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究

2018-07-12李成钢

中国市场 2018年6期
关键词:体系教育学生

李成钢

(北京服装学院,北京 100029)

1 中国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

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意识、创意思维和技能等创新创业综合素质,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创业能力的教育。这种教育培养的目标不是鼓励被教育者一定去创业,而是着重培养创新精神、意识,提高创意思维和技能的一种素质教育。

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际上已经有国家开始实践创新创业教育,目前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全民的素质教育体系日益形成和完善。

中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思路提出较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在《教育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及,1999年的《面向 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正式提出了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此后陆续出台了系列文件和指示鼓励和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 (教高厅〔2012〕4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2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号)、《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等。

一方面,这些政策为我们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完善指明了方向。根据政策指引,各地各高校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2]根据文件精神,高校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并纳入学分管理。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开设创业指导及实训类课程。对已经开展创业实践的学生,开展企业经营管理类培训。要广泛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支持高校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社团,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这些文件精神为我们开展创新创业的工作提供了创新的思路和制度保证。

另一方面,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正在成为一种时代价值观。“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3]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时代潮流,汇聚起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新动能。让学生树立“终身创新创业观”已经成为一种职场的时代价值观。

2 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和目标——功能定位分析

2.1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教育的本质是什么”等问题,如何才能提高教育的质量。“教育”,教化培育,前者是对已有经验、认识和规律的传授,后者强调受教对象意识,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是通过已有经验、认识和规律性的认识的传授,提升学员的意识和素质,培养能力的过程。目前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偏向于传授性的教化,对于意识、素质和能力等“育”的方面着力不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仅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还要在提高认识、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入手。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单纯地培养创业者而进行的教育。它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现有教育教学的质量。[4]

2.2 融合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是一种融合性的教育,它需要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我国现有的学科体系已经基本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取代不了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进行普及、强化和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高等教育中,它需要在专业课的基础上进行和开展,没有专业的熏陶,学员的知识体系是常识化、发散的,这种情况下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的益智游戏和拓展训练没有本质区别,尽管二者也属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组成部分,但是属于基础部分;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有利于专业的学习和实践,让学员更好地学习和运用专业知识,开展针对性的实践,会极大地促进学习效果和成果转化,实现由教到育的转变。

2.3 递进式的分类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不是为少数人提供的教育,而是作为素质教育,所有人都可受益,部分有需求的人也可得到进一步提升。一般来讲,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分为三个层次:第一,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创新及创业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第二,面向有意创业的学生强化创业技能训练,提升创业素养;第三,面向有创业目标的学生开展创业的强化训练和创业孵化指导,提供政策、资金等全方位的创业服务。

3 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性架构

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的设计,主要包括: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实现“培养方案+创新创业”; 课程体系改革完善,实现“课程实训教学+创新创业”;学科专业建设,推进“专业建设+创新创业”;课外实践活动,实现“第二课堂+创新创业”;学生发展评价体系,实现“学生工作+创新创业”等方面。

3.1 课程体系的开发和建设

目前高校创新创业类课程体系的开发按照通识教育和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和学科方向及专业特色课程平台的思想,一般开设三个模块:通识基础课、实践训练课和特色专业的强化课。

通识基础课重在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基础性知识,包括创新意识的提升、机会识别、风险、融资等共性的基础性知识。实践训练课重在让学生参与实践性的体会,一般通过软件模拟或者沙盘等方式开展课程教学。特色的强化课,一般针对已经具有创新型项目的情况开展的专门培训和教育。

3.2 实践性较强的评价和成果转化体系

与一般的专业教育不同,创新创业教育更需要有较强实践导向的评价和考核方式。无论是创新意识和创新素质的提升和创业能力体现,都需要通过一定的实践性的方式表现出来。通过统计调查目前高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的考核方式,基本的方式是提交能够体现创新创业水平的商业计划书作为基本的考核方式;在此基础上,一方面,可以以“路演”的方式,获得该方案的融资,作为成果实践性评价的一个标识;另一方面,适当的项目完成成果的孵化。具体来讲,一方面,以赛促学,完善创业大赛体系。实行以赛带练、以赛促学,提升学生实际创业能力。目前的创新创业大赛包括全国性、区域性、领域内和校内等多个层面。通过组队参赛让学生在大赛中锻炼,丰富创业经验。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成果的孵化。成立创新创业基金,并提供场所等基础设施,对于具有明确目标,并且符合创新创业条件的意向型创业项目,进行创新创业的孵化和扶持。

3.3 师资队伍的建设体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就现有资源来看,一般从“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两方面入手。

师资建设的原则是以充分挖掘本校现有的师资为主,采取培训、引进等多种方式,基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进行师资队伍的配备和建设。

[1]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EB/OL].(1998-12-24)[1999-01-13].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986/200407/2487.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5〕12号)[Z].2015-12-01.

[3]习近平: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N].第一财经日报,2013-11-09.

猜你喜欢

体系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学生写话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