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癌痛患者使用大剂量阿片类药物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

2018-07-12尹良伟杜晓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7期
关键词:吗啡癌痛阿片类

王 颖 尹良伟 杜晓红

(大连市中心医院肿瘤内三科,辽宁 大连 116021)

癌痛使恶性肿瘤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持续性疼痛,是中晚期常见的伴随症状。癌痛的发生率为30%~50%,而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的发生率在80%左右,癌症生存者中慢性疼痛的发生率约为三分之一[1]。为探讨癌痛患者使用大剂量阿片类药物常见药物不良反应,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562例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562例癌痛患者,其中男性322例,女性240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43.26±8.61)岁。所有患者经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

1.2方法:大剂量阿片类药物采用美施康定(国药准字H10980263,中国萌蒂制药有限公司),根据患者癌痛的部位、范围、疼痛程度,将患者按照癌痛临床治疗三阶梯方式进行划分,本研究所纳入的患者均为一级和耳机镇痛方式不能缓解的癌痛[2]。依照癌痛患者全身状况及疼痛程度设置负荷剂量、单次给药剂量,使患者在快速达到无痛状态,原则上充分考虑个体化给药,避免因剂量过大或过小有可能引起的并发症或镇痛效果差[3]。原则上的起步用量为30 mg,每24 h给药2次,平均12 h服用1次,3 d后考虑是否持续,若未达到缓解效果,则在此基础上增加30 mg,以3 d为1个观察周期,30 mg为1个剂量阶梯向上递增剂量,直到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2周为1个观察周期,评估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

1.3疼痛程度评分[4]:采用面部表情量表法(Wong-Banker)评估疼痛,该方法使用6种面部表情(从微笑到悲伤甚至哭泣)来表达疼痛程度,对于任何年龄的患者均适合,无特定的文化背景要求,易于掌握,特别适用于急性疼痛、老人、小儿、表达能力丧失的患者。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癌痛患者疼痛部位及疼痛性质构成:癌痛患者最常见的疼痛部位为腹部、胸部,分别占26.87%、25.09%,其次为腰骶部、肩背部、头部,分别占12.99%、12.46%、9.25%。癌痛患者中隐痛最为常见,为27.05%,其次为刺痛、绞痛、钝痛、跳痛、酸痛,分别为19.04%、8.01%、7.30%、6.76%、6.23%。见表1。

表1 癌痛患者疼痛部位及疼痛性质构成

2.2癌痛患者镇痛不良反应构成:562例癌痛患者中188例未出现镇痛不良反应,占33.45%;恶心及呕吐是最为常见的镇痛不良反应,占24.73%,其次为呼吸抑制、便秘,分别占12.99%、10.14%。见表2。

表2 癌痛患者镇痛不良反应构成

3 讨 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癌痛患者最常见的疼痛部位为腹部、胸部,分别占26.87%、25.09%,其次为腰骶部、肩背部、头部,分别占12.99%、12.46%、9.25%。癌痛患者中隐痛最为常见,为27.05%,其次为刺痛、绞痛、钝痛、跳痛、酸痛,分别为19.04%、8.01%、7.30%、6.76%、6.23%。在本次研究中,癌痛患者的疼痛程度大部分为中度疼痛,小部分患者为重度疼痛,因此应对癌痛患者积极早期的采取镇痛治疗。在本次研究中,562例癌痛患者中188例未出现镇痛不良反应,占33.45%;恶心及呕吐是最为常见的镇痛不良反应,占24.73%,其次为呼吸抑制、便秘,分别占12.99%、10.14%。阿片类镇痛药物可降低患者的呼吸频率,而引发呼吸抑制,严重时患者可表现为意识障、呼吸频率减缓等,不利于患者咳嗽、排痰,加之换患者免疫抵抗能力较低,易并发呼吸系统感染。例如吗啡能够使延髓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度降低,并且能够对脑桥的呼吸调整中枢产生抑制作用,而导致呼吸抑制不良发应的发生[5]。应用吗啡可引起患者胃肠道平滑肌短期内兴奋,而后出现较长时间的抑制,可致使平滑肌松弛,并且其具有对中枢的抑制作用,可引起患者便秘。阿片类药物可使延髓中枢产生兴奋,以引起恶心、呕吐。吗啡能够影响胃窦及十二指肠的紧张度,减慢胃排空,致使机械感受器传入冲动增加引起恶心、呕吐。吗啡也可使延髓催吐化学感应区兴奋而导致恶性、呕吐[6]。多发生在用药3 d内,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由于吗啡等阿片类镇痛药物可增加输尿管平滑肌的张力与收缩幅度,使膀胱括约肌的张力得以扩张,导致PIC患者尿潴留,进而致使其膀胱组织对细菌抵抗力下降[7]。阿片类镇痛药物中的镇痛、镇静作用可引起头晕、嗜睡。镇痛药物可诱发组胺释放,而引起皮肤瘙痒。预防对策:①呼吸抑制:在滴定开始即予癌痛患者心电监护,对其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进行监测,预防呼吸抑制的发生。护理人员定时观察癌痛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呼吸等,如果患者出现瞳孔缩小、呼吸频率低于10次/分、血氧饱和度低于90%,立即向医师报告处理,对于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患者及时予以吸氧[8]。②便秘:详细了解患者每天的排便、粪便的性状、腹胀、排气、肠蠕动情况;对患者的进食情况予以评估,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1500~2500 mL,多食用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指导其适度的活动及腹部按摩,预防性的使用有利于肠蠕动的中成药腹部外贴,必要时可予以开塞露或灌肠。③恶心、呕吐:指导患者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吃多餐,禁食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饭后漱口,保持口腔卫生。有对阿片类药物恶心、呕吐史或敏感体质的癌痛患者,可遵医嘱预防性使用甲氧氯普胺、5-HT3受体拮抗剂,预防恶心、呕吐的发生。甲氧氯普胺可阻断胃及上部小肠的多巴胺受体。④尿潴留:详细记录癌痛患者的排尿量,为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率,应及时督促患者排尿,对于排尿量较少患者可予以热敷、听流水声、按摩膀胱区等方法,以促进患者排尿,无效者应及时导尿。

综上所述,恶心及呕吐、呼吸抑制、便秘、尿潴留、头晕和嗜睡是癌痛患者使用大剂量阿片类药物常见药物不良反应,护理人员积极向癌痛患者讲解有关癌痛治疗知识,使其学会对自我疼痛评价分级,正确的反应疼痛程度及镇痛效果,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积极的采取预防措施,在维持镇痛效果的同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吗啡癌痛阿片类
无阿片类药物的全身麻醉策略在围术期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氢吗啡酮对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镇痛效果
针灸治疗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的Meta分析
不同的护理合作模式在癌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盐酸氢吗啡酮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阿片类药物的围术期应用:当前的关注和争议
褪黑素和吗啡联合使用能提高吗啡镇痛效果
四川省40所医院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癌痛护理现状及影响因素
基于精益管理模式的癌痛护理质量指标的构建及其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管理中应用
救心丸加三七粉可缓癌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