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政府网络信息资源数据中心的构建
2018-07-12刘福利
刘福利
目前,我国已经相继开始了对网络信息资源保存与归档的工作,但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各自保存自己領域内的网络信息资源,尚未有统一的网络信息中心,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统一保存与归档。在这种形势下,档案部门可以起表率作用,创建一个全国性的政府网络信息资源数据中心,实现政府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与共享。
一、政府网络信息资源数据中心构建模型
政府网络信息资源数据中心的构建设想建立在上述政府网络信息资源采集、存储、数据化的基础之上,力图建立一个从采集、初步存储、数据化到提供政府网络信息资源利用服务的整体框架,如下图所示。
(一)外部环境层。指政府网络信息资源的数据源,主要是以网络为平台的各个政府网站、其他门户网站、论坛、微博、微信等。这个阶段需要做好的工作是明确要采集的范围,即政府网络信息资源归档范围,包括哪些网站、网站上的哪些信息、哪些平台、平台上的哪些内容、什么格式等等。
(二)数据采集层。指基于ETL工具的数据采集过程,它是整个政府网络信息资源中心建设的基础。基于ETL工具从外部环境层采集相关信息,并进行数据清理、转换工作,使多源异构的海量信息变成统一格式并加载到目标数据中心。数据采集工作是政府网络信息资源归档的一个难点,因为工作量非常大,信息来源又十分广泛,所以需要技术的支持,针对政府网络信息资源的特征选择、设计适用的ETL工具,实现政府网络信息资源的自动化采集。
(三)数据存储层。指政府网络信息资源的数据存储工作。运用大数据及云计算存储技术,利用虚拟技术对政府网络信息资源虚拟化处理,从用户角度来说,这里是没有任何变化的,从存储中心来讲,可以增强数据中心的吞吐能力,实现政府网络信息资源的海量存储与管理,并运用分布式存储方式,实现海量信息的存储。
(四)数据应用层。指通过对政府网络信息资源的数据化处理工作,主要包括著录、分析等环节,为提供用户利用奠定基础。并且提供一个服务目录,对已资源化、知识化的政府网络信息资源做好部署,为用户提供简单查询服务或其他综合利用服务,主要方式是网上利用。
二、政府网络信息资源数据中心规模等级
政府网络信息资源数据中心应该建设成为一个多级数据中心,即多层次、分布式的数据中心,由中央档案馆部署一个保存政府网络信息资源的中央数据中心,其他各级综合档案馆分别建立基于本地政府网络信息资源的二级数据中心,最后构建成一个整体的全国性的政府网络信息资源数据中心。
三、政府网络信息资源数据中心的特征
(一)容量巨大。政府网络信息资源中心需要庞大的基础设施如服务器、硬件设施等,形成一个容量巨大的数据仓储中心,完全适应政府网络信息资源规模庞大的特征。隐含在数据中心内的弹性设计理念增加了政府网络信息资源数据中心的可扩展性,可以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长加强基础设施部署,实现虚拟平台容量的扩大。
(二)自动化程度高。从数据采集到数据整序、数据著录、数据分析等,数据中心具有超强的自动化功能,除了筛选、著录等环节需要人工辅助外,其他大部分工作由系统自助完成,提高了数据处理的速度,同时也降低了政府网络信息资源归档的成本。
(三)服务性强。政府网络信息资源数据中心的构建从数据采集、初步存储、数据化,都以服务为根本理念,从网络平台采集到的政府网络信息具有开放性,面向全体公民,可以为用户提供简单的查询、浏览服务,还可以通过政府网络信息资源的数据分析工作,为用户提供其中隐含的价值信息,甚至可以逐步实现档案馆的预测功能,提供预测服务。
四、构建政府网络信息资源数据中心的准备工作
(一)平台支持。鉴于政府网络信息资源的规模,其存储方式、存储载体有别于传统档案、电子文件,采取(下转第182页)(上接第71页)在线存储方式,从而节省存储空间。政府网络信息资源数据中心构建的重要基础是需要一个足够容量的存储平台,“云”的不断发展为其提供了平台支持。云可以分为公有云和私有云,这里政府网络信息资源数据中心的构建采用公有云的形式,即“云提供商在不同的区域建立多个数据中心,通过虚拟化和网络将所有资源整合到一个巨大的‘资源池中。”即中央档案馆建立一级数据中心,其他地方综合档案馆建立二级数据中心,通过整合资源,实现全国政府网络信息资源的统一保存与管理。
(二)与云服务商建立合作关系。政府网络信息资源归档作为一个庞大、复杂的工程,仅档案部门一己之力很难完成,构建一个整体部署的政府网络信息资源数据中心首先要与云服务商进行合作,即不需要档案部门购买存储仓库、存储载体等各种设施,但是需要向云服务商支付一定的服务费用,租用公有云,建立一个政府网络信息资源存储的虚拟平台。所以,我们要与云服务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另外,信息安全问题一直是档案部门非常关注的问题,我们要就数据安全问题与云服务商签订相关协议,保证政府网络信息资源的完整性、可用性,避免信息丢失等情况。
【参考文献】
[1]杨欢.云数据中心构建实战:核心技术、运维管理、安全与高可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