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化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与管理技术体系的分析

2018-07-12张玮玮

水能经济 2018年7期
关键词:现代化

张玮玮

【摘要】在灌区水资源利用率低下的农业发展背景下,现代化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已经势在必行。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对现代化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与管理技术体系展开了分析,从而为灌区的建设与管理提供思路。

【关键词】现代化;节水型生态灌区;管理技术体系

引言: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多地都建设有灌区,能够为地方农作物提供相应的水资源。但就目前来看,多数灌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不仅造成了水资源浪费,也给地方的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阻碍。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应完成现代化节水型生态灌区的建设,并通过科学、高效的管理技术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率,加强灌区生态环境的保护,继而更好的推动农业的发展。

1、现代化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

1.1建设目标

建设现代化节水型生态灌区,需要以改造和搭建高效、节水、环保灌区为目标。具体来讲,就是要加强对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利用,引入节水灌溉先进理念,对原本建设的基础性水利设施进行巩固,以增强农业减灾抗灾能力,为粮食安全提供保护。在此基础上,需要实现对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通过实现水资源综合生产力的提升,加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使作物的产量得到提升,促使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与此同时,需要加强对灌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灌区的生物多样性进行维护,以便在改善民众生活品质的同时,促使灌区形象的提升。通过保持粮食高产、节水和生态安全的和谐,则能为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1.2建设路径

在具体建设现代化节水型生态灌区时,还要完成现代化节水型生态系统的构建,以便使灌区保持高效、和谐发展。从系统组成上来看,其包含安全保障系统、灌排系统、水污染防治系统、饮水安全系统和高效管理系统。通过建立安全保障系统,可以对洪涝灾害进行有效预测和预防,使灌溉工程可能引发的土地、农作物等方面的损失得到降低。引进现代化技术手段建立科学灌排系统,能够实现对灌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供水的可靠性,维持水资源供需平衡,从而为灌区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建立水污染防治系统,能够加强水源管理,通过加强排水、退水等操作促进水以不同形态转换和循环,使地下水保持良好水质,同时防止灌区出现水土流失问题,进而使灌区的生态系统得到强有力的保护。建立饮水安全系统,能够通过加强水质检测保证居民饮水安全。利用高效管理系统,则能实现灌区工程设备、设施的运维管理,提高灌区信息管理水平,完成科学水价征收机制的建立,使灌溉技术得到更好的推广。

2、现代化节水型生态灌区的管理技术体系

完成现代化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后,还需构建相应的管理技术体系,以便使灌区保持高效运行。从体系构成上来看,主要包含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水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生态系统恢复与重构技术和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技术。

2.1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

在水资源利用上,需要加强田间水盐循环和消耗规律的研究,通过引入非充分灌溉理论实现灌区植物高效用水调控,加快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完成高标准田间节水技术体系的建立。通过加强再生水和微咸水对农产品质量、地下水水质、土壤肥力等方面的影响,制定科学的再生水和微咸水灌溉标准,完成综合安全灌溉技术体系建立。而通过对土壤和地下水水质情况进行有效监控,则能保持灌区水质和盐分平衡。最后,在水资源调配上,需要完成多层次、多水源灌区水资源系统建立,保证水资源得到合理调控。

2.2水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

在水环境保护与治理方面,需要加强田间养分资源管理技术的应用,结合灌区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对农药、氮素等化学制品在灌溉条件下的淋溶渗透机理展开研究,明确各因素对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影响,达到控制污染和留住养分的目的。针对灌区污水处理问题,还要采用新型、高效的持续性处理技术,完成适宜灌区的水资源处理模式的开发,确保灌区污水能够得到就地处理和回收利用。此外,为加强水环境保护,需要采用人工湿地和自然沟渠构建技术,通过实现水生植物合理配置加强生态保护。

2.3生态系统恢复与重构技术

为使灌区的生态系统得到恢复与重构,还要采用林草植被恢复技术和生态缓冲带重建技术,结合灌区生态系统综合评价结果进行林草植被的尽快恢复,并完成河、湖、沟、渠周边生态缓冲带的建设,以加强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的调控。此外,需要采用综合整治生态工程技术,完成适宜灌区的沟渠、河道的开发,利用生物多样性提高沟渠、河道承载能力,实现对灌区生态系统的综合整治。

2.4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技术

在灌区生态环境监管上,需要建立科学的环境质量评价标准,采用科学方法进行水文模型的建立,以实现对灌区尺度水分和污染物运移情况的准确评价,加强灌区节水潜力的发掘,使灌区水环境、土壤环境得到有效管理。此外,需要加强灌区生态系统组成研究,明确系统生态过程与机理,完成生态需水量的准确计算,从而使灌区生态系统服务得到加强。针对灌区内植被、湖泊等不同类型区域,需要明确需水量与生态服务功能关系,继而使灌区节水型生态系统充分发挥服务功能。

结论: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完成现代化节水型生态灌区的建设,可以满足灌区管理的生态文明与经济协调发展要求。针对这类灌区,还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技术体系,通过加强灌区水资源科学调控和生态环境管理保证灌区高效运行,从而达到生态优良和节水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程建萍,梁越力,梁谦.民乐县洪水河建设节水型生态灌区的思考[J].河西学院学报,2017,33(05):7-10.

[2]彭世彰,紀仁婧,杨士红等.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与展望[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4,34(01):1-7.

猜你喜欢

现代化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之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奋力创造建设现代化新黄石的崭新业绩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沿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坚定前行
敢立潮头唱大风
中国现代化历程三种道路模式的探索及考点梳理
中西方对人的现代化的研究
周恩来: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
现代化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