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陕西)自贸区逐梦一带一路新起点
2018-07-12叶红玲
叶红玲
4月的陕西已经是春意盎然,一片生机。4月1日,中国(陕西)自贸试验区迎来成立一年的庆祝日子,一年来,陕西按照《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推出各类制度创新举措,着力推动“放管服”改革;突出陕西特色,积极推进差异化改革;突出复制推广目标,精心培育创新实践案例,陕西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依托“一带一路”建设,探索陕西新模式
自由贸易园区是指在贸易和投资等方面比世贸组织有关规定更加优惠的贸易安排;在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关境以外,划出特定的区域,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
建设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党的十八大后,自贸区建设的大门顺利开启,2013年9月上海自贸区设立,2014年11月自贸区面积扩展,12月广东、天津、福建3个自贸区获批设立。2016年8月31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辽宁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北省、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新设的7个自贸试验区,将继续依托现有经国务院批准的新区、园区,继续紧扣制度创新这一核心,进一步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在更广领域、更大范围形成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试点格局,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中国(陕西)自贸试验区的范围有119.95平方公里,包括三个片区:中心片区、西安国际港务区片区和杨凌示范区片区。其中,中心片区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发展高端制造、航空物流、贸易金融等产业,推进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建设,拓展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健康医疗等人文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高端产业高地和人文交流高地;西安国际港务区片区重点发展国际贸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旅游会展、电子商务等产业,建设“一带一路”国际中转内陆枢纽港、开放型金融产业创新高地及欧亚贸易和人文交流合作新平台;杨凌示范区片区以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为重点,通过全面扩大农业领域国际合作交流,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
陕西是联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要枢纽和“向西开放”的战略前沿,在陕西设立内陆型自由贸易试验区意义重大。按照国家批复,中国(陕西)自贸试验区的定位,着眼于落实中央关于更好发挥“一带一路”建设对西部大开发带动作用,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的要求,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探索内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
3月27日,陕西省委副书记、省长刘国中在调研陕西自贸区时强调,建设自贸试验区是中央给予陕西的重大发展机遇,必须解放思想、勇于突破,要对标国家对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战略定位,总结评估,突出特色重点,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陕西经验。要依托自贸易试验区建设,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更深更广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
作为西北地区唯一获批自贸试验区的省份,作为“一带一路”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陕西参与到当前中国最前沿的改革开放试验当中,历史性地承担了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的重要使命。据了解,为了能走出一条陕西特色的自贸区发展路径,陕西省以西安高新区、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和国际港务区三大片区为实施主体,做足了自贸区预习和实践的功课:加强制度创新系统集成,服务更高层次开放;进一步突出差异化改革,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立足自身定位和优势产业,为陕西发展注入更多动能;建设中国最大的内陆港——西安港,实施“港口内移、就地办单、多式联运、无缝对接”,陕西对外开放大通道建设全面提速。据统计,2017年,陕西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额1984.9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73.1%。一步胜招,满盘皆活。陕西正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创新创业、投资兴业的热土,截至今年2月底,陕西自贸试验区新增注册企业1.1434万户,新增企业注册资本超过3300亿元。
国际港务片区打造国际内陆自由港
西安国际港务区是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核心片区,是陕西建设自贸试验区的重要承载,是陕西、西安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重要抓手,是联接“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平台。
据西安国际港务区有关人士介绍,西安国际港务区位于西安主城区东北部灞河与渭河三角洲,规划控制区12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区44.6平方公里。作为国内首个国际内陆港,西安国际港务区紧紧依托内陆核心资源,先行先试,积极探索自贸试验建设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做精国际贸易、现代物流、临港产业、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文化体育六大产业,以打造国际国内自由港为目标,全力建设“一带一路”国际中转内陆枢纽港、开放型金融产业创业新高地、欧亚贸易和人文交流合作新平台,着力打造我国向西发展的开放引擎。
着力构建新通道。围绕多式联运体系构建,国际港务区围绕建设“一通道”的总体要求,促进陆港空港资源整合,探索“铁空联运”新模式,积极拓展海铁联运新航线,探索“全程一票制”,打造陆海互联新通道。在国际通道方面,向西通过陆铁联运开行西安至哈萨克斯坦、汉堡、阿拉木图、莫斯科、华沙、布达佩斯的中欧班列(長安号),打造精品线路;向东通过海铁联运,常态化开行往返青岛港等的五定班列,辐射日韩、东南亚;向南推进与广西凭祥口岸、防城港的合作,打通与东南亚各国的陆路通道,努力打造承东启西、连接南北、贯通欧亚、辐射全球的商贸物流枢纽。在国内通道方面,开拓了西安至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二连浩特、满洲里等口岸的陆路通道,开行西安至长三角、珠三角等货源地的国内班列,形成国内一带一路商品集散中心。在区域通道方面,引进传化、“三通一达”国内知名物流企业,健全了区域物流配送网络,实现了西安港货物高效集散与分拨。目前,西安国际港务区已经初步建成了“海陆空网”国际、国内、区域立体化物流大通道。
加强口岸建设。西安国际港务区利用自贸区在海关、检疫检验等各方面的政策利好,出台多项措施加强“一带一路”重要口岸建设,主动加强和国内其他各口岸之间的合作联动,打造“中国最大国际内陆自由港”。作为国家批复的一类铁路口岸,西安国际港务区片区按照中央和陕西省对自贸区的要求,主动推行29条复制类改革举措和23条非复制类的创新举措,依托口岸功能,加大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西安港主动加强和国内其他各口岸之间的合作联动。在和西安空港功能区实现了陆空联运的基础上,西安港和青岛港达成合作意向,双方将高标准高层次推动物流供应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海铁联运、海陆联运、空铁联运等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和资源共享;培育发展服务“一带一路”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共同打造多式联运“一单到底”一站式通关监管模式。
据悉,目前,西安港海关、检疫检验等监管体系全面进驻,单一窗口全面推广,青岛港、连云港、天津港、哈铁等在西安港设立了办事处,中铁集装箱公司、中铁联合集装箱公司入驻园区开展业务。韵达、EMS、申通等8家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与海关系统实现系统对接,为高效通关创造了条件。
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西安港办事处主任向记者介绍,连云港港位于新亚欧大陆桥东端起点,口岸通关环境一流,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重点支持中哈(连云港)物流中转基地。连云港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新丝路建设中,目前已经形成了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一港双通道”的陆桥运输格局,并开通了中亚班列和中欧班列,中欧班列有“一主一辅”两条通道。
西安新筑铁路综合物流园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西安新筑铁路综合物流中心是陕西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项目,是“一带一路”铁路零起点工程,近几年西安国际港务区各方面发展变化很快,相信未来随着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我们将构建公铁联运新模式、打造智慧物流园,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对标国际,放眼未来,作为“一带一路”最大的交通枢纽,国际港务区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做实国际开发大通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持续创新营造一流环境,全力打造国际内陆自由贸易港,必将在“一带一路”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古城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和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自古就是我国对外贸易和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如今,借助“一带一路”和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再次站立在对外开放的前沿,陕西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全球产业链,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正为中国和陕西新一轮开放发展搭建一个更大的舞台。相信,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建成具有国际水准,投资贸易便利、高端产业聚集、金融服务完善、人文交流深入、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