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我国农田水利发展思路初探

2018-07-12刘妍

水能经济 2018年7期
关键词:发展思路初探农田水利

刘妍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国每年的粮食产量都处在世界领先位置。我国国土辽阔,但耕地面积有限,为了使有限的耕地资源产出更多的粮食,我们就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农业产量。而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中重要的基础条件,而且在生态环境保护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近些年,我国政府有关部门不断出台相关政策,不断地加大水利工程投入力度,完善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管理制度。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农田水利发展思路初探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农田水利;发展思路;初探

1、农田水利建设对农业发展的意义

1.1促进粮食高产,提高农民收入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仍然存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就农村地区来看,一些农村地区凭借天然地域优势除了发展农业之外还积极发展畜牧业、渔业等,大大增加的当地农户的经济收入,但是在一些农村,由于缺乏自然条件的优势,当地的农民仍然以农业生产为主,而且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以及受传统农业思想的影响,目前农民种植的仍以粮食作物为主。而在这种情况下,农田水利的建设是确保粮食单位面积的基础。从具体的实验数据对比来看,受水利设施保障的耕地平均单产比普通耕地平均多30kg/hm2,所以说农田水利建设对粮食产量的提高有很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农村地区粮食生产收入是农民主要的经济收入,农田水利建设对提高农民收入有重要的意义。

1.2缓解灾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传统的农业生产中,农民都是“靠天吃饭”,极端的气候以及自然灾害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很严重的影响,会直接造成粮食减产,甚至还会出现绝产的现象。而在农民每年的耕作中,旱灾和洪涝灾害是两种常见的灾害,这些灾害不仅影响粮食的产量,甚至还会威胁到居民的人身安全以及地区经济的发展。而加强农田水利的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农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干旱的情况下可以保证耕地所需要的水分,保证基本的粮食产量,有效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农业损失。

2、我国农田水利发展问题

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依然薄弱。目前全国仍有近半数的耕地没有灌溉水源或缺少基本灌排条件,40%~50%的灌区骨干工程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不配套和老化失修。二是部分地区农田水利建设缺乏统筹规划。有些地区不能完全做到农田水利规划应经上级水利主管部门技术审查和同级政府或人大批准实施,各类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在建设前期工作、配套衔接、多部门协调等方面存在不足。三是农田水利管理有待加强。存在用水管理粗放、技术落后,产权制度改革滞后,投入推动与用水制度管理尚未有机结合,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缺少扶持等问题。四是农田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仍未建立。财政投入不足,目前中央各方面用于农田水利的投入每年不足400亿元,中央财政对地方农田水利建设的补助比例约为50%,省级以下财政补助落实难,地方财政压力大。同时,涉及农田水利的中央财政投资渠道来源超过20项,由于政策、规划和标准不统一,资金整合难度大,难以形成合力。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主体责任不够明确,农民投入积极性不高。

3、未来我国农田水利发展的重点任务初探

3.1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

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夯实灌区灌排设施基础,扎实推进现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现有灌区向现代化灌区的升级,适度新建大中型现代化灌区;全面实施《国家农业节水纲要(2012—2020年)》,大力推进东北节水增粮、西北节水增效、华北节水压采、南方节水减排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到202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规划任务,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亿亩以上,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7亿亩左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

3.2实施现代化管理

突出抓好农业灌溉用水计量监控,完善灌区计量设施体系,提高农业灌溉用水计量率,实施精细化灌溉。到2020年,大型灌区和重点中型灌区的农业灌溉用水计量率提高至70%以上。加强农田水利管理信息化,建设完善各级农田水利门户网站、全国农田水利数据管理体系、全国灌区监测体系等;以农业用水功能区为重点,加强全国大中型灌区水质监测网络建设,开展大中型灌区水质定期监测评价制度,控制灌区面源污染。通过渠(河)道疏浚、岸坡整治、沿渠绿化、水质改善、生态修复以及生态景观修建等措施,着力打造生态友好型和环境优美型灌区。

3.3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明确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改革;积极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多渠道筹集工程管护经费,完善“民办公助”“一事一议”等机制,引导农民群众参与小型水利工程管护;加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扶持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灌溉公司等专业化服务组织。

3.4加快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运用价格政策,大力促进节约用水和产业结构调整。在农业供水成本测算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用水户的承受能力和水资源稀缺程度等因素,建立合理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加大农业用水计量设施建设,推行终端水价、超定额累进加价、按方收费的制度;在适当提高农业用水价格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和节水奖励机制。

3.5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用

积极引导农民作为农田水利建设的受益者、使用者和管护者,保障工程维修养护,与政府共同保障农田水利工程的有效提供和良性运行。针对不同经营主体制定差异化的扶持引导政策,加快落实《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实施细则》,畅通参与渠道,创造参与条件,切实鼓励和引导各类主体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管护。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目前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加强重视程度,政府有关部门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组织指导等方面来积极落实相关政策,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农田水利建设的特点和策略[J].庄成开.南方农机.2018(02)

[2]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J].杨立波.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2)

[3]加快推進农田水利改革夯实现代农业和全面小康社会水利基础——在全国农田水利改革现场会上的讲话[J].陈雷.新疆水利.2016(02)

猜你喜欢

发展思路初探农田水利
水资源平衡调度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农田水利渠道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现状和对策
烟基项目管护模式初探
分层、过滤、循环教学法初探*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产业化发展研究
河南为农田水利设施“上保险”
文化艺术产业集群与发展思路探析
尾矿库排洪系统封堵技术初探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