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东南亚的中国文学看中国的对外文化传播

2018-07-12钦州学院535011

大众文艺 2018年1期
关键词:马华东南亚文学作品

(钦州学院 535011)

东南亚在地理上与我国毗邻,在很久之前我国与各区的文化“对话”已开始1。在历史上,东南亚是一个文化多样化的地区,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及西方文化等都对其产生过影响。目前,现有的东南亚文化都是外来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的结果。受地理因素的影响,东南亚与我国交往比较早,据相关文献记载2,在公元前3世纪前后,我国与东南亚就开始往来,在明、清时期关系更为密切。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我国的语言文字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从东南亚的中国文学,分析我国对外文化传播的情况。

一、我国与东南亚对外关系分析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为了发展,在外交方面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对于我国与东南亚之间外交,我国一直以来遵循我国的外交政策,加强国际之间的交往。对于中国文学在东南亚的传播看,我国与东南亚在文化交流上比较密切,并且一直寻求认同,使两国文化之间不断交流与传播。

二、中国文学在东南亚的传播途径与所选的中国文学内容

对于中国文学在东南亚的传播,不同时期传播内容不同,并且所采用的传播渠道与选择的文学作品内容不同,以下以东南亚区域几个重要国家为例,主要从中国文学在东南亚的传播途径与所选的中国文学内容,阐释我国的对外文化传播情况,以下呈现的是具体的内容:

(一)中国文学在越南的传播

在公元前200年,中国文学在越南开始传播,传播内容为《诗经》与《尚书》。到了汉代,中国文学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即汉字、汉代官吏和中原学者及中国学者。其中,中国式的文教制度得以实施,是汉字传入越南后;而那些代表性的汉代官吏和中原学者,以士燮为例,其使《诗经》与《尚书》在越南广为流传,为中国文学传播起到重要的作用。到了唐代,政府对越南进行了直接统治,培养了一批诗词歌赋之才。比如,杜审言的五言律诗推动了“近体诗”的发展4。在越南独立建国时期,中国文学在越南进行传播的途径有三种,即科举制、汉字(喃字)及“乞市书籍”。其中,科举制推动了中国文化在越南的传播,文字的传播使越南人排除了阅读中国文学的障碍,使当地的喃字受到汉字影响,对文学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除了从我国到越南的文化传播外,还有越南华人作家对中国文学的推介与传播、越南境内的传播,其贡献十分突出。

(二)中国文学在泰国的传播

在明清时期,我国与泰国交往密切,民间往来十分频繁,两国的贸易也十分迅速。对于中国文学在泰国的传播,主要是一些古典小说与古典诗词5。传播途径为:国王先行阅读,然后大臣阅读,最后在民间广为流传。而流传的主要方式为手抄本,之后为印刷本。而翻译主要有国王指派专人进行翻译,后由朝中专门负责的人员进行翻译,最后由报社负责人及印刷厂负责人等民间组织进行负责翻译。例如,《国柱日报》以翻译武侠小说出名。另外,泰国华侨与土生华人与泰国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将中国文化带入当地,并在后代中进行发展。当前,在泰国传播的中国文学作品,主要包括古典小说、现代小说及仿古小说等。在20世纪初,民间组织通过报纸传播古典小说,当前刊载中国小说的泰文报纸种类有许多,大都是以出版发行、报纸连载及影视化方式传播。例如,报纸上刊登最多的为《岳飞》一类的古典小说。而个案传播有六种情况,主要是泰国作家对中国小说作品的仿写、翻译。其中,仿写的小说有《钟皇后》、《魔王》、《楚霸王》等,而翻译的小说种类繁多,有古典小说《杨贵妃》、《水浒传》等,现代小说老舍的《骆驼祥子》、鲁迅的《狂人日记》、《故乡》、《药》等,武侠小说以金庸的为代表。在1936年,泰国在文化界上举办了盛大的纪念鲁迅活动,以活动的方式进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三)中国文学在柬浦寨的传播

在明末清初时期,我国移居住在柬埔寨的华侨人数明显增多。柬埔寨华侨在当地进行生活,进行经济的开发。在此过程中,其带动了当地人们一起改善生活,将我国的生产技术与手工艺进行传授与传播,当地人们为了感谢这些华侨,建立了祠堂进行祭祀6。这促使了两国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商品的流动的同时,中国文学作品也在当时流传。对于中国文学作品的传播,主要分为两种传播途径,其一是华侨的翻译与传播,另一种是华侨将文学作品及翻译先传到越南等地,之后传入柬埔寨。而柬埔寨当地的文学翻译者大都是学过诗词的福建省后裔,其对我国历史小说具有浓厚的兴趣。例如,《三国演义》、《薛平贵》等,这是其进行大量阅读及翻译的作品。而翻译的人员主要是华裔,少数部分为政府官员。随着印刷工具的出现,华人翻译的小说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其中有些被改编于戏剧。与越南、泰国相比,中国文学在柬埔寨的传播没有渗透的那么多,但仍对后世文学作品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中国文学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的传播

中国文学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的传播,在新加坡独立之前称为“马华文学”,在独立之后,其被称为“新马华文学”。其中新加坡华人文学被称为“新华文学”,马来西亚华文文学为“马华文学”7。对于中国文学在这两地的传播,根据传播时间的不同,其传播的途径与内容不同,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中国旧文学在两地的传播。这一阶段流传最多的为古诗、小说、散文等,包括一些广义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的传播渠道分为五种,即私塾传播、社团传播、劳工传播、“沙龙传播”及海峡侨生传播。对于中国旧文学在华人社会中广泛传播,其从上流社会到下层社会,从私塾蒙馆到各种社会团活动;第二阶段,中国新文学在两地的传播。这一阶段马华文学转变为本地文学,中国新文学对马华新文学有了全面的影响,其主要通过三种传播途径,即华侨社会响应、当地报刊介绍与各种新型新文学作品及中国南来作家直接参与,以此影响马华新文学;第三阶段,中国抗战文学在两地的传播。这一阶段的文学作品传播,从各个方面影响马华文坛,是马华文学发展史上最繁荣的时期。文学作品的传播通过中国南来作家。例如,马华抗战文学运动兴起,由中国上海文艺界论争“两个口号”开始。第四阶段,战后中国文学在两地的传播。这一阶段掀起三次高潮,即新文学的兴盛期、抗战文学繁荣期及战后新民主主义文学。其中,战后新民主主义文学依靠南渡的中国文人进行传播,在传播过程中依靠报界与教育界。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分治后,中国文学在两地的传播,主要途径有三种,即演出剧本、文化研究著作及中国现当代文学。

(五)中国文学在菲律宾的传播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学在菲律宾得以传播,其传播以讲授我国的古典诗文、四书五经等,通过当地的民间社团建立的华侨学校实施8。另外,通过设置的专门校刊,将华界口头流传的中国文学典故及文学故事,以诗、词、文等形式在报纸上进行发售。例如,20世纪30年代,中国抗战文学作品与思潮的传播。在当前,我国文学在菲律宾的传播,主要通过与其它文学结广泛交流来传播。比如,广泛交流的内容有冰心的情意结、朱自清的“背影现象”等。

三、对我国对外文化传播的启示

一直以来,东南亚地区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由于相近的文化背景,彼此之间文化交流没有隔阂。从以上各地区中国文学作品的传播途径与内容的介绍,可以看出东南亚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激烈竞争的区域。与西方文化的侵袭相比,我国文化以对方的心悦诚服为核心,在文化传播行为上,主要以正面传播为主。例如,在我国成立之初,对东南亚第五做过主动传播的努力,比如出版大量泰文书刊等。另外,泰国华侨与土生华人与泰国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将中国文化带入当地,并在后代中进行发展。当前,网络科技的迅速普及,孔子学院在各国纷纷成立,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而言,我国应该加强与周边国家之间的联系,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在共同文化的背景下,有助于中国文学在东南亚各国的传播,无论是内容还是传播途径将趋于多样化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东南亚的中国文学看中国的对外文化传播的研究,分析了我国与东南亚之间的外交关系,从东南亚区域的几个重点国家为例,阐释中国文学在东南亚的传播途径与所选的中国文学内容,基于发展的视角,阐释其对我国对外文化传播的启示,为我国与东南亚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一定的帮助,这有利于双方文化朝向共生方向进行发展。

注释:

1.黎楠.中国文学在东南亚的传播途径和传播内容--评饶芃子主编的《中国文学在东南亚》[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4):5-7,24.

2.张倩霞,刘莉,黄华宪等.面向东南亚市场的四川三国文化旅游开发策略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44-48.

3.张成霞,罗进民.东南亚国家文化中的中国文化影响[J].东南亚纵横,2014,(6):59-62.

4.公维拉.中国文化外交效果分析——以孔子学院在欧洲与东南亚发展为例[D].中山大学,2011.

5.何明星.中国文化在东南亚国家的百年传播——以泰国为例析解如何提升中国文化在中华文化区的影响力[J].出版广角,2012,(9):39-41.

6.贺圣达.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以中国与东南亚的文化交流为例[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6,(2):66-73.

7.汪中求.上"路",把中国文化"带"出去[J].企业管理,2017,(7):26-27.

8.伍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建设面向东南亚的离岸文化中心研究[J].学术论坛,2015,38(7):127-132.DOI:10.3969/j.issn.1004-4434.2015.07.024.

猜你喜欢

马华东南亚文学作品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闽菜“太平肉燕”飘香东南亚
防不胜防
文学作品与数学
奇幻迷香 寻味东南亚
美俄聚焦东南亚
文学作品与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