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西方经验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防范
2018-07-12严璐
严 璐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1 西方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借鉴分析
一个世纪多以来,西方商业银行对其所面临主要风险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风险管理体系一直处于一个不断的发展之中。特别是最近25年中,西方商业银行针对不良贷款等贷款风险所开展的风险管理的观念和管理技术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巨大变化。
1.1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类别的演进
伴随金融市场格局和商业银行自身经营重点的不断改变,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别及其表现特征也处在不断的演进过程中。在传统存贷款业务占主体地位的经营格局下,以信贷风险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信用风险一直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但从20世纪50年代末,尤其是8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商业银行的风险结构发生了改变。一方面金融管制的放松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增加了利率和汇率的变动幅度,使得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受市场变动的影响程度增加。另一方面以1958年花旗银行推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为标志,西方商业银行的市场参与程度随着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而迅速提高。在21世纪初的十年里,全美银行非存款性资金占全部存款的比例从10.01%上升到了31.2%;同时,美国商业银行总资产的1/5到1/3也已经转向了证券投资;此外,西方商业银行还是国际外汇交易市场的最主要参与者,它们在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当中的市场地位也日益活跃。市场参与程度的提高和市场要素变动频率的加快、波动幅度的加剧,共同促成了市场风险所占比例的迅速上升。
1.2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理念
在过去十余年中,西方商业银行对风险本质的认识不断走向深入,风险管理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在风险管理的方式选择上,针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等诸多贷款风险提出了综合风险管理的概念。关于风险管理的手段,提出了主要通过市场手段管理风险的思路,即在精确度量风险的基础上,给风险准确定价,然后将风险“以恰当的形式在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恰当的人”。关于风险管理的功能,提出了依据风险状况有效分配经济资本的新功能,即高效运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应起到协助进行资本配置的作用,通过风险管理将商业银行的资本集中于具有更高风险回报率的领域,以增加企业的赢利能力。关于风险管理的效益,提出了进行风险收益比较分析的观点,认为只有认识风险并承担一定风险才会取得收益,如果只偏好于风险的“零损失容忍度”,则意味着将失去一系列业务发展机会。
1.3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制度体系
自8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已经越来越倾向于采用高度复杂的统计和数学技术取代传统的风险管理模式。大量的风险分析、风险定价及风险管理决策均建立在对风险的精确计量的基础上,对市场风险的度量起步最早,已经形成了以风险价值为核心的比较成熟的风险管理模型;在借鉴市场风险度量技术的基础上,出现了KMV模型、J.P.摩根公司的信用量术、KPMG贷款分析系统等用于信用风险价值评估的模型;对操作风险的管理也开始从定性走向定量分析。在目前国际银行业针对不良贷款等贷款风险而设计运用的、较为先进的内部评级法的设计过程中,巴赛尔委员会借鉴了国际银行业近年来开发的多种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模型的经验,运用VaR来确定监管资本要求和在资产组合层面上处理信用风险,并在风险权重函数、期限调整因子的确定、风险集中度的调整以及风险要素的估计等方面广泛地运用了这些模型的理念。
1.4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市场化运作手段
宽松的金融市场环境为西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技术的变革起到了重要支持作用。首先,包括期货、期权在内的丰富的金融衍生产品及其组合为西方商业银行管理风险提供了丰富的可供选择的手段。同时,宽松的监管政策为新的风险管理技术和风险管理产品的孕育和产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其次,活跃的市场交易行情为诸多风险评估模型提供了大量及时、准确的数据来源。最值得一提的是,银行间以信贷分配网络为代表的二级借贷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使得商业银行通过市场手段转化信用风险、通过资产的多元化分散从而控制信用风险成为可能。
2 我国商业银行防范不良贷款的对策
2.1 建立全行垂直的科学化信贷风险管理体系
为了克服原来以地区化分块为主的信贷管理模式的诸种弊端,提高信贷风险的效率,必须着手建立全行垂直领导的、独立的、专业化信贷风险管理系统,该系统应以风险——收益最优化为基本理念,形成信贷业务经营,信贷风险管理和信贷风险监督各自独立、职责明确的格局;总分行信贷风险主要责任人由上一级任命或委派,直接向系统的上一级负责。
2.2 确立风险控制优先的发展理念
风险控制与业务发展之间并不对立,而是辩证的关系。必要的风险控制是业务健康发展的基础,业务的健康发展则是风险控制所要达到的目的。对上述关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①风险控制是第一位的,绝不能有“重业务发展、轻风险管理”的片面、错误认识,更不能以牺牲风险管理为代价来追求业务发展速度。②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控制所有业务的现有风险,在预防潜在风险的基础上,提高风险管理效率,促进各项业务健康、快速发展。
2.3 培育健康的中国特色的银行信贷文化
信贷文化的核心理念在于:贷款人除非高度肯定债务能得到及时的清偿,否则不应该借出银行的金钱;同样,借款人也不应该举债,除非其也有理由肯定债务能及时还本付息。一家银行的信贷文化,就是该银行在有关信贷政策、程序、审计、管理、操作和控制等诸方面经过多年所形成的主流习惯做法、机构安排、思维方式。因此,首先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商业银行自身特点的信贷文化,并保证其健康地延续和发展,是解决不良贷款问题的实质所在。
2.4 实现信贷决策的专业性和独立性
强化“三位一体”的授信决策体系,要求严格按照审批程序发放新增授信,确保新增授信质量,从源头上控制住新账不良贷款的发生。同时加大贷后管理,及时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变化情况,帮助企业加强管理、改进经营、采取有效措施规避各种风险,使得授信资产正常运行,随时处于严密监控之下。
2.5 实现贷款质量后评价制度的科学化
授信风险的控制除要有机制、制度等方面的保证外,还必须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作为提高贷款质量的治本措施,中国银行业近年普遍建立了科学的信贷决策机制,增强了信贷评审的透明度,有效地遏止了信贷评审中的腐败行为。但要使这一决策机制长期行之有效,必须保证评审人员的高度专业素养和专业操作。
2.6 采取综合措施重组盘活增量不良贷款
政府(如国资委、财政部)应担负起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任,及时将企业改制、重组、破产等信息通知各债权银行,使银行参与到其全过程。银行可以建议将配合金融部门制止企业逃废银行债务和保全国有资产作为考核各级政府任期责任目标之一,并负责起对本辖区内依法保全金融债权案件的协调指导工作。
[1] 陆静,王漪碧,王捷.贷款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基于盈利模式与信贷过度增长视角的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4(6).
[2] 李宏瑾.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调整及应对[J].国际金融研究,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