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省域国内旅游流系统发展差异及优化路径

2018-07-12李胜芬,翁钢民,李富明

统计与决策 2018年12期
关键词:客流子系统优化

0 引言

在我国出境旅游流、国内旅游流和入境旅游流三种旅游流中,国内旅游流不论是旅游流的规模还是带来的旅游收入都占据了90%以上的贡献。作为旅游流的主要组成部分,国内旅游流的变化直接关系到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而我国31个省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资源条件导致国内旅游发展又存在较大的差异,国家要实现对旅游的宏观整体调控,每个省域要发展本省的旅游,都需要了解各个区域的旅游流的优化情况并据此采取针对性的调控措施和发展对策。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各个省域的旅游流的优化情况进行分析。

目前我国对国内旅游流的研究,在研究区域上主要是侧重某一区域,从旅游目的地的角度去进行分析,在分析内容上,主要是旅游流的流动模式和机制,旅游流的网络特征分析,旅游流与旅游目的地各个相关要素的耦合协调分析等[1-6]。虽然有关于某个省份的旅游流的分析,但并不全面,不利于国家整体宏观政策的制定。故本文选择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国内旅游流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发展优化的程度差异并提出各个地区需要优化的方向和优化的重点,促进我国国内旅游流的整体协调发展。

1 模型建立及方法选择

1.1 模型建立

根据旅游流“流”的特性及旅游流的流动路径和特点,将旅游流划分为旅游客流子系统,旅游流生成子系统、旅游流运输子系统、旅游流承载子系统四个子系统,它们相互联系构成旅游流系统的结构。其中,旅游客流子系统主要是由与旅游客流相关的消费水平、客流规模等旅游特征相关的要素构成的系统;旅游流生成子系统是指旅游客流孕育的环境,包括旅游客流生成需要具备的经济、闲暇时间和旅游动机等要素构成的系统;旅游流运输子系统主要是实现旅游客流的异地流动,主要由实现空间转移所需要的运输工具、运输线路、运输服务等要素构成;旅游流承载子系统主要是承载旅游客流的游览活动,由旅游活动所需要的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构成。同时,这四个子系统又离不开其所处环境,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即为旅游流系统。该系统具有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功能。

基于此,根据系统论的思想,对旅游流评价从旅游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来选取指标。考虑所选指标的科学性、可比性和数据的可获得性,建立旅游流系统评价模型(见下页表1)。

1.2 评价方法

由于旅游流系统评价模型中的各个指标之间存在着或大或小的相互作用关系,并且随时间而变化,从而导致旅游流系统其发展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同时,由于每个指标很难给定不同等级和水平的明确的划分界限,而人为的设定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为了使评价的结果更加客观,选择集对分析法对旅游流系统的发展进行评价。集对法分析主要利用联系度来进行分析,其原理[7]为:

表1 国内旅游流系统评价模型

W表示要分析的问题,H为由集合A和B组成的集对,对集对H的特性展开分析,得到N个特性。在这N个特性中,有S个特性为A和B两个集合共有,有P个特性相对立,其余的F=N-S-P个特性既不对立、又不为这两个集合所共有。则两个集合的联系度为:

式(1)中,μ()W为问题W背景下A、B两个集合的同异反联系度为同一度,为差异度为对立度。

其常用的一般形式为:

式(2)中,μ为集合A和B的联系度,μ∈[ ]-1,1;a,b,c为联系度分量,a,b,c∈[ ]0,1 且满足a+b+c=1;a为同一度系数,i为差异度系数;j为对立度,其取值恒为-1。

在本文中,A(X)为31个省域旅游流系统发展组成集合,其值用xkp(k=1,2,…,m;p=1,2,…,n)表示;k为31个省域,p为每个省域的旅游流系统评价指标;B(U,V)为旅游流系统评价的标准集合,其中,U为31个省域中每个评价指标的最优值构成的最高评价标准集合,相应的V为最劣值构成的最劣评价标准集合,{uk,vk}为指标xk的标准值区间。则旅游流的评价指标xkp与评价标准区间形成集对H=(A,B)。则集对H=(Ax,B)在区间[U,V]的联系度为:

当xkp为正向指标(越大越优型)时,

当xk为负向指标(越小越优型)时:

式(4)和式(5)中,akp,ckp分别为xkp与集合[ ]U,V的同一度和对立度;由于差异度bkp的确定与i取值相关,而i的取值主要通过主观确定,根据集对势的含义,此处不考虑bkp的取值。

对集对势做一变化,用同一度在同一度和对立度中的比值来表示待评价对象Xk与最优标准的贴近程度[8],公式为:

式(6)中,rk表示旅游流系统发展接近最优标准的优化程度,rk∈[ ]0,1,值越大,说明旅游流系统发展越接近最优状态。

1.3 数据搜集与处理

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旅游统计年鉴》、《旅游抽样调查资料》、《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交通运输统计年鉴》、《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各省国内旅游收入和接待人数数据来源于各省2012—2016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告。

缺失值处理:由于有些省份的统计数据缺乏,根据数据缺失的具体情况进行处理。一般根据本省该指标的发展情况,利用插值法进行计算,需要特殊说明的是西藏的统计数据,缺失比较多,有的指标连续几年缺失,考虑西藏的实际发展情况,本文利用该指标中各省指标的最低值来代替。

对于客流规模,由于是进行分省的分析,反映每个省的差异,用各省接待旅游国内客流占全国的比重来表示;因为统计的范围不同,如有些游客可能出游一次目的地多于1地,这样在统计时不同省就会有重复计算,各省旅游人数相加之后和全国的人数不相符,各省之和大概是全国的2~3倍,本文在计算占全国比重时,考虑到是各省之间进行比较,利用各省的数据之和作为总数来计算;人均旅游消费水平也是计算的各省的消费水平。

对于旅游流生成子系统的数据处理,每个省的主要客源市场各不相同,理论上,评价时要考虑待评价省的主要客源市场的情况。具体思路为:利用各个市场旅游流的规模计算权重,从而求得生成系统的各项指标的加权平均数。本文在计算时,一方面,考虑本地游和异地游的比例,从我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的统计数据看,本地游的比例比较大,通过2013—2016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本地游的比例大概是异地游的3倍。另一方面,考虑未来旅游的发展趋势,整个国内都是潜在的客源市场,因此,在进行具体的调整时,对所有省份来说,从本地游和异地游的角度对客源市场进行区分,计算以本地游和异地游比例3:1作为权重的加权平均数,异地游的数据取全国的平均数。在各个指标前加上综合以示区别。

景区综合价值是按照景区的等级赋予不同的权重计算的加权平均数,A——AAAAA权重选取分别为:0.025,0.05,0.175,0.25,0.5。

2 实证分析

由于本文既有时间序列数据,又有省际截面数据,对权重的确定,本文采用全局熵值法,避免主观因素的差异而影响分析的结果[9]。权重值见上文表1。

2.1 系统等级确定和协调程度的划分

集对分析法计算的最优贴近度介于[ ]0,1 区间,为明晰系统的优化水平,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关系,将旅游流系统的最优贴近度按照均分原则,划分为低[0~0.2)、较低[0.2~0.4)、中[0.4~0.6)、较高[0.6~0.8)、高[0.8~1.0]五级优化水平,系统的整体优化水平决定了所处的等级,结构与功能协调程度的评判是根据二者之间的差值来确定,相差0.1~0.19为轻微失调,0.2~0.35为中度失调,相差0.36~0.5为严重失调,相差0.5以上为完全失调。

2.2 旅游流系统发展差异分析

2.2.1 旅游流系统整体优化程度差异分析

根据我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2012—2016年间的旅游流系统的最优贴近度值(见表2),可以看出,各个省的旅游流系统优化水平比较接近,r值大体上处于0.4~0.6之间,处于中等的优化水平;旅游流系统整体优化度最高的是北京和上海,分别为0.7625和0.7559,其次是广东、江苏和浙江,其值在0.6以上,处于较高等级。最低的是宁夏和贵州,其值低于0.3,其次是青海、甘肃、新疆和西藏,属于较低等级。由于西藏一些数据缺失,大体上处于这一水平,实际值可能比这个还要低一些,大体上和区域的旅游业发展实际相符。

2.2.2 旅游流系统结构优化程度差异分析

在结构上,31个地区整体水平差距比较小,结构优化度比较高的有北京、江苏、浙江,优化度在0.6以上;最低的是宁夏、西藏,其余各省结构优化度都在0.4~0.6之间;结构的分异要小于系统整体。

表2 2012—2016年我国国内旅游流系统综合评价结果

2.2.3 旅游流系统功能优化程度差异分析

在功能上,大多数地区同样处在0.4~0.6之间,属于中等的优化程度。其中,上海、北京、广东、江苏位居前四位。功能优化程度比较弱的地区是青海、宁夏、贵州,均值在0.3及以下。

2.2.4 结构和功能的协调分析

根据前述对协调状态的划分,大多数地区结构和功能水平相适应,处于协调状态。但有一些地区二者相差较大。一类是功能优于结构的地区,主要是三个直辖市,差别最大的是上海,二者相差将近0.4,处于严重失调状态;其次是北京、天津,相差0.1以上,处于轻微失调;另一类是结构优于功能的地区,差别最大的是贵州,相差0.2以上,属于中度失调,其次是重庆、安徽、福建和青海,相差0.1以上,属于轻微失调。通过结构和功能的比较,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功能要优于结构。而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地区,功能要滞后于结构。这也验证了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的密切性。

2.3 旅游流系统结构和功能分要素优化程度差异分析

根据整体优化程度可以明确系统优化的方向和程度,但要从何处着手优化还要对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功能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

2.3.1 结构各分要素优化程度差异分析

根据旅游流系统的结构分要素的最优贴近度计算结果(见图1),整体来看,由于旅游流承载子系统和旅游流生成子系统在空间上基本相同,计算数值上大体相近,因此其差异表现类似,旅游流系统结构的优化程度与旅游流承载子系统和旅游流生成子系统比较接近。

图1 2012—2016年间国内旅游流系统结构要素均值图

对旅游客流子系统来说,整体优于平均水平,说明旅游客流在规模和消费水平方面各省之间差异相对较小。其中有22个地区的旅游客流子系统优化程度远高于平均值,结构优化贴近度在0.7及以上,说明旅游客流在大部分地区分布相对较为接近;而海南、西藏、青海、宁夏和新疆,低于平均值,而且偏离较远,其中海南为0.3,其余仅为0.1左右,说明在一些边远地区旅游客流特征在这两类地区差距比较大。

旅游流运输子系统与旅游客流子系统的差异性表现正好相反:有23个地区低于平均值,而贵州、青海、宁夏、西藏、云南这些旅游客流优化程度比较低的地区运输系统的优化程度却比较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在确定指标的时候,主要是从旅游的角度来考虑的,这些地区从交通运输发展来说并不发达,但与客流较低正好相对应,相对于游客接待量来说,旅游运输系统是完全能支持旅游流系统的。相反,北京、内蒙、浙江、江苏、山东低于均值0.2以上。这几个地区交通运输业的优化程度低,不是由于交通运输发展落后,而是相对于较大的游客接待量支持力度不充足。

2.3.2 功能各分要素优化程度差异分析

旅游流系统的功能优势度均值各省差异较大,不同于结构优势度各地区表现出很大程度的一致性(见图2)。整体上来看,经济功能优势度与平均水平接近,但也有一些地区与此有别,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经济功能优势度高于平均水平,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青海、宁夏,另一类是优势度低于平均水平的地区,主要有北京、天津、上海。这种差异正好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形成反差,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经济功能优势度越弱。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的重要程度被相对弱化,而经济不发达地区,由于其他行业发展落后,反而体现出旅游业发展的作用,这也验证了经济不发达地区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地区发展的理论在实践上是可行的。

图2 2012—2016年间国内旅游流系统功能要素均值图

社会文化功能方面,由于受指标数据的可得性的影响,仅选取了两个指标,但其计算结果还是有一定的说服力。文化功能方面的优势度除个别地区外,表现比较一致,都高于平均水平。这主要是与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视分不开的。从2014年开始,国家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各地的文化旅游也相应的迅速发展,旅游的文化功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有些地区高于平均水平值较多,主要有内蒙古、陕西、甘肃和新疆,这些地区的文化产业本身发展水平不是很高,与旅游运输子系统类似,是相对于较少的接待量来说,其功能的优化水平相对提升了。在低于均值水平的地区中,值得指出的是北京,文化功能优势度低于均值将近0.2,与上面几个地区正好相反,北京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是比较高的,但由于游客量比较多,再加之北京的旅游产品比较丰富,导致其文化功能相对的被弱化了。

生态环境功能优势度从总体上来看,略低于均值。北京、西藏和海南是三个环境功能优势度高于均值的地区,其原因和这三个地区的产业结构有密切关系。这三个地区的工业相对来说所占比例较小,从而导致其环境的优化度比较高。而河北、陕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这几个地区环境功能优势度低于均值较多,原因和前面几个地区正好相反,这些地方都是以工业为主的地方,有些还是重工业基地,相对的环境质量比较差。

2.4 各省旅游流系统优化路径

根据旅游流系统优化程度的分值与分级标准进行对比,得到各个地区的旅游流的优化程度,可以明确今后旅游流系统的优化提供调整的方向,然后再根据前面对构成要素的分析,可以得出各个地区具体的调整重点。二者结合就得到各个地区旅游流系统优化的路径(见下页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四个直辖市由于其行政范围比较小,人口比较多,虽然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比较高,但是从旅游流系统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其结构和功能的发展却是失衡的,在发展旅游业时应该注意从功能和结构协调的角度去着手。

3 结论

本文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建立省域旅游流系统评价模型,利用集对分析法对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的国内旅游流系统发展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得到的结论与旅游业发展的现实基本相符,证明这种研究方法和思路的可行,也使对策的提出具有针对性。在分析的过程中还发现,从旅游流系统的角度分析,与单一的从旅游目的地角度出发分析的旅游流的发展结论有分异,从侧面说明了对旅游流进行系统分析的必要性。

对旅游流系统优化程度的评价关键是评价的参考标准的确定。评价标准不同,评价的结果就会有差异。本文是针对在现状发展基础上考虑我国各个地区的国内旅游流的优化调整,因此选定评价对象的最优集和最劣集作为评价的标准,是一种横向的相对的分析结果。若进行国际的比较或者从旅游业的纵向发展来考虑,还需要根据国际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和未来旅游业的发展目标来设定旅游流的标准。

表3 31个省市国内旅游流系统优化路径

猜你喜欢

客流子系统优化
客流增多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期间大客流行车组织思考与实践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机车6A视频子系统常见故障及原因分析
基于自学习补偿的室内定位及在客流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