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山区河道生态治理理念与措施的探讨

2018-07-12田红刚王倚天

水能经济 2018年7期
关键词:防洪生态

田红刚 王倚天

【摘要】以防洪安全、生态安全为核心,采用水利、生态手段全面梳理河岸、河床及保护区域,通过合理布置岸坡位置、合理选择岸坡形式、合理处理河床断面式等“三个合理”,在保证河道流域防洪、防汛、河道管理的基础上,打造改善沿线城镇景观,促进流域沿线经济发展的生态型河道。

【关键词】山区河道;防洪;生态

随着水资源污染及过度开发形势日益严峻,雨洪的生态功能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本文通过生态手段治理河道,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采用生态措施对河水进行净化与涵养,从而改善河道的整体水环境。

1、山区河道治理普遍现状

山区河道一般暴雨集中,产、汇流历时短,河道坡陡水疾,洪水暴涨暴落,流量洪枯变化大。河床及岸坡一般植被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流经村庄段普遍面临着垃圾乱堆乱放的现象,同时山区河道两侧也时常存在尾矿库堆积的情况,且大多尾矿库水土保持措施不规范。

在传统的山区河道治理过程中,过于强调安全,往往只注重河道的防洪功能,通常采用平整河床、砌筑浆砌石、混凝土防洪墙等手段,束缚洪水,处处是硬化,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这种做法忽略了河道的生态功能,往往造成洪水过后河道内一片光秃裸露的现象。

2、工程实例探索

洒河是滦河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承德市兴隆县獐帽子山南麓的东八品沟分水岭,于迁西县境内洒河桥镇北注入滦河。全长89km,流域面积1160km2。做为滦河水系重要的支流之一,洒河流域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威胁,河道内采矿挖砂导致河床裸露,植被残缺,水源涵养调蓄能力极低。同时,河道内周围垃圾污染严重,直接影响下游大黑汀入库水质质量,从而威胁着“引滦入津”、“引滦入唐”等重要城市供水工程的水质安全。

2.1设计理念

以防洪安全、生态安全为核心,采用水利、生态手段全面梳理河岸、河床及保护区域,通过合理布置岸坡位置、合理选择岸坡形式、合理处理河床断面式等“三个合理”,在保证河道流域防洪、防汛、河道管理的基础上,打造改善沿线城镇景观,促进流域沿线经济发展的生态型河道。

2.2工程措施

2.2.1合理布置岸坡位置

工程设计中河道岸线的布置充分参照现状洪水淹没范围线、历史河道(洪泛区)演变情况调查,岸坡轴线布置力求平顺、平缓连接,尽可能不占河道,并适度向外扩张,恢复历史河道及洪泛区范围,给河道的生态涵养留足空间。

2.2.2合理选择岸坡形式

①冲刷严重段:为保证河道边坡的稳定,对河道冲刷较为严重的河段河道凹岸岸坡采用1:3、生态石笼护坡,石笼护坡顶高程超高设计水位1.0m,石笼采用种植土料进行填缝,并播撒芦苇、细叶芒等耐贫瘠的水生植物种子自然衍生,岸顶栽植地被、灌木、乔木等水土保持措施。

尾矿库段:为减少河道两岸尾矿库矿粉、砂、碴在汛期进入河道,对河道两岸尾矿库较多河段采用生态石笼护坡,坡比1:3.0,石笼护坡顶高程超高设计水位0.5m,石笼采用种植土料进行填缝,并播撒芦苇、细叶芒等耐贫瘠的水生植物种子自然衍生。

在汛期,尾矿库矿粉首先随雨水流入生态石笼缝隙可做为植物生长的土壤,随着植物的生长,又增加了岸坡的水土保持能力,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②水流平顺段:除上述冲刷严重段及尾矿库较多河段,其余水流平顺段为保证河道的水生态性,坡比尽量采用缓坡,软化河道两岸,迎水面一律采用1:3~1:5不等的土坡缓坡入水,以便于植被生,减少水土流失;同时合理布置乔木、灌木、地被等植物,形成植物由河床爬到岸顶的立体生态系统。如:

a.河道滩地较窄,为了减少河道压缩量采用1:3边坡。

b.河道滩地较宽段采用用1:5缓边坡,或依照现状地形形成復式断面,边坡采用1:3(上)、1:5(下)组合边坡,戗台高程为5年一遇洪水位线超高0.5米。

2.2.3合理处理河床形式

保留现状河床走势不变,河床分主河槽及滩地进行处理,主河槽部分维持现状河槽深浅不一的形态,虽然局部地区由于挖砂采矿形成深坑,不回填主河槽,局部深坑做为河道的生态水源涵养区,仅对河道滩地垃圾进行清理。

为改善河道生态脆弱的现状,加强河道生态保护措施,本次设计分别位于地处河道下游河床放开地段设置水源涵养区,水源涵养区由鱼嘴、内河、外河等组成。河道由鱼嘴分流的内河沿河道水流方向穿过整个水源涵养区,生态涵养区种植水生、湿生的植物有利于水土保持固定养分的植物,经由地表径流、涵养水坑、植物水保手段,用生态的方法把河流从上游带来的水分涵养存留在涵养区,从而使生态涵养区形成良好的生态群落。在丰水期,水流经过内河河道,植物起到水土保持作用,同时将涵养水坑的水蓄满。在枯水时期,通过内河提供的地表径流和涵养水坑水养存储的供给,保持生态的持续发展,改变河道在枯水期出现枯水荒地的状态。从而产生河道提供涵养,涵养服务生态,生态保护河道的良性循环。

4、结语

本文结合迁西县洒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实例,简要介绍了河道治理工程的在注重河道防洪功能的前提下,应结合现状充分挖掘河道的生态功能,并通过相应的工程理念与措施对山区河道的生态治理做了初步探索。

参考文献:

[1]GB50286,堤防工程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

[2]GB 50707-2011,河道整治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

[3]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S].北京,中国建筑书店有限责任公司,2015.

[4]伍业钢,海绵城市设计[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

田红刚(1988年---)男,河北唐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水电工程,本科,从事水利设计工作。

王倚天(1991年---)男,河北唐山,东北林业大学,风景园林,本科,从事景观设计专业工作。

猜你喜欢

防洪生态
夏季防洪防汛
02 中老铁路:“搜山”小分队日行万步备战首个“防洪大考”
三门峡地区下沉式窑洞防洪防涝设计研究
母亲河生态大走廊
揭秘国产“抗洪神器”:可做到滴水不漏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