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区域图统计分析
2018-07-12袁小梅代丽
袁小梅 代丽
摘要:本文以2013—2017年共5套全国新课标Ⅱ卷高考文综试卷中的地理区域图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分析法对区域图的数量、分值及问题设置等进行统计,归纳总结近五年地理区域图的变化特点及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地理学科;区域图;统计分析
一、地理区域图的整体统计分析
1.地理区域图数量统计与分析
区域图数量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从数量来看,2013—2017年全国新课标Ⅱ卷中共有区域图24幅,平均每年5幅左右;且数量相对稳定,最少4幅(2016和2017年),最多6幅(2015年)。但近两年略有下降的趋势。从题型分布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都有分布,其中选择题累计10幅,非选择题则达14幅;其中,2016年仅出现在非选择题中。由此得出,区域图是每年高考必考图形,在地理图表中占据最重要的位置,尤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2.地理区域图分值统计与分析
区域图分值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中看出区域图的分值每年介于54 ~ 80分之间,最低值都在50分以上,平均每年达68分,可谓占据地理高考试题的大半壁江山。尤其在总分56分的非选择题中,区域图题的分值甚至可以达到56分,几乎在非选择题中是逢题必考。从分值波动情况来看,2015年达到峰值80分,近两年则呈下降趋势,去年更是跌至五年来最低值54分。
3.地理区域图问题设置统计与分析
任何地理事物与现象都产生于某个特定的地理区域,因此,区域往往成为地理试题的载体。从表2可知,区域图题是近五年全国新课标Ⅱ卷非选择题的必考题型;从考查的区域来看,每年都是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各考查一个区域;从问题设置可看出,原因分析类是每年必考的设问形式。这是因为通过地理事物间因果联系问题的阐释,能够检测考生的思维过程。命题形式常以区域图为信息的载体,对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试分析XX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的原因”、“分析XX地理事物的成因”等。
通过近五年全国新课标Ⅱ卷区域图的统计分析得出,虽然近两年对区域图的考查热度略有下降,但无论从数量还是分值看,仍占据整个试卷的主导地位,尤其在非选择题中更是独占鳌头。试卷设问偏爱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论证图中特定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成因,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学生对区域图的重视,加强对区域图的识读与分析能力的训练。
二、区域图识读能力培养的教学建议
1.转变理念
地理高考试题的命题原则是以“能力立意”,这要求高中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应不断提高自我学习能力,懂得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问题。而全国新课标Ⅱ卷区域图题对学生这方面的考查展现得淋漓尽致,如表3所示。
从表中可知,近五年全国新课标Ⅱ卷区域图题除2017年外,几乎每年都会涉及考查学生解决生产、生活相关问题的题目。因此,一方面教师在地理教学中不应局限于以图论图或以图论题,而应以区域图为载体,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并教会学生如何将区域图与所学知识相联系,分析、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另一方面,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标准答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2.夯實基础
虽然现阶段的地理高考更注重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该项能力一定是建立在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之上的。表4是对近5年全国新课标Ⅱ卷区域图题所考具体知识的统计。
以上统计结果显示,近5年全国新课标Ⅱ卷必做题中的区域图题共8道,其考查的知识点既涉及自然地理(气候、河流湖泊、地形、土壤、生物)也涉及人文地理(农业、工业、交通),可见,区域图题对知识点的考查几乎全方面覆盖。因此,教学过程中仍要注重地理基础知识尤其是区域地理的落实,既是对前面必修知识的巩固,还是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和区域图题解答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可加强对典型案例的累积,达到学一通一类的效果。如人教版必修三“流域的综合开发”课例中选取“美国田纳西河流域”案例,通过专题学习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熟悉河流流域开发的分析思路,对于分析同类型的流域开发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3.培养思维
现阶段的地理高考题绝大多数仍以图表形式呈现地理信息,而分值占比较高的非选择题尤其偏爱区域图。通过区域图分析,考查学生获取和应用地理信息的能力。而“发现信息—判断信息—提取有效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思维主线(如图2)对于高考区域图题仍然适用。在平时的教学或答题中,教师可将地理图表题解答的思维主线贯穿其中,从而帮助学生建立高效的区域图题解题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