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与思政课教学有效融合探索

2018-07-12禤美琦

广西教育·C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教育思政课教学有效融合

【摘 要】本文论述将农业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与思政课教学有效融合,针对农业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设置少而泛、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提出构建组织领导及保障体系、建设“双师型”思政课教师队伍、开发专业群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及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等措施,以促进职业道德教育与思政课教学有效融合,提升农类高职生职业道德水平。

【关键词】农业高职院校 职业道德教育 思政课教学 有效融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3C-0055-03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要求把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因此,分析目前农业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索职业道德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融合,加强农业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对于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创业就业,满足现代农业发展人才需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业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与思政课教学有效融合的意义

(一)职业道德教育是农业高职教育应有之义。黄炎培先生在《职业教育析疑》一文中说:“人或疑主张职业教育,即不主张道德教育、公民教育,不知二者与职业教育,并非立于反对地位,岂得因入此而便疑出彼?况主张职业教育者,同时必注重职业道德,而公民教育实合公民道德与公民职业两者而成,彼此均有不可须臾离之势。”农业高等职业教育着眼于培养农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不仅是专门知识、能力和技能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也是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人为本,注重农类高职生心灵的涵养,关注其精神世界和价值追求。

(二)满足广西现代农业发展人才需求。目前,广西正在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大力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广西唯一一所以农业为主的高等学校,在校生12000多人中超过一半属于涉农专业,学院毕业生对广西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农业职业有重大社会意义,但工作比较艰苦,待遇也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因此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有特殊要求。据广西人才网统计,2016年农林牧渔业行业平均薪酬为3801元/月,低于广西平均薪酬4044元/月,此外,高职生就业主要面向农林牧渔行业基层和一线工作岗位,还具有工作环境脏苦且远离城市的特点。受独生子女比例增多、生源素质偏低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作为未来农业职业从业者的高职学生存在着吃苦耐劳意志薄弱、职业情感冷漠和社会责任感不足等诸多职业道德问题,在面临困难时其从事农业行业的意志力偏低,抽样调查2005—2013级1014名农业专业毕业生,超过40%的学生在毕业3年后已不再从事农业行业。因此,必须加强农业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更多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农业技术人才以及新型职业农民。

同时,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不仅对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具有引导和约束作用,而且也是促进社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农业高职院校毕业生不但是先进农业技术的传播者,也是广大农村职业道德传播者,能提升整个农业从业者的技术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这对做好“三农”工作、确保食品安全有重要意义。

(三)符合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规定三年制专业总学时一般以1600-1800学时为宜,两年制专业以1100-1200学时为宜。根据农作物和动物生长特点,农业高职院校在教学计划中又设置了超过10个月的生产实习和定岗实习,高职生在校授课时间仅有2年。学院根據教育部文件规定压缩总课时到1800以下,因为教育部规定不能减少思政课课时,学院3门思政课共128学时不变,所以只能减少专业课课时。这就造成了学生在校期间专业课程安排紧凑,专业课教师和学生认为思政课课时占比过大,而内容却与专业无关,引发学生对思政课的抵触心理,也不利于思政课教学。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中明确创新计划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相结合。因此,探索农业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融合符合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

二、农业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与思政课教学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中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少而泛。在课程设置上,农业高职院校重视专业课程,但没有开设专业对应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只是在畜牧法规等专业课中涉及一些基本的职业道德概念,相应的职业道德教育主要由思政课程承担。但目前学院开设的三门思政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主要以政治教育为主,职业道德教育不是重点,虽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属于道德教育,但只有第五章第二节是职业道德教育专题,授课时间最多只有两节。总体上,思政课教材大多是宏大叙事的理论,泛泛而谈的少量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无法凸显农业高职院校专业特点,没有涉及农业类岗位的职业道德规范,难以培养和提升学生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上缺乏针对性。由于思政课程的特殊性,农业高职院校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统编教材,并且教师在授课中采取教研室统一备课,统一课程标准、教案和课件,每个专业的学生接受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相同,缺乏“职业性”。学生到农业高职院校学习,主要目的就是掌握实用的农业技术,求得谋生技能。虽然思政课是必修课,但很多学生却并不重视,据抽样本校2512名学生调查,有超过78%的学生认为包括职业道德教育在内的思政课内容与自己专业和职业发展没有关系,缺乏针对性,不实用,因此没有学习兴趣。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种植、畜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营销等不同类别岗位、职业、行业有自己独特的职业特征,对职业道德有自己的特点与要求,必须根据专业实际和未来就业岗位进行专门教学内容设计。

(三)教学方法上理论与实践脱节。首先,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思政课教师都是思政类专业出身,具有良好的道德教育专业背景,但也缺乏对各农业行业职业道德的了解。同时,思政课教师承担着全院的思政课教学工作,工作量很大,寒暑假也没有政策支持深入企业锻炼,这样就无法通过经常深入企业等途径深入了解农业职业道德内容;其次,根据教育部开展实践活动的要求,思政课教师也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但社会实践活动仅限于参观湘江战役纪念馆、百色起义纪念馆等红色教育主题活动,而且每年社会实践经费只有10多万元,而在校生达到12000多人,无法在校外大规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现场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通过理论讲述的方式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脱离了就业岗位实际和学生个体的道德生活,职业道德教育变得程式化、虚无化。

三、农业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与思政课教学有效融合的主要途径

(一)构建领导和保障体系。职业道德教育与思政课教育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单靠思政课教学管理部门是无法完成的。 因此,要构建领导和保障体系,完善职业道德教育的顶层设计。首先,学院要在理念上摒除重技能培养轻素养培育,重才轻德的观念,将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教育并重,促进两者融合;其次,要把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核心内容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修订思政课课程标准,明确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标准等;最后,要健全领导机构,成立专门的教务处、思政部、各教学系等部门沟通和协调机制,对校企合作培育职业道德等实践活动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有效整合校内外职业道德教育资源。

(二)建设“双师型”思政课教师队伍。目前高职院校重视专业课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定专业课教师必须深入企业锻炼,但却认为思政课与专业建设没有关系,思政课教师没有必要到企业行业锻炼。职业道德教育与思政课教学有效融合的关键在于思政理教师是否拥有专业思想和职业思维。如果不了解行业企业发展情况,不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思政课老师是无法在教学中有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因此,学院要推动思政课教师“双师”化,积极引导和支持思政课教师在寒暑假参加农业企业实践锻炼。思政课老师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管理规章制度、文化、职业道德要求等情况,发挥自身善于做思想工作的特长,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协助企业和实习指导教师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端正学生实习态度,教育学生遵守企业纪律,杜绝迟到、旷工等不良行为,从而培养出达到企业要求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准的毕业生。此外,农业高职院校还要打破思政课教师与专业活动的隔断,思政课教师要与专业教师、辅导员以及教务处、招生就业办、团委之间保持密切联系与沟通,积极参与学生实习、学生社团、企业招聘宣讲等活动,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加深自己对职业道德的了解,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职业发展要求。

(三)开发专业群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主要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内容。这些内容是每个高职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素质。但不同企业还有其职业道德的特殊性,有效的思政课教育必须将普遍的职业道德结合不同专业的实际要求。考虑到教学改革的成本,思政教师应以专业性质相近的专业群开发不同职业道德教育内容,除了共性的农业职业道德内容,还要突出本专业群的职业道德重点,这样教育才有可行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农业高职院校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专业群:养殖专业群(畜牧兽医、水产养殖技术、动物医学等)具有工作环境脏臭、远离城市、污染严重等特点,职业道德教育重点就是“不畏脏臭”“热爱本行”“保护资源环境”等;种植专业群(园艺技术、中草药栽培技术、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作物生产技术等)具有工作地点僻远、工作环境艰苦、收入低离职率高等特点,职业道德教育重点是“坚定职业信念”“吃苦耐劳”“保护绿色生态”等;农产品加工专业群(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等)则直接涉及食品安全,职业道德教育重点是“严谨求实”“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农产品营销专业群(種子生产与经营、市场营销、企业管理、会计等)则要开展以“守法经营”“讲求信誉”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

在确定了专业群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后,思政课教师必须分析思政课中可以与职业道德融合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与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必须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在确定知识点后,教师根据高职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进度,循序渐进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教学中以讲授专业案例以及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为主。如针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不再局限于在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专门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而是根据绪论和八个章节的内容知识结构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在绪论“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和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就可以讲授了解专业方向、树立职业理想等方面的职业道德内容;在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就可以加入明确专业职业道德、坚定职业理想等方面的内容;而在以道德教育为主的第四章和第五章就讲授锤炼职业道德、强化职业意识方面的内容;在学习法律为主的第六至八章则加入践行职业道德、提升职业素质等方面内容。

(四)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指出实施创新计划的基本原则是:理论与实际结合,实践育人;课堂教学与日常教育结合,发挥第二课堂作用;校内外结合,整合资源。因此,农业高职院校要采用多样化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方法,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

首先,深化校企合作内涵。过去学院与农业企业的工学结合,仅限于专业课教学和学生实习、就业方面,没有涉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层面。因此,学院与企业要加强校企合作,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更深层次的内涵,包括建立校企合作社团。校企合作社团由杨翔集团、大北农集团等知名农业企业集团冠名,企业提供社团活动经费和优秀成员奖学金,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和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等校内外人员合作指导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以社团中浓郁的企业文化氛围培育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养成职业道德,企业可以优先选择优秀学生进行培养和招录;企业接受学生实习,按其员工职业道德要求管理和考核学生,学生也可以深入接触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企业为思政课教师提供寒暑假期间的企业锻炼岗位,教师深入了解企业职业道德要求,介入学生实习期间的职业道德教育,协助企业管理学生。这样,企业可以获得优秀和稳定的人力资源储备,而学生职业道德等职业素养得到提升,个人职业发展需求得到满足,学院也建立了更稳定的企业实习和就业基地,巩固和深化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长效机制。

其次,在学院内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活动。首先,通过组织在校生票选杰出校友、就业创业之星等活动,以及邀请杰出校友、就业创业之星等优秀毕业生举办职业发展、企业管理讲座等活动,在校生可以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以及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职业道德精神;其次,思政课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外的各种实践活动,包括参观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参加暑期“三下乡”科技支农活动等,培养学生关注社会事务,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在寒暑假,要求学生考察当地农业企业、农村社区发展情况等,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五)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科学的考核评价方式,是促进教与学有效进行的杠杆。”思政课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增强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首先,考核方式多元化: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考核侧重于农业职业道德的一般理论知识,采用期末无纸化考试形式;实践考核着重考察学生参加企业实习以及校企合作社团、寒暑期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的道德自律和行为表现等,突出学生的专业特点;其次,考核主体多元:理论考核以思政课教师为主,实践考核还要综合实习企业、实习指导教师等方面意见,主要以实习企业为主;最后,考核结果作用多元化。学生职业道德考核结果直接与评定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奖助学金等荣誉和利益挂钩,也与就业推荐挂钩。

四、农业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与思政课教学有效融合应注意的问题

农业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与思政课教学融合还应注意三方面问题:首先,必须坚定不移地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核心位置。思政课中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归根到底也是服务于思政课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目的,不能把思政课变成传授专业知识的专业课,更不能将两者对立起来,以专业课否定思政课。其次,在教学管理上,不宜增加思政课课时,也不宜再开设单独的职业道德课程,影响整体教学计划,而要立足于现有思政课课程的改革以及课外社团活动、企业实习等活动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同时思政课教师为此多付出的工作量要得到体现。最后,农业是一个艰苦行业,也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根本的行业,它的特点是投资回报率低、投资回收周期长,而且受自然因素影响风险高。传统职业道德教育旨在教导农业类高职院校的学生做一个安分守己、任劳任怨的从业人员,这也使得学生将遵守职业道德视为与个人利益相冲突。农业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必须真正关注学生的个人利益与发展,要教导学生正确看待客观存在的职业差异,对农业行业要有长远的眼光,认识到从事农业行业的收益是长期坚持后才能得到的,工作要坚定职业信念脚踏实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EB/OL].(2014-03-30)[2017-10-22].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4/201404/167226.html

[2]黄仁贤.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探微[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2)

[3]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坚定不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大力培育广西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N].广西日报,2017-03-10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23

[5]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EB/OL].2015-07-27 .http://www.moe.edu.cn/srcsite/A13/moe_772/201508/t20150811_199379.html

[6]龚宏富.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问题分析与途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11(5)

[7]周曦.农业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2

【基金项目】2017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微课开发与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GXGZJG2016A039)

【作者简介】禤美琦(1979— ),男,广西桂平人,硕士,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管理科科长,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苏 洋)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教育思政课教学有效融合
高校思政课教学案例库共享社区化模式探索
职业教育背景下应用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创新路径思考
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美术教学中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的有效融合
浅论中职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效融合
浅谈中职学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
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探索
职业高校职业思想道德重要性探析
孟子学说中的教育思想探析
高中美术鉴赏与语段阅读的有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