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后现代元小说叙事特征

2018-07-12哈尔滨学院150086

大众文艺 2018年1期
关键词:后现代神话文学

(哈尔滨学院 150086)

元小说是“关于小说的小说”,在美国后现代叙事模式中属于是主流叙事类型。在叙事过程中作者直接说出小说的虚构性及创作过程。在故事叙事过程中后现代小说作家直接说出自己作品本身的虚构性,作者声音则是借助于作者和故事叙述者采用直接自我评述式揭示创作过程,以此实现文本叙事的“元叙事”交流。也就是说在小说中同时进行小说叙事及自我解构叙事方式实施小说创作,则是美国后现代元小说的重要特点,和传统小说叙事方式相比,元小说的叙事空间和时间更为复杂和丰富。

一、美国后现代元小说叙事特点

第一代称为“后现代主义”的作家们出现在60年代,他们关于叙事传统提出质疑,质疑重点集中在连贯及有结尾的叙事上。其中康纳德•巴斯塞尔姆曾经对他的读者说过:碎片是唯一可以依赖的形式。美国历史上出现的“官方故事”则由于出现的一元论特点受到人们的攻击。在后现代叙事风格中,美国文化中的多样性则能够体现作者的身份复杂性,在写作过程中注重实现写作形式及风格的多样性。在之后的40年发展进程中,一些具有创造力的美国小说基本上都具有超越流派疆界特点,并在之中有效汲取力量,有效实现了西方传统文学形式、欧洲传统神话和美国主流文化作品的结合。在现代当作家中“新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中,也开始采用事实报道和虚拟混合形式,比如说在《我的名字的一种新的拼写方法》中,则实现了小说传统形式、散文以及回忆录写作方式的有效结合。

在元小说中,出现的偶然性、不确定性以及无法控制的过渡均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困惑,也成为美国后现代元小说的主要叙事特点,比如在《朝圣者》叙事中实现了每个信息的丰富联结,从作者进行创作的时候开始也就开始进行思想的多个方向发展。后现代中具有的不确定性对现代主义中的模糊性具有取代作用。我们可以认识到现代思想变革实现了我们对文本产生意义的理解,也改善了我们关于文本、读者及作者作用的认识。后现代文学则具有开放性,不但可以将其看成是无边网状的组成部分,也可以将其看成是其他文本网络组成部分,主要特点是具有多元意思、暂时性、活动性以及流动性,在整个文章中始终对通过作者、读者以及文本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循环。

二、美国后现代元小说叙事方法

(一)侵入式叙述

元小说在创作中,作者一直在文本中自我暴露叙事以及虚构痕迹,甚至在叙事过程中光明正大的对不同叙述技巧进行讨论。元小说中最明显的外部特征也就是侵入式叙述,简而言之在文本中能够实现作者和批评家角色的合二为一,所以作者也能够在小说创作中关于小说理论展开探讨。对于大部分小说创作者来讲,关于叙事方法一致以来都是想要隐藏的,在小说创作中则会最大户的减少相关叙事技巧,优秀的小说家追求的则是在文本创作中最大化的隐藏人文痕迹,从而提高文本故事的真实性,给读者带来“意识幻觉”让读者认为小说故事就是现实故事。但是在元小说中则正好与之相反,将自己的写作痕迹最大化的呈现给读者。比如说在《微暗的火》中的第四部分,之中的一大段内容则也就是作者关于艺术、文学以及精神分析理论等相关问题的认识及理解,之中还包括一大部分昆虫学和植物学知识。侵入式叙事在小说文本叙述中的出现,让作者自己说出自己小说的创作意图及创作过程,公然告诉读者自己小说内容情节是编造的、人物是杜撰的,对于人们实施文本解释的批评工具也抱有嘲笑心理。约翰•巴思的《迷失在开心馆中》则在故事叙事过程中,还和读者对各种叙事技巧来讨论。

所以,元小说中的作者声音不再是单纯的独白,不但作者失去了权威地位,同时文本中的主人公和传统小说中的主人公对比,也不再是任人摆布,变成了就有一定自我意识的自由独立体。在文本中,主人公也就作为能够和作者权威抗衡的声音存在。

(二)碎片拼贴

拼贴本身是将一些纸和布条等之类不相干东西在画布上进行拼贴,属于是美术界的绘画技巧之一。从20世纪开始则也逐渐变成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写作方法。美国后现代元小说中则是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俗语、文学作品片段以及简报等内容结合在一起,让一些不相干的片段联结在一起形成统一体,改善传统小说创作中的固有形式结构,从而给读者带来新的审美习惯,这是采用常规叙事方式取得取得震撼效应。其中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从整体上来看,就是一个又一个的片段持续结合,作者的主要目的也就是构建出一幅文字构成的拼贴画,在文本创作中采用的并不是任何直线式叙事方式。在文本中呈现出来的是多个零碎片段,片段来源则包括学术刊物、广告、报纸以及电影等等,从而营造出平贴效果。至于文本中的段落之间最多会有一个简单的过渡,或者根本没有任何过渡。

(三)戏仿

戏仿则是在文本创作中,对某位作家严肃题材、写作手法或者创作风格进行模仿,进行一些浅显的主题表达。在后现代小说创作中也是常用叙事方法,在自己的作品中不管是一些历史事件及人物,还是古典文学名著题材或者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场景等等,作者均对其进行夸张的嘲笑式模仿,让这些事件或者人物都变得荒唐可笑,以此批判传统历史及现实价值或者体现自己对传统文学范式的否定态度。在美国后现代元小说中戏仿类型有以下几种,其中分别是:前文本戏仿,主要也就是置换语境以及实现某些文本特征的夸大,以能够突出提高人们的注意,从而积极引导人们的思考。则也就是针对文学传统中的某个固有意识形态或者观念,对其代表性文本在现代文化语境中实施改写;叙事成规戏仿,则也就是滑稽模仿文学史上形成的一些叙事技巧,也就是实现叙事成规的戏仿。也被是针对一些大众文学中经常使用的叙事技巧;神话结构戏仿,不同的民族均有各自的神话故事,承载特定区域中的精神文化内涵,也为之后的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文学素材及象征材料,在神话中也基友一些文学结构要素及结构形式。对后现代主义小说创作者来讲,已经隔断了神话和现实之间的连接纽带,在后现代小说家手中之前的神话结构已经不能作为文学创作构造方式,关于神话戏仿则也就变成神话和现实结构的消解方式。

三、结语

元小说是美国后现代文学创作的一个最具特色文学理论,同时也中重要研究对象,在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实现了传统文学技术及叙事方式的革新,也为之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创作空间及视角。

[1]周涓,万涛.从历史编撰元小说角度解读《赎罪》的后现代叙事[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2):100-105.

[2]郝静迪.解读《盲刺客》中的后现代元小说叙事[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7):155-156.

[3]陈艳红.《恶棍来访》的后现代叙事策略[D].赣南师范学院,2013.

[4]李金云.论保罗•奥斯特《神谕之夜》的元小说叙事策略[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7(1):70-74.

[5]孟兆富.《路的尽头》:后现代神话与元小说[J].科技资讯,2012,(14):243-243.

[6]李丹.从形式主义文本到意识形态对话——西方后现代元小说的理论与实践[D].四川大学,2010.

[7]美国俚语构词理据和语用机理探究——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解读[J].孙乃玲,董一知.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8]美国后现代社会的“死亡之书”——评唐•德里罗的小说《白噪音》[J].朱叶.当代外国文学,2002(04).

[9]灵魂 政治 爱情——评罗伯特•斯通的《灵魂之湾》[J].徐正芳.当代外国文学.2005(03).

[10]历史在这里拐了一个弯——菲利普•罗斯的 《反美阴谋》引起巨大关注[J].竹夕.外国文学评论,2005(01).

[11]后现代叙事文本的三大特征——从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谈起[J].魏燕.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4).

[12]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不确定性特征——以《第二十二条军规》的黑色幽默叙事策略为例[J].胡铁生,夏文静.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02).

猜你喜欢

后现代神话文学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爱情神话
我们需要文学
90后现代病症
神话之旅——奇妙三星堆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神话谢幕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神话”再现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