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
2018-07-12苗军
苗 军
(山东省邹城市就业服务局,山东 邹城 2735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已成为国家层面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关注。要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以“木桶理论”来说,职业指导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这一就业困难群体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
1 邹城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概况
邹城是个拥有120万人的人力资源大市,也是个资源型城市,煤矿以及衍生的矿山机械加工、煤化工占据主导产业。近年来,新材料、生物制药、服务业等新兴产业也异军突起。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的形势下,邹城虽然就业形势总体平稳,但是就业供需矛盾特别是结构性矛盾越来越凸显,面临着很大压力。自1998年以来,邹城市已累计接收回生源地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档案近5万份,近几年全市每年大约有3500人的高校毕业生返回生源地寻求就业机会。除了每年不到1/10的人幸运地挤进“体制内”,其余的就成了困难户,成为职业指导、就业援助的重点对象。
一直以来,“人多、劳动力资源丰富”这个人口红利被认为是造就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奇迹的重要支撑。但是近年来波及全国各地的“用工荒”告诉我们人口红利开始衰减。据调查,大部分企业都缺少行业经验丰富、技术水平熟练的人员。大部分高校毕业生有知识、没技能,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2 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问题及特点
2.1 心态问题:就业观念不端正
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症结首先是心态问题。调查发现,很多学生一听说去企业上班,一百个不愿意,有的甚至连招聘会都懒得去。他们觉着自己手握大学本科乃至研究生、博士的文凭,高人一等,在就业目标上期望值过高。在择业时,还没有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眼高手低,不肯屈尊,只想着一步到位,憧憬着体制内、国企,不然就会觉得“英雄没了用武之地”。
2.2 定位问题:职业规划不明确
调查发现,有些学生求职时,主要的条件就是“工资高、环境好、交五险”,最好坐个办公室、当个高管,至于想从事什么行业、自己适合干什么等很茫然,不能根据自己所学特长准确、合理定位,没有明确、可行的职业规划。
2.3 专业问题:技岗不对等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专业设置不合理,毕业生的结构性失业较为突出。随着新旧动能转换、转型升级,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空间等一批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对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有的所学非所用、学不致用,市场需求不大,难以找到匹配的岗位;有的知识的宽度有了,但深度不够,学而不精、不专,技术活干不了,出现了劳动者技能结构与现有岗位技能需求错位。
2.4 学习问题:培训主动性不强
通过电话调查,对3000多名毕业生就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需求情况进行摸底。结果发现,只有不到100人报名参加培训。大都没意识到重学一门专业技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树立继续学习、终身学习、主动对接岗位技能需求的观念。
2.5 人脉问题:就业渠道窄
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并不是自食其力,不是“线上线下”全面撒网找岗位,而是托关系、找门路。而困难家庭特别是农村特困家庭的学生由于家庭经济负担重,社会接触面较窄,人脉资源相对匮乏,再加上“人情社会、人脉关系”等陈旧观念的局限,就业渠道不宽,或者在竞争中由于内向敏感而处于不自信的状态,导致求职失败。
2.6 待遇问题:企业用工条件差
从人力资源市场求职者反馈的情况看,求职者集中认为“企业提供的待遇太低”“不给缴纳保险、福利少”“发放工资不及时”等。由于受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影响,有些企业特别是矿山机电加工企业生产不景气,总体效益下降,只能降低用工成本来维持企业运行,致使员工辞职频繁,用工缺口大。
3 加强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的建议措施
作为县(市)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来说,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笔者认为,就是要完善“一个数据库”建设,加强就业技能和创业“两个培训”,深化国外、市外国内、市内“三个层次岗位开发”,打造创业园(孵化基地)以及市、镇、村“四级服务平台”,落实“六项扶持政策”,为广大高校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立体式的就业创业环境。
3.1 加强实名制数据库建设,实现职业指导信息化
继续深化“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充分利用现场报到、“四进四送”等活动,广泛收集回生源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培训等方面的状态和需求信息,不断完善大学生实名制信息数据库建设。要做到“三清”,即家庭情况清、就业意向清、联系方式清,通过电话、网络、新闻媒体、微信、QQ群、“e信通”等形式,提供“一对一”个性化职业指导,打造“掌上就业”服务新渠道,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职业指导、就业服务深度融合。
3.2 加强技能和创业两个培训,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在培训过程中将“感恩教育”“孔孟思想”“孟母教子”传统文化引入课堂;邀请孟子研究院、心理学会等专家授课,引导学生们畅谈如何珍惜就业创业机会,学会感恩社会、感恩家庭和回报社会,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质量监管上,进一步完善升级就业培训电子监控系统,不断提升就业培训质量。在运行模式上,积极探索试点技能培训补贴直补个人模式,避免被动培训,将补贴政策覆盖到每一位有培训愿望、符合条件的学生身上。在专业设置上,全面推行“企业订单、学员选单、学校列单、政府埋单”的“四单式”培训模式,让高校毕业生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同时,坚持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重点,围绕电子商务、工业设计、旅游餐饮业、服务外包、食用菌研发、传媒、信息技术、无人机等专业开展培训,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3.3 着力做好境外、国内、本地三个层次就业岗位开发,提供更充分的就业机会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在境外就业方面,积极开展大中专毕业生境外高端岗位劳务派遣工作,联合商务部门组织城乡各类有外出意愿的高校毕业生赴新加坡、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实现境外就业。在市外国内就业方面,与京津唐、青烟威、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建立就业信息联盟,邀请外地知名企业来邹举办专场招聘会广泛吸纳人才。在市内就业方面,把推荐毕业生就业与推进市内重大招商项目和重点企业建设实现对接,广泛收集发布本地企业就业岗位信息,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就近就地就业。
3.4 打造四级高效平台,优化就业创业服务
在孵化基地建设上,进一步加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帮扶力度,探索完善基地(园区)管理服务办法,依托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积极争创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同时,依托电商产业园、食用菌研发中心等,继续争创省、市两级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在市级平台上,坚持“线上线下”立体模式,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服务水平,实现一站式窗口服务优质化、主题招聘活动长效化、管理服务信息化。在镇街、村居两级平台上,健全完善公共就业服务标准,统一规范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流程,加快推进“数字就业社区”“充分就业社区”“就业服务标准化社区”建设,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全面下沉,实现就业创业服务网格化。
3.5 落实好六项扶持政策,助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应用互联网思维,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就业创业政策宣传,不断提升政策的知晓率和普惠度。重点推进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岗位开发补贴、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补贴、创业贴息贷款、大学生就业见习补贴、“邹鲁英才”计划等六项扶持政策落地开花,让符合条件的大学生都能享受到政策的扶持,助推他们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创业。
4 结 论
做好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就业服务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作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更是义不容辞,实行“组合拳”,确保不让一个人掉队,努力形成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王丹,陈晓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策略 [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