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8-07-12曹代第方丽
曹代第 方丽
摘 要: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作用越发凸显。本文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给出一些建议,以期推动教学改革,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
面对不断增长的毕业生数量,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为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升大学生的求职竞争力和综合素养,促进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应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作为高校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必修课。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在教学中依然存在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不规范。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必修课,其教学内容往往由任课教师自行决定,随意性较大。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不统一,内容较陈旧,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就业形势。
2.教学安排不合理。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大四招聘就业浪潮,一些高校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安排在大三下学期,并由各学院自行安排教学时间。这就导致各学院教学安排差别较大,有前半期教学、后半期教学或实行单双周教学等几种方式。而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往往举办全校性的模拟招聘大赛,以比赛的形式展示各学院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情况,导致个别学院学生在未完成课程学习的情况下参加比赛,无法有效地将课堂知识与模拟实战结合起来,观摩学习的效果也不理想。
3.师资力量不足。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主要由辅导员、就业指导中心教师承担教学任务。辅导员作为授课的主要力量,具有熟悉和了解学生情况及需求的优势,但也存在不了解授课对象所学专业的行业发展和就业前沿资讯等情况,授课时只能泛泛而谈。同时,辅导员日常管理事务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研究之中。另外,辅导员的流动性较大,新进辅导员也没有系统进行就业指导方面的学习,授课能力有待提升。
4.教学方式单一。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大多采用讲授的方式,大量讲授理论层面的内容,如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等,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不够,实践体验式教学较少,学生的参与性不强,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1.完善课程内容建设。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可以设立就业指导教研工作室,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团队,针对学生实际和当前的就业情况,开展课程内容建设。在课程内容建设方面,可采用“基础内容+专业内容”相结合的模式。在基础内容部分,侧重讲授对全校学生普遍适用的知识,如就业观与职业观、就业形势与政策、求职择业准备与技巧、就业心理指导等方面,这些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专业内容方面,根据各学院专业特点和就业实际,融入贴近本专业就业方向、行业发展、岗位特点等方面的内容。另外,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素质与能力拓展综合训练,这样才能使就业指导课程内容符合课程建设兼具思想性与科学性、实践性和针对性的特点。
2.规范教学安排。就业指导中心对全校各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安排进行调研,协调各学院的具体情况,统一做好校院两级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安排的整体规划以及院级课程教学与校级比赛、观摩等活动的合理衔接。同时,各学院在教学中,通过对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进度情况和学生就业需求的了解,向就业指导中心做好反馈工作,便于就业指导中心根据不同需求进行集中统筹安排,使就业需求与教育资源得到有效的对接和利用。
3.优化师资力量。一方面要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师的培训教育,通过选派教师外出参加就业指导培训、网络课程学习等形式,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同时,探索实践集体备课和示范课等形式的教研活动,加强教学研讨,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各学院可根据本专业实际情况,邀请行业专家、企业知名人士、优秀校友开展就业指导教育,形成校内校外就业指导相结合的多方合力。
4.改进教学方式。首先,要善于制作和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收集整合并有效利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在视听感官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此外,融入实践训练类教学内容,运用模拟招聘、典型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和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5.充分运用互联网。高校应充分运用网络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网络学习;并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互动平台,布置学习任务,组织交流研讨,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步珏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20).
[2]祁长娟.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法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4).
作者简介:曹代第(1988— ),女,四川乐山人;方丽(1985— ),女,四川仁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