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高考地理命题热衷的选材区域

2018-07-12卢厚冰

地理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备考策略

卢厚冰

摘要:通过总结新课程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中综合题命题素材选择的共性现象,从规避模式、情境的真实公平、追求材料的新颖典型和独特、反猜题和反模式化备考及人地协调观的理想追求等角度分析选材的理由,提出备考复习的重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强化“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突出应用知识分析和评价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考命题;区域选材;备考策略

笔者查阅新课程高考2010 —2017年全国卷地理试题,尤其是2013年以来,综合题的命题素材选择具有一些共性规律,热衷于从高纬度、高海拔、干旱荒漠、湿热雨林等区域选材,或从一般地理规律中选取“特异”地理现象。2012—2017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全国卷有13套,非选择题必考题共26道题,符合上述区域的试题有15题,占比58%;选考题共36题,符合上述区域的试题有4题,占比11%。高考地理命题为什么热衷于从这些区域选材?对2018年地理备考复习有怎样的启示?

一、历年高考综合题命题素材选择和设问简析

1.高纬度区域

2014年全国Ⅱ卷第36题,以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图文为情境,主要考查高纬寒冷气候背景下的湿地(沼泽)成因、河流水文(含沙量)比较、河口渔业资源分析等地理现象的分析推理。2016年全国Ⅰ卷第37题,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勘察加半岛的位置地形图、动植物资源的特点,成为命题的情境素材,要求考生分析地形与区域气候差异的关系,分析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推测科考队员选择拍摄熊的地点的理由。

2017年全国Ⅱ卷第37题,提供白令海峡的图文信息,从古到今,分析寒冷的白令海峡徒步跨越的可能性及原因,并进一步推测现今在白令海峡修建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

2.高海拔区域

2014年全国Ⅰ卷第36题,以青藏铁路措那湖附近路段为背景,海拔4 500米以上,冬春盛行西风,多大风,就地起沙,图像显示措那湖流域河流山地分布及青藏铁路。试题中1、2小题依据情境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现象的成因,3、4小题分析自然地理现象对铁路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2014年全国Ⅰ卷第42题,根据海拔3 196米以上的信息,考生需定位确定该区域为青海湖。指出为应对旅游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自驾游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并说明理由。

2015年全国Ⅰ卷第37题,以青藏铁路建设中遇到的多年冻土问题为主要线索,情境材料有文字、照片、地图和热棒原理示意图,材料信息量巨大,要求考生能够筛选关键信息,围绕冻土的成因进行区域比较,能够推理并解释热棒工作季节和热棒倾斜设置的理由。

2015年全国Ⅰ卷第42题,考生需定位确定该区域为雅鲁藏布大峡谷,海拔3 000米以上。分析8月份在该地区峡谷徒步旅游可能遭遇的风险。

2016年全国Ⅰ卷第43题,通过文字信息,描述青藏高原东南部古乡沟地貌环境,分析该地夏秋季节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

2017年全国Ⅰ卷第37题,山地垂直自然带中的苔原带内部分异规律,图文信息相互说明,根据苔原带的海拔推测山地基带为针阔混交林,山地纬度在45°N附近,内部分异规律的表现是植物多样性的单峰规律,阳坡和阴坡又表现出差异性。相对简单的信息量却有丰富的内涵。设问围绕找差异析原因、分步递进展开。

3.干旱荒漠区域

分为水平地带性荒漠区域和垂直地带性荒漠区域。如上述提到的2014年全国Ⅰ卷第36题,兼具高海拔和垂直地带性荒漠区域两种情境。

2012年全国卷第37题,以南美西岸热带荒漠的图文情境为素材,分析沿海地區气候干旱的原因,推测芦笋种植的水源,表态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并说明理由。

2012年全国卷第42题,以温带荒漠中世界文化遗产的图文信息为素材,简述文化遗产保护较完好的自然原因,说明保护应采取的措施。

2014年全国I卷第37题,以沙特热带荒漠的图文信息为情境,分析沙特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区位优势、不利地理条件、工厂选址的环境影响评价。

2015年全国I卷第36题,以美国温带内陆干旱的大盐湖流域卤虫资源为主要线索,提供图文情境,要求考生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说明不同时期卤虫产业规模大小原因,表态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并说明理由。

2016年全国Ⅲ卷第37题,提供我国西北温带荒漠地区的图文信息,以风能资源开发为主线,要求考生分析风能的优势、评价风电场的区位条件、风电场配建热电站的原因。

2017年全国Ⅲ卷第37题,以白斑狗鱼的习性、生境为主线,以额尔齐斯河流域位置、地形、戈壁景观为地图元素,分析流域降水分布及原因,分析流域适合白斑狗鱼生长繁殖的自然条件,说明白斑狗鱼产量低的原因。

4.湿热雨林区域

2015年全国Ⅱ卷第36题,以尼日利亚图文资料创设问题情境,其中第3小题要求考生简述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针对此气候特点,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保障身体安康,需要防范的问题。

2016年全国Ⅲ卷第36题,以热带雨林旅游观光为切入点,提供了亚马孙河流域图文信息,分析河水水色差异的原因、河上很少有桥的原因,表态是否应该拓展旅游业并说明理由。

5.“特异”地理现象区域

2013年全国Ⅱ卷第36题,取材于河北省怀来县的“天漠”,试题提供了图文情境。“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沙丘(天漠)是一种很特殊的地理现象,其形成既遵循沙漠形成的一般规律,又有着其特殊的地理背景。”要求考生分析沙源丰富、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推测某地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表明观点,提供依据。“由此考查考生获取信息、推测过程、分析原因、形成结论的地理思维品质与能力。”

二、 高考地理命题热衷从这些区域选材的原因

高考地理试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立意,立意反映考查目的,即常说的能力立意、地理素养立意,立意是试题的核心。二是情境,情境是实现立意的材料和介质,即常说的解题所需的信息。三是设问,设问是试题的呈现形式,设问讲究梯度,并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另外,综合题还要考虑答案设置规避模板,能比较真实地展示考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能力,体现高考的选拔功能。

1.规避答题模式

备考复习紧密追随高考、模仿高考编写复习资料和模拟试题,将设问格式化、答题模式化,教师也习惯于帮助学生归纳各种可供记忆的“规律”,这样会导致学生在考试时刻意遵循固定的答题模板,而忽视高考试题设计的意义、答非所问。按现在通行的“踩点”得分、“视而不见”评分标准,这种答案可以得到一定分数,但很难得高分。

为了规避模式,高考命题的情境创设,在区域或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等素材的选择上,突出其典型性、特殊性和代表性;设问的针对性更强,有层次,追问式设问,避开格式化设问;答案规避模板,讲究生成,忠实信息、穷尽信息,逻辑合理。

2017年文综答题卡的设计有创新,综合题答题区范围大大缩小,或是往年的1/2、1/3,这对考生的归纳提炼、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更高,要求考生不写模板式套话,开门见观点,规范书写。

2.情境真实公平

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表明地理课程将从纯粹的“科学世界”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有用的地理”还包括对学生终生发展具有影响和作用的地理知识、技能和能力。所以,情境真实是高考地理命题的一贯追求。情境公平意指情境对不同考区的考生是公平的,命题所选区域或地理事物不能对某一些考区的考生有利。

例如,2016年全国Ⅰ卷,广西横县的茉莉花茶的情境创设,就考虑广西考生不使用该套试卷。2014、2015年连续两年全国Ⅰ卷选择青藏高原的素材命题,回避青藏高原所跨省区的考生。2017年全国Ⅰ卷第37题,某山地苔原带的素材选用,虽然没有明确山地的地理位置,但仍然可以根据苔原带的海拔高度推测山地的纬度位置(长白山),回避了东北三省及内蒙古的考生。实际现在命制的三套全国地理试题,都有情境公平的考虑。

3.材料典型独特

真实的不一定是熟悉的,从上述列举的素材看,高纬度、高海拔、干旱、湿热等区域素材的选择,既是一般规律,又具有“特殊性”。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课本弱化了高纬度和高海拔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整体性分析;从教师和学生的备考实际看,比较注重自然地理现象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原因分析,而对高纬度和高海拔区域内部自然地理现象的独特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从人文地理角度分析,这些区域人口稀少,甚至是无人区,人类活动罕见,在人文地理课本中,无论是讲规律、讲原理,还是案例分析、问题研究,几乎很难涉及到这些区域。長期以来,师生普遍认为这些区域并不重要。那么高考在这些区域选材命题,是不是涉嫌“偏、难、怪、冷、涩”?其实不然,考查的主干知识仍然是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只是考生要注意不同区域的内部差异和特殊区域的特殊性。

4.体现人地协调观

上述所列区域,通常都是生态脆弱区(热带雨林除外),人类活动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因素较多,处理不好会诱发生态破坏、环境灾难。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人类的足迹已经遍布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但日益突出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又困扰着人类的文明进步,谋求人地协调发展是人类的普遍共识。命题素材选择人类活动较少的“特殊”区域,可以说是人地协调观的理想追求,引导考生理解资源和环境安全对于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三、地理备考复习如何应对

1.重视问题式复习

问题式复习策略是用“问题”整合相关内容的复习方式。以“问题解决”为要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地理思维方式,建立与“问题”相关的知识结构,并能够由表及里、层次清晰地分析问题,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问题式复习策略,设计问题是基础。问题的确定应考虑与实际情境相关联,可以覆盖若干条内容标准或教科书的若干章节,围绕问题,使复习内容的结构化与关联性更加突出。问题的呈现,要利于发现未知,激发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利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注重地理知识间的内在关联性,并将所复习的内容有逻辑地整合成可操作的学习链条,形成一定的地理知识结构框架,并会运用综合思维去理解、解释和解决地理问题。

2.重视新材料、新情境

高考命题为了评价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复杂、开放性、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关键,即把具体任务尽可能放在真实、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现实生活复杂性的情境之中。情境创设包括考生生活情境、社会现实情境和学术性情境。对于学术性情境,表达应较通俗,使之向生活化情境转化,既隐含内在学科逻辑,又贴近考生生活。备考过程中应多重视练习考试中的新材料、新情境的即时学习,增强问题意识,提高准确、全面、深刻地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重视思维结构自我矫正

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是通过高考命题去甄别学生地理学习中的思维发展、地理概念、地理判断和地理推理能够达到的程度,以及建立联系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在地理备考复习中,应重视综合题答案组织过程中思维结构的自我矫正。根据已有的理论和方法,学生的思维水平可分为无结构(前结构层次)、单点结构(对应综合题设问中的行为动词:说出、辨认、区分、判断、收集等)、多点结构(对应综合题设问中的行为动词:举例说明、整理、鉴别、归纳等)、关联结构(对应综合题设问中的行为动词:应用、对比、分析、评价、总结、解决、推测、解释等)和拓展抽象结构(对应综合题设问中的行为动词:概括、再现、例证、设计、联系、举一反三等)五个层次。

无结构表明学生思维混乱或同义反复,无法回答问题;单点结构表明学生只能涉及单一的地理要点或地理要素,凭单一论据就直接跳到结论上去;多点结构表明学生可以涉及多个地理要点或地理要素,但无法建立相互之间的关系;关联结构表明学生能够涉及多个地理要点或地理要素,而且能够建立合理的联系,真正理解了问题;拓展抽象结构表明能够更进一步抽象认识或给出命题人预想之外且合理的答案,能够进行抽象概括,从理论的高度分析问题,而且能够使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综观地理高考命题,80%的命题要求考生的思维水平为“多点结构”和“关联结构”。

猜你喜欢

备考策略
从高考试题看化学反应原理
注重语篇建体系,加强理解提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三生物复习备考策略
高三英语复习备考策略
新课标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特点及备考策略
高三地理备考策略之我见
在体系中把握细节
高考模式下化学备考策略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如何备战高考物理的几点思考
高三化学实验复习与备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