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同化”的坚定拥护者:论玛丽•安婷的《应许之地》

2018-07-12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310018

大众文艺 2018年1期
关键词:犹太栅栏犹太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310018)

一、《应许之地》——同化赞歌

安婷的代表作《应许之地》(The Promised Land)由二十章组成,作品以主人公的成长经历为轴,随着物理时空从中世纪犹太小镇向20世纪美国的现代城市波士顿的转换,主人公从受尽性别与种族双重歧视的犹太女孩玛什卡•安婷,成长为被美国主流文化同化的女作家玛丽•安婷。作品前八章围绕十九世纪俄国犹太人的悲惨命运展开,从第九章开始则记录了第一代美国犹太人的生活。《应许之地》这种逃离旧大陆,奔向应许之地的“出埃及”叙事,是当时移民传记文学的典型范式。

《应许之地》前八章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控诉沙俄暴行、描述犹太社区生活。安婷出生在1881年。这一年被认为是“犹太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3这年3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经过调查后发现,嫌疑犯中有一名犹太女子赫希亚•荷尔夫曼(Hesia Helfman)。空前激烈的反犹暴行(pogrom)4由此拉开序幕,并迅速席卷俄国及周边地区,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其程度之深,范围之广,为中世纪以来所未见。1882年起的十年之内,沙皇政府颁布了“五月法令”等一系列严苛法案,限制俄国犹太人的居住范围,教育机会和谋生手段。这些措施包括禁止在已有的犹太人栅栏区内外建新民居点,准许对犹太人实行“有罪驱赶”,犹太人不得从事农业、工业和大多数行业,犹太子弟在大学和中学的入学实行配额制。这一切,都给犹太人造成巨大的生活困扰和心理恐惧。

在 “栅栏之内”的第一章中,安婷集中描述了沙皇政府对犹太人在政治、宗教、经济等各方面的残酷压迫:“从能听懂大人的话开始,我就天天被警告: 我们犹太人,只能在栅栏围起来的地方之内生存。外面的天地不属于我们。”5俄国邻居欺负她,妈妈也无计可施,因为俄国人想对犹太人干什么都行。时间一长,身为犹太人所遭受的迫害成为安婷生活的一部分,她年幼的心灵已被歧视的枷锁深深地锁住。反犹主义暴徒的滔天罪行更是罄竹难书:“那些农民用斧头、镰刀、棍棒残杀犹太人。他们当着母亲的面,活活肢解刚出生的婴儿凡是经历过暴行的幸存者,此生再也无法展现笑容。”6

除了控诉沙皇俄国的反犹主义,安婷还十分细致地描述了俄国犹太人恪守犹太教义的生活。栅栏区的建立,一方面让犹太人不能正常参与居住国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的建设与活动,另一方面反倒为犹太人可以较完整地保留犹太教传统提供了方便:与主流社会的隔离大大降低了同化可能;犹太人自治的栅栏区,成为他们在异质文化领域内的一块“飞地”——栅栏区内的犹太人能按照传统的方式生活,犹太律法和伦理道德在这里得到最大程度上的遵守。从个人卫生的细节,到社会契约的拟定,栅栏区内的犹太人严格按照《托拉》(Torah )7规定的613条诫命行事。

安婷对犹太人“崇智”传统也做了详细的铺陈。作为上帝选民,犹太人有遵守并传播上帝旨意的义务,那就要学习和领会这些旨意。虽然长期遭迫害,四处离散,但对上帝之道的研究成为各地犹太人互相认同的标志,因此被认为与民族命运息息相关,是犹太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伯罗得斯克,虽然俄国人的学校想方设法拒收犹太人,但犹太社区有免费的希伯来语学校(Heder)。头脑聪明、有望成为学者的寒门学子,就有富裕的家庭以提供食宿的形式为他们提供资助。安婷家境殷实的时候,家中就有这样的客人。孩子们崇拜衣着寒酸的青年人,觉得他“吃白菜都显得神圣”,因为他以后会成为拉比。犹太男孩子四五岁时就开始上希伯来语学校,直到十三岁。第一天上学时,大人会给他一块面包,上面还用蜂蜜写着“《托拉》是雅各子孙的遗产”。孩子们学习时“戴着帽子,衣襟下摆挂着流苏。老师坐在桌子一端。大家都在高声朗读,人人都想盖过其他人的声音。认真的孩子眼睛盯着书页,淘气的便四处张望,甚至在桌子下面踢来荡去。拉比如果发现,就会拿尺子狠狠敲打一番。角落里靠着的白桦木棍,是为背不出书的人预备的。8

当然,安婷对犹太教育并不完全是溢美之词。犹太儿童的启蒙教育由宗教法典开始,这让安婷十分不满:“弟弟天天关在学堂,背诵着完全不懂的字句,哭闹不止。他的童年是个噩梦,梦里是愚蠢的拉比与残忍的教鞭”9安婷进一步指出,这种以宗教为本的做法,使犹太人丧失了被新思想激励和催化的机会。长时期的宗教教育,只会把犹太人的头脑塞满无用的学的偏见。在犹太会堂里纠缠宗教典籍细节的思辨,在繁杂的宗教礼仪中寻找寄托,这些都限制了犹太人思想的解放,也导致了父亲在美国的失败。因为礼仪在安婷眼中是代表了中世纪迷信的古怪形式。她甚至坦言自己信仰犹太教只是遵守犹太社会的基本规约,并不是出于虔诚。

犹太传统的所主张的父权主义是安婷口诛笔伐的另一个对象。众所周知,正统犹太教的价值体系将女性角色严格地限定在家庭之内:“母亲的厨房是女孩的教室。女人唯一的工作,就是好好做母亲。”10“我学会的第一句祷告,就是请求上帝保佑,让一个虔敬的人娶我为妻,让救世主出现在我许多的儿子当中。”11一到适婚年龄,家长就会通过职业的犹太媒人帮子女物色结婚对象。安婷母亲十六岁时就有媒人登门,母亲虽不愿就这样结束少女时代,但“一个犹太人的孝顺女儿必须听话。她就像个商品,先被估价、再贴标签,最后放到婚姻市场上卖掉。”12婚后不育是了不得的罪过。安婷一位富裕的姑婆因为没有小孩,常常遭到社区妇女的私下议论,说她的锦缎睡袍所包裹的,是一颗空虚的心。总之,安婷认为传统犹太教在婚姻家庭方面的各种习俗与规定都是对女性权利的剥夺,对女性能力的限制。

从第九章开始到第二十章结束,《应许之地》书写了安婷如何从政治身份、语言、教育、精神世界等多方面实现美国化。第九章是美国经历的第一章,集中在政治身份美国化。本章的题目也是“应许之地”,足见政治身份的重要。美国公民权利的取得,意味着安婷对自由、平等以及幸福的追求有了宪法的保证。它虽然看起来很“务虚”,却是一个公平机制的承诺。至少在制度层面,美国公民身份所赋予的信仰自由,保证了犹太人不会因为宗教而受被区别对待。“我这个来自隔离区的傻孩子也获得了美国的自由。”13公民身份保证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美国的法庭里,没人低人一等,没人被欺压。人人自由平等。”14公民身份还让安婷对美国产生认同感,因为“我是华盛顿的同胞,我们都是美国公民。”15她骄傲地宣称美国是“我的国家”,因为“国家属于全体公民,而我是公民之一。”16

然而同化结果的光明,最终战胜了同化过程的艰辛,这才是《应许之地》的叙事重点。安婷的策略是通常先讲困难,接着就表达战胜困难的决心:感叹完富人子弟衣着光鲜,马上就表示不会因衣衫褴褛自卑。上一句说付不出房租被房东羞辱,下一句就讲贫穷只是暂时的,自己已经走在美国的掘金路上。她在脏乱不堪的丹佛道贫民窟是开启梦想之旅:“我在贫瘠卑微的土壤里播下希望的种子,坚信它终会开出自由的花朵,散发芳香。”17而那些遭人诟病的老移民,只要看到后代像美国人那样生活,就可以把所有痛苦抛诸脑后了。概言之,“在我执着地相信所有困难终会过去。”18安婷在承认困难的同时,又一直在淡化困难。她想表达的,是移民在美国化的过程中会遭遇种种困难。只有通过同化,战胜它们,才是唯一出路。

所以,在突出族裔特性、强调文化多元的今天,不少批评家认为《应许之地》没发出抵抗的声音,而仅仅是表征了主流意识形态:“安婷只想被同化,缺乏批判思考”19“安婷内化了主流话语,被主流文化殖民。”20“安婷的写作与主流文化对移民叙事的规约十分契合。”21的确,《应许之地》的同化叙事显示了作者与二战后崛起的美国犹太作家群的区别。克拉默尔(Michael P. Kramer)曾经指出,二战后崛起的作家关注的是美国和犹太两种文化不可调和的冲突。他们既对犹太传统保持距离,也对主流文化也保持距离。22他们书写的,是“同化了的犹太人没有根基的漂泊感,是身处繁华仍然感觉被流放的异化感。”23的确,与他们不同,安婷在《应许之地》中展开的是美国同化的“宏大叙事”。

二、结语

关于安婷抛弃犹太传统的问题,我们知道任何人过去的生活体验、受到的教育与宗教的熏陶,都是生命的组成部分,是生长在大树内部的年轮,无法除去。所以,安婷脱离民族文化,融入主流的愿望注定要受到两方面的阻碍:过去的联系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接受并实践现在全新的行为准则又并非一日可以达成。而安婷与犹太传统划清界限,作为主流社会的一份子写作,其目的恰恰是为了让美国民众听到犹太移民这一边缘群体的声音。这也是安婷作为第一代犹太作家的价值所在。

注释:

1.Marcus Jacob Rader ed.,The American Jewish woman: a documentary history [M].Cincinnati: Ktav Pub.House,1981:605.

2.Nelson Emmanuel Sampath ed.The Greenwood Encyclopedia of Multiethnic American Literature: I – M [M] ,CT: Greenwood Press,2005:165.

3.Antin Mary.From Plotzk to Boston [M].Princeton: Markus Wiener,1986:40.

4.俄语,意为“大屠杀达到灭绝的程度”

5.Antin Mary.The Promised Land [M].Boston & New York: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12:1.

6.Antin Mary.The Promised Land [M].Boston & New York: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12:8.

7.犹太圣经的前五部,亦称“摩西五经”,即《创世记》(Genesis)、《出埃及记》(Exodus)、《利未记》(Leviticus)、《民数记》(Numbers)和《申命记》(Deuteronomy)

8.Antin Mary.The Promised Land [M].Boston & New York: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12:33..

9.Antin Mary.The Promised Land [M].Boston & New York: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12:212.

10.Antin Mary.The Promised Land [M].Boston & New York: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12:34.

11.Antin Mary.The Promised Land [M].New York: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12:40.

12.Antin Mary.The Promised Land [M].New York: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12:53.

13.Antin Mary.The Promised Land [M].New York: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12: 247.

14.Antin Mary.The Promised Land [M].New York: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12:260.

15.Antin Mary.The Promised Land [M].New York: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12:224.

16.Antin Mary.The Promised Land [M].New York: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12:225.

17.Antin Mary.The Promised Land [M].New York: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12: 287.

18.Antin Mary.The Promised Land [M].New York: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12: 230.

19.Dearborn Mary V..Pocahontas’s Daughters: Gender and Ethnicity in American Culture [M].New York: Oxford UP,1986: 42.

20.Cohen Sarah Blacher.Mary Antin’s The Promised Land: A Breach of Promise[J].Studies in American Jewish Literature 3.2(1977): 32.

21.Profriedt William A.The Education of Mary Antin [J].The Journal of Ethnic Studies 17 (1990): 98.

22.Kramer Michael P.Assimilation in The Promised Land: Mary Antin and the Jewish Origins of the American Self [J].Prooftexts 18.2(1998):128.

23.敬南菲.虚构的真相——从不可靠叙述看《应许之地》的移民同化叙事[J].外国语文,2012(4): 22-27.

[1]Antin Mary.The Promised Land [M].Boston & New York: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12.

[2]Cohen Sarah Blacher.Mary Antin’s The Promised Land: A Breach of Promise[J].Studies in American Jewish Literature 3.2(1977): 32.

[3]Kramer Michael P.Assimilation in The Promised Land: Mary Antin and the Jewish Origins of the American Self [J].Prooftexts 18.2(1998):128.

[4]Marcus Jacob Rader ed.,The American Jewish woman: a documentary history [M].Cincinnati: Ktav Pub.House,1981.

[5]Profriedt William A.The Education of Mary Antin [J].The Journal of Ethnic Studies 17 (1990): 98.

[6]豪.父辈的世界[M].王海良,赵立行译.上海:三联书店,1995:3.

[7]爱默生.爱默生集——论文与讲演录[M].吉欧•波尔泰编,赵一凡、蒲隆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3.

[8]敬南菲.虚构的真相——从不可靠叙述看《应许之地》的移民同化叙事[J].外国语文,2012(4):22-27.

猜你喜欢

犹太栅栏犹太人
美国犹太作家的以色列书写
自尊
我的世界
19世纪的法国大歌剧:阿莱雅维的《犹太女》
上海
经过栅栏外的目击者
犹太人的生意经
逃票的方法
五年级阅读训练材料
牧羊人的栅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