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技术:谁来“探”?谁来“究”?

2018-07-12方玮聪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学科科技信息

方玮聪

将“新技术”作为话题引入课堂教学活动是华师大版新教材的一个“亮点”,同时也是信息时代赋予教师和学生的一个“责任”。而教师和学生在“新技术”探究过程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又如何更好地相互配合呢?借助课堂实际教学的经验我有了如下思考。

● 学生“探”,教师“究”?

《高中信息科技》中提到,现代信息技术的主体就是计算机和网络。也正因为有了这两大核心技术,才使得学生在新技术的学习中能够非常便捷地“探”到他们想获取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可能是由教师来“探”的。作为信息科技学科的教师,我在课堂上讲解新技术时,深切感受到学生给我带来的压力。这种压力就源于在“探”新技术的过程中角色的转变,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学习,自主地“探”他们所需的知识。在认可这种转变所带来的正面影响的同时,教师自身也必须进行改变,这种改变就可以从对新技术的“究”开始。信息科技学科的教师对于某些新技术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知道认识,而应提高自身能力,尝试着利用学校、社会等资源进行相应的“究”。努力做到给学生一杯水的同时,自己要有一桶水。

● 教师“探”,学生“究”?

如果换一种思路,教师来“探”,学生来“究”,那教师“探”什么?学生又“究”什么呢?教材中罗列了宏观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中观的机器人、无人驾驶、3D打印,微观的微电子、光电子等,这些技术涉及的学科领域极其广泛,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其实都无法面面俱到。所以我认为作为高中信息科技教师,要做的就是帮助學生去“探”一个新技术方向,“探”一个学习新技术的方法。学生在找到这个感兴趣的技术方向后能够以一种积极正面的态度去面对它,进而尝试去“究”。同时,这个“究”也并不是在高中阶段就完成的,而是伴随着学生并成为其未来人生的发展方向。甚至有朝一日这位学生可能成为一项新技术的发明者或先驱。而这颗探究“种子”的落地生根可能就起源于高中阶段。

我想,无论是谁来“探”谁来“究”,“新技术”话题的加入对于高中信息科技这门学科本身来说意义重大。学科核心素养的转变及落实、学生以什么样的姿态去面对新技术的扑面而来、信息科技教师该如何在新技术发展速度远超个人学习能力情况下“证明”自身价值所在,这些都是伴随着“新技术”在学科中越来越被重视而产生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因为这其实就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猜你喜欢

学科科技信息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超学科”来啦
订阅信息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