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绿色高效节水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2018-07-12王国强

水能经济 2018年7期
关键词:未来发展趋势研究现状

王国强

【摘要】水资源紧缺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农业是最主要的水资源消耗部门。农业用水占全球总用水量的70%,在一些非洲和亚洲国家,农业用水比例高达85%~90%,因此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核心是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形势给农业生产用水带来新的要求和挑战。农业绿色高效节水是新时代保障国内食物安全、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绿色高效节水;研究现状;未来发展趋势

引言

农业生产对于我国社会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务必做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进而保证农业生产能够顺利开展。节水灌溉技术不仅对于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且能够缓解我国水资源紧张的状况,获取相应的经济效益。因此,有必要加强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分析探讨,保证水利工程能够有效运行,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进而推动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

1、我国水资源现状

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是第13个贫水国之一,再加上我国人口众多,具有效数据结果显示,我国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的25%,这一数据足以说明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有关专家研究表示,如果到了二十一世纪三十年代的时候,我国人口数量依然持续增长,在降水量不减少的情况下,我国人均水资源将会达到严重缺水警戒线处,这也就间接的说明了我国水资源面临着很严峻的状况,有关研究人员应该做好基本的准备。

2、农业高效节水发展存在的问题

灌溉用水效率低、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缓慢和管理手段落后是国内农业高效节水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2015年底,国内灌溉面积达7207万hm2,其中农田有效灌溉面积6587万hm2,包括高效节水的喷微灌面积900万hm2,喷微灌面积居世界第二位。2010—2015年喷微灌面积每年新增100万hm2,增速居世界第一位,但喷微灌面积仅占灌溉总面积的13.6%,加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与农艺技术不配套、灌溉用水缺乏科学调配与精量控制、区域灌溉水配置没有与作物需水相匹配等问题,导致国内的灌溉用水效率低、高效节水技术发展缓慢等。全国范围内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36,与先进国家普遍达到的0.7~0.8还有差距,国内灌溉水利用率仍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新时期,农业绿色高效节水发展还面临农业节水补偿机制未形成,土地分散经营模式限制高效节水技术的应用,重节水工程建设、轻工程管理,缺乏经济、可靠、耐用、适应性广的先进实用技术,节水科技推广与技术服务体系不完善,农业节水试验与监测网络建设滞后,缺乏变化环境下节水的基础性研究工作等瓶颈。

3、推进中国农业绿色高效节水发展的建议

3.1加强变化环境下农业高效节水的科学研究工作

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加剧中国水危机的风险,如何应对水危机、水灾害,保障水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推进中国社会绿色发展,必须加强变化环境下农业高效节水的科学研究工作。探索不同典型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水平衡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节水灌溉对区域水循环的影响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建立区域尺度水平衡关系改变的生态环境效应定量评估指标体系和方法,评估因不同区域节水灌溉发展对区域水循环的影响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建立农业水资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和区域优化配置的动态目标分解聚合模型及多维调控决策方法,提出系统的农业与生态用水配置理论,建立有利于节水、高效和对环境友好的区域高效用水调控模式。

3.2健全农业节水建设工程管理体系

(1)前期工作管理。加强勘测资质管理、逐步推行节水规划设计项目招投标制等;加强前期工作报告文件审查环节,促进前期工作不断提高质量;(2)工程建设管理。加强项目管理,全面推行“三项制度”为重点,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办法,加强立项审查、阶段监督检查、验收环节的管理;通过施工资质认证,通过工程质量评估、建立节水施工企业协会等手段,加强施工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建立节水设备地方性标准体系,实施准入制度;(3)工程运行管理。总结近年开展的农民用水者协会、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管体制改革试点经验,找出适合新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的适宜模式,制定政策和配套管理办法,尽快推广,解决支渠以下管理主体不明确、管养经费不落实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加快推行水费末级核算、“供水到户”制度,加强计量设施建设,提高水费透明度和征收率;加快水管部门体制改革,建立起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和现代化的灌溉管理体制,促进节水灌溉发展和水利设施逐步实现良性运行,长久发挥效益。

3.3技术服务体系和技术支持体系建设

各地区应该建立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服务部门,形成农业节水、增产、优质技术集成配套的推广、服务体系。全面开展示范宣传、技术培训、节水灌溉信息服务,使广大基层水利技术人员全面提高节水专业知识和技能;特别要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及时把各种先进、实用的节水灌溉技术传授给他们,全面提高农牧民群众对节水的认知程度。加大农业技术培训规模和工作力度,健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技能人才队伍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努力提升农民科技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扩大新技术新机制辐射面。实施农业信息资源整合,扩大信息网络覆盖面,有效解决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3.4完善节水科技推广与技术服务体系

推广节水科技,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但有关部门和农民对节水技术仍不够重视,在农村推广普及节水科技尤为重要。政府部门应持续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和组织实施节水工程建设,完善投入機制,加大节水投入力度,建立高效农业节水核心示范区,并大面积推广,实现以点带面的效果,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民对农业节水重要性的认识和应用节水技术的水平。

结束语:

加强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并且积极进行推广和运用,可以更加精准的对农作物开展灌溉作业,在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地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卿文.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24):97-98.

[2]葛琳,高玮,许明丽,张永清.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技术选择[J].河南农业,2017(14):47-48.

[3]王涛.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现状与管理模式[J].北京农业,2015(28):117-118.

猜你喜欢

未来发展趋势研究现状
档案开发利用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数字图书馆在三网融合背景影响下的发展
人民检察院量刑建议制度构建与完善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外卖移动平台的竞争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