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助力教育,云端刷新课堂

2018-07-12方利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壶口瀑布黄河课堂

方利

● 应用创新点

本次教学依据学生现在的学习起点与需求尝试将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用教育云教学助手互动课堂平台授课,并引进VR技术辅助教学,这节课常规教学需要2~3课时,而运用翻转课堂学习,教学时间只需1课时。

1.任务驱动式学习

设计了课前学习任务单、课中交流任务单、课后学习任务单,让任务驱动学习。

2.自主生长式学习

转变学习方式,学生课前学习,课堂上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学生自主地能动地感受、体验文本及学习过程,并积极地交流自己的感受。

3.VR沉浸式学习

学生观看VR全景视频,360度观看,身临其境,沉浸式学习,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 教材分析

《壶口瀑布》是鄂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本文以“自然奇观”为话题,主要描写了壶口瀑布的壮观的景色,并抒发了作者的思考与感悟。

本课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教育教学方式,综合开发教育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身心参与,以各种情境要素使学生在真切的体验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全面、扎实的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自主生长,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理解与感悟能力,本次教学笔者依据学生现在的学习起点与需求尝试将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学生课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堂小组分享学习成果。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积累优美的语段,感受语言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新媒体技术,引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美好情感,唤醒自主生长,提升核心素养。

● 教学环境与准备

教师准备:①相关的视频、音频、文字资料。②制作课件,录好微课。③教育云教学助手资料上传。④利用“课前导学”将微课和“课前学习任务单”推送到学生云空间。

学生准备:①登录自己的云空间,或者“家校帮”,对照“课前学习任务单”,课前完成学习。②上网查阅资料,回答可采取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分享到平台。③各小组成员之间合作学习,明确课堂如何交流学习成果。

● 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奠定基调

诗人李白面对庐山瀑布,曾有诗句赞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中所描绘的一道白练从天而降,至今令人回想。然而,当他面对壶口瀑布时,不由赞叹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天下闻名的壶口瀑布。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导入简单自然,诗句再现了瀑布的气势,奠定了课堂学习基调。

2.在线测评,科学高效

①明确课堂学习目标。

学生在课前对照教师录的微课完成了学习任务,学习流程是:课前自主学习→课前组内交流→课堂检测自学→课堂组内协作→课堂小组展示。

②在线检测。

③请学生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上检查、练习。平常的检测是文本检测,这次上课“随堂检测”是在线测评,能科学高效分析答题情况。

3.走近壶口,感受气势

(1)学生和家长介绍壶口瀑布

学生介绍:一名学生拿平板打开网页,介绍壶口,教师分享屏幕。

QQ现场视频连线家长:中国地质大学家长介绍壶口。

设计意图:介绍壶口瀑布,既是检查学习效果,又为学习做铺垫。家长专业介绍壶口瀑布,是有效利用家长资源。课堂是开放的课堂,课内课外互动。

(2)展示学习成果

教师出示课中交流任务单(PPT):第2、3自然段是怎样写出壶口瀑布声音很大的?第4自然段是怎样把看到的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写出来的?第5自然段用怎样的方法写出彩虹的多姿多彩?作者有什么顿悟?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顿悟?

①展示“先声夺人”。

a.学生汇报。预设:学生在白板上圈画词句,明确作者通过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来表现。

b.师:我们一起来听听瀑布的声音。

c.学生有感情朗读。

②展示“气吞山河”。

a.学生汇报。预设:学生在白板上圈画有关词句,作者的观察顺序是由崖头到水底。作者从瀑布的形态、颜色和声音等方面,使用大量的四字詞来表现瀑布气吞山河的气势。

b.观看视频:学生用手机扫描PPT中的二维码(如下图)观看,也可带上专门的VR眼镜观看视频(http://vr.ipanda.com/video/hkpb/index.shtml?appinstall=0)。

c.学生齐读课文。

③展示“美丽彩虹”。

a.学生汇报。预设:学生在白板上圈画有关词句,本段主要用排比句,写出了壶口瀑布彩虹迷人的姿态。排比句中还运用了比喻句,比喻句让我们产生丰富的想象。

学生结合图片谈谈“长鲸饮涧”“花团锦簇”“彩桥飞架”“扑朔迷离”是怎样的一种景象。

b.朗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④展示“作者顿悟”。

a.学生谈理解。

b.师:让我们听听音乐老师是怎么介绍《黄河大合唱》的(教师播放视频)。

c.师生齐唱《保卫黄河》。

d.观看《出征》视频。

e.师生朗读第6自然段重点句。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课堂主体。学生课前完成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让他们在白板上圈画词句,鼓励学生自主生长。

4.探寻黄河,得到真传

师:面对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作者顿悟了这么多!作者还说,今天才称得上真正的黄河的子孙!你们了解黄河吗?

学生展示课前制作的手抄报,介绍有关黄河的基本知识,结合教师的讲授,谈对第8、9、10自然段的理解。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课前做手抄报,了解黄河内涵,课堂上再结合教师对课文的讲解,就能比较容易理解较难理解的语段。

5.弹幕评论,总结全文

师:同学们,课前你们自学,课堂我们一起交流。我们随着作者的脚步,听到了壶口瀑布震撼人心的声音,感受到了它气吞山河的气势,看到了它迷人的彩虹。此时此刻,你一定有许多感受,请发表弹幕评论。

教师小结。同时提供三道课后作业题,供学生选择。

设计意图:弹幕评论,全班公开,人机互动,实时互动。学习到最后阶段,水到渠成,有感而发。出示课后学习任务单,学生多元化选择作业。课堂学习结束了,也标志着后续学习的开始。

● 教学反思

《壶口瀑布》一课的教学,做到了语文学科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笔者采用翻转课堂模式,把课堂上的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在这堂课上,笔者做到了以下三个“变”。

1.变单向传递为多向分享,促深度理解

学习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连线家长、音乐教师参与,多向分享促进了学生的深度理解,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2.变一元表达为多元表现,助意义建构

采用前置式学习、翻转式学习、延展式学习,每位学生是都是学习的主人,学生自主生长。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将图片、声音、视频在课堂上呈现,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瀑布的气势,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堂40分钟,由导入课题到走近壶口,再到探寻黄河,由浅入深,让一个个生命呈现出生动活泼的状态。

3.变文本检测为在线测评,提课堂实效

开课不久,即进行随堂检测,将课前精心编制好的随堂检测题推送到每位学生的平板电脑上,学生及时答题。随堂检测更加科学高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堂,跨越了学科界限,课堂内外延伸、线上线下融通,转变了教育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自主生长,这样的课堂让每一个生命尽情展现,个性张扬,花开有声!

点  评

今年,教育部将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而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湖北省武漢市光谷第三小学方利老师的《壶口瀑布》一课,给我们展示了一节生动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活动,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因信息化而发生的深刻变革。

1.课前信息化,培养学生预习习惯

上课前,方老师一是要求学生上网搜集、查找关于壶口瀑布的资料,如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经过整理后上传到云空间,与同学们共享;二是通过云平台发布微课和学习任务单,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课上信息化,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课堂上,方老师利用大量的视频、音频、图片等丰富的学习资源,引领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这样的设计,既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又渲染了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使思想感情得以升华,课堂变得灵动、高效。学生通过观看VR视频,仿佛置身于飞流直下的瀑布中,从形态、颜色、声音等方面切身感受瀑布气吞山河的气势。视频《万里黄河》的播放,不仅让学生了解了黄河的基本知识,而且让学生体会了黄河的内涵,教学效果直观、生动。

3.课后信息化,增强学生复习效果

方老师利用云空间给学生布置选择性作业,一是上传关于壶口瀑布的拓展资料,二是完成课后学习任务单,巩固主要内容。这样的设计,把学生从繁重的作业中解放出来,使其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上,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

但我认为有两点还需要注意:①视频、音频、图片和文字等资源的利用有些重复,占用了较多时间,导致课上学生思考、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不够。②本节课对文本的朗读体现较弱。应在使用信息技术所创设的情境中,重点训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做到读中体会、感悟、升华,增强语文味道。

猜你喜欢

壶口瀑布黄河课堂
壶口瀑布的美
欢乐的课堂
我想去壶口瀑布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黄河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渡过黄河看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