理、生理、社会等方面的完全系统的健康,提高全民保健意识,改善我国居民亚健康状态。为全面推行健康理念,构建健康中国,改革创新体育教育成为重点,尤其是为过埃及输送综合性人才的高校,必然成为健康中国理念的改革先锋。

二、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体育教学观念落后

当前,我国某些高校在教学过程中,仍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重视文化教育而忽视体育教育,影响了学生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在体育教学中,尤其是对体育专业学生,以提高学生体育技能与基础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体育素养与健康习惯的培养,面对体育教育,许多学生并未培养出自主学习、自主锻炼意识,导致学生离开学校后,仅有极少数学生保持锻炼习惯,影响了健康中国的发展[3]。另外,高校体育教学理念稍显陈旧,教学方法仍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为主,不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挥,枯燥的教学模式也影响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高校体育教学难以达到效果。

(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多以运动技能训练为主,以提高学生竞技能力为关键,此种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体育课堂开设的意义。在高校体育教学课中,教学内容主要以三大球、三小球为主,对自行车、野外生存、瑜伽、轮滑等新兴体育项目重视度不足,影响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抑制了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4]。并且,非体育专业教学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体育专业教学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竞技能力,忽视了学生性格爱好,当学生进入社会后,若从事非体育类工作,极少再坚持锻炼,抑制了健康中国的发展。

(三)高校体育教学设施不完善

国家对人才需求的增多,各个高校开始不断扩招,学校学生数量不断增长,学生人均体育场地占有率明显不足[5]。并且,因某些高校对体育的重视度不足,运动器材数量明显不足,老化现象较为严重,硬件设施难以满足学生体育学习需求,几名同学轮流用一副球拍、争抢一个乒乓球台是非常常见。另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理念的陈旧,也是导致体育设施落后的原因,二十一世纪青年追求个性化,往往需要一些新颖的设施,追求一些新兴的体育运动,如:轮滑、瑜伽等,而设施的缺乏,相关体育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影响了学生兴趣,抑制了健康中国的发展。

三、探索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路径

《全民健康计划纲要》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技能与习惯。在前期高校体育教学研究中,终身体育理念将引导高校学生在不同时期进行相应的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因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终身体育理念难以发挥效用。对此,为推动健康中国发展,提高学生锻炼意识与健康习惯,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成为重点。

(一)教学目标应向多元化发展

高校体育不仅发展学生身体素质,还潜移默化的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健康中国背景下,体育教学目标应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学生不仅要学会几项运动技能,掌握体育技能与知识,还应该掌握健身保健知识与方法,发展学生运动兴趣,提高学生体育素养,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学生养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因此,在体育教学,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体能与运动技能的发展,还要了解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引进新型的体育运动,发展学生个性化,以此达到较高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向现代化、休闲化发展

健康中国背景下,国家对全面健康更加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生活习惯,使学生在离开学校后仍然坚持身体锻炼,体育教学内容休闲化、现代化成为重点。体育内容休闲化,则体育课程所授内容能够更加吸引学生注意力,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当学生进入社会后,在工作之外,也会进行一些休闲娱乐型的体育运动,陶冶情操,锻炼身体。而体育运动现代化,则能够有效保障学生快速接受各类体育运动。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安排体育运动项目应首先考虑现代化、休闲化的体育运动,如:羽毛球、乒乓球、田径等,为提高学生体育兴趣,教师应积极引进新兴运动项目,如:健美操、瑜伽、自行车等,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培养学生运动习惯。

(三)完善高校体育教育设施

为保障高校课题与教学顺利进行,完善的高效体育教学设施是必不可少的。对此,学校应根据班级学生人数补充缺失的体育设备,及时更换老化的体育设施,以便高校体育教学顺利进行。若需要引进新兴设备,则应及时补充想配套的设备。同时,高校应修建体育场馆,保障学生在恶劣的天气下正常进行体育锻炼。在非体育课时间,也应将体育场馆与设施开放给学生,促进学生自主锻炼,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四、总结

综上所述,经济在不断发展,我国对全民健康越发重视,并先后颁布了各项政策方针,我国正式进入了健康中国、全民运动时代。然而,身为国家各项政策的先锋官,因高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高校体育教学观念落后,高校体育教学设施不完善等,直接影响了健康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对此,积极改革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目标应向多元化发展,教学内容向现代化、休闲化发展,完善高校体育教育设施,提高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满足社会要求,推动我国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成亮.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7):5-6.

[2]賈斌."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运动,2017(9):10-11.

[3]彭彦萍,李志平.高校瑜伽教学模式的创新途径探索[J].经营管理者,2016(34):1129-129.

[4]马文琪.新教改背景下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9):184-184.

[5]王松,张凤彪.“健康中国”引领下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实现路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8):141-141.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创新途径高校体育
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创新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面向基层社会管理的群众文化活动与创新途径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烟草企业物流模式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