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国有企业文化创新策略
2018-07-12范洲强
范洲强
(1.西安石油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5;2.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宝鸡 721008)
1 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国有企业与跨国公司或者企业各类企业不同,若要使国有企业长期之内保持其在社会上的新鲜度,并获取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需不断加强对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创新,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对文化的传承,不仅是企业内部人员相互沟通、交流的桥梁,同时也是联络上级与下级情感,巩固企业管理的纽带,因此,转变传统国有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的片面性认识,从实际角度出发,提高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与必要性的重视,已成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与创新发展的关键步骤。一方面,企业领导作为企业战略计划的主要决策者以及实施者,须充分认识企业发展与企业文化两者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关系,将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设为未来几年企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并逐步加大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企业员工作为企业人员结构中占比最大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企业文化、企业宗旨等理念指导,从思想上充分认可企业所传承的精神与文化,提高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文化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作用。
2 我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2.1 企业文化建设缺乏领导的带头作用
从企业性质上来看,国有企业隶属于政府领导与支持的企业性质,企业内部核心领导层多以政府为主,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党组织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重组,部分人以管理为重要的突破口,对企业管理与政治管理两者进行界限上的划分,逐步削弱了国有企业内部党组织在战略决策制定与企业整体管理经营中的作用,这种过于局限性的思想所造成的直接后果为国有企业相关领导对党建工作的消极印象逐渐加深,并未对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严重违背我党所提倡的以精神建设为原则的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从而使得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未能得到领导以及广大员工的重视。
2.2 企业管理人员态度不端正
为保证企业在激励市场竞争中突破重围,将劣势转为发展优势与竞争优势,赢得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通过不断提升技术含量,准确把握市场需求与和市场定位,推出高品质的技术产品,满足社会实际需求。从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成果来看,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企业管理层,普遍认为企业文化并不能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往往注重实际运营或者销售,认为文化在推动企业长远发展中毫无实际意义,将工作中的一切重心转移到产品生产或销售上来,逐渐形成一种“重经济效益、轻企业文化”的格局,导致企业生产工作中,由于缺乏文化支撑,员工之间矛盾激增,严重影响企业生产运行效率与质量。
2.3 缺乏健全完善的企业文化建设机制
从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现状来看,尽管部分国有企业内部逐步构建相应的企业文化机制,但在实际企业运行中并无实际作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流于表面和形式,部分领导理念偏离企业文化主题思想,喜欢做表面文章、搞形象工程,企业领导部门官僚主义习气严重,形式主义也必然猖獗,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内容泛化,文化建设与创新沦为了走过场的形式,对企业实际的贡献寥寥无几,最重要的一点在于,部分国有企业在发放一些文件或者通知时,采用的是口头传达或者相互奔走告知的方式,缺乏具有实质性的形式。
3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创新思路的优化
3.1 传统工作方式的创新
第一,逐步改善企业员工工作与生活的整体环境,有效保障其正当权益,通过企业对其援助,切实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尽量减少员工长期处于分心状态的局面。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例如,通过举办歌咏比赛、读书演讲会、登山郊游、职工篮球和乒乓球等比赛活动,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开展读书学习活动,建立读书俱乐部,倡导全员学习、终身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倾注爱心,实行基层员工生活补助制度,较好地改善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第二,大力宣传企业文化先进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努力让企业文化活跃起来,健全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将企业文化、企业精神、职业道德深入贯彻每位员工。
第三,改变传统企业工作方式,持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化与网络化,以企业官网权威微信、QQ、微博、贴吧、论坛、新闻移动端等宣传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掌握企业意识形态动向,可以通过移动客户端发布相关政策信息,企业员工可随时随地进行文件信息的浏览与下载,同时广大员工可在各类社交平台,进行互动交流,增强企业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3.2 正确处理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一直以来,社会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一方面,社会文化包含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又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优秀国有企业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社会文化影响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层面和文化底蕴的重要载体。社会文化通过两种形式影响企业文化:一种是以企业家为依托,还有一种是通过对环境与市场的渗透。由于社会文化所产生的背景不同,对于企业市场价值观的选择以及市场适应力的提高具有巨大的影响,影响人们对产品的认同程度和心理需求。因此,在企业自身文化构建过程中,应重点把握社会文化的变化与发展趋势,根据社会市场所反映出的文化内涵,对产品定位、经营策略、研究开发进行适当的调整,促使国有企业所生产产品与社会文化之间的高度契合,有利于企业最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获得。
3.3 教育引导上的创新,坚持知行并举
很多国有企业文化创新工作难以贯彻执行的关键在于,对国有企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教育,缺乏清晰、正确的认知。因此,国有企业内部相关高层领导,作为企业文化的发起者与引导者,通过不同途径的创新与尝试,将企业精神、企业宗旨以及企业文化,以思想意识的形式转变为员工一种行为习惯。此外,定期开展评先进活动,在不同时期推出不同类型的先进典型,定期举行国有企业先进事迹报告会,强化广大国有企业干部的政治担当、责任担当、廉洁担当以及形象担当,进而通过先进典型案例,讲身边故事学先进典型、汇聚正能量,以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促使其回归企业所倡导的企业价值观,企业各级领导带头争优,不断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氛围。此外,国有企业的管理层成员,必须首先从自身角度落实企业的集体价值观念,以自身的影响力带动企业员工的价值取舍,最终达到群体价值的认同和执行。
4 结 论
良好的企业文化具有超强的社会凝聚力,是长期历史变革中的一种文化积淀。企业对社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属于企业一种固有资产和财富,对于企业管理的完善优化与整体发展态势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对于企业而言,依据企业实际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并全面协调两者之间关系,对企业文化创新水平有着重要的提升作用。
[1] 祝慧烨.发现企业文化前沿地带30家中国企业文化优秀案例 [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3,15(2):257-258.
[2] 黎毅.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如何融入生产经营的研究与实践 [J].现代企业文化,2011,2(24):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