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水系统规划中会展用地需水量预测的探讨

2018-07-12常俊

水能经济 2018年7期

常俊

【摘要】本文介绍了区域供水系统规划中需水量的预测方法,以会展用地用水量指标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对上海世博会浦东场馆实际用水量的分析与复核,并结合现有各类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探讨科学合理选取会展用地用水量指标的方法。

【关键词】区域供水系统规划;需水量预测;用地用水量指标

引言:

为了提高供水质量,减少重复投资,合理利用水资源,实现规模效益,上海早已实行开展了区域供水系统规划(控详阶段),规划重点为确定供水设施规模及供水管网的详细布局,其中合理而准确地预测区域未来的需水量将对减少供水设施建设投资总额和将来用水危机起到决定性作用。需水量预测又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尤其是一些新兴行业,在基础数据相对缺失的情况下要进行准确的需水量预算是比较困难的。

会展行业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地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行业,经过近几年的积累和发展,目前已经初具规模,成为服务行业中一个新的亮点,甚至成为一些城市的支柱产业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而我国关于会展行业水量预测的用水量指标还相对缺失,故本文通过对上海世博会期间浦东场馆区域的实际用水量及规划需水量的分析与比较来探究会展用地用水量指标的取值,从而为今后实施展会区域供水系统规划时的需水量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1、需水量预测方法

目前对于需水量的预测有很多方法,根据对数据处理方式的不同,可以简单分类为:时间序列法、结构分析法、系统方法,这三种方法中又按具体因素分为滑动平均法、指标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灰色预测法、人工神经网络法等多个若干分类。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总建设用地规模、总建筑体量、不同类型建设用地规模等,这些都是需水量预测的基础。故在区域供水系统规划阶段,需水量预测主要采用指标分析法,该法归属于结构分析法,是根据历史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指定用水指标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人口数、工业产值等情况,通过计算得出周期规划需水量。

指标分析法又分为人均指标法、地均指标法、单产用水、特殊行业等4大类方法。需水量预测方法应该具有普适性,适用于各种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区域的各自情况,从而选取适宜的预测方法。在区域供水系统规划阶段通常推荐采用人均指标法和地均指标法进行需水量预测,人均指标法多用于居民生活用水需水量预测,地均指标法多用于公共设施、单位工业等用地需水量预测。

2、会展用地用水量地均指标(用地用水量指标)

2.1单位用地用水量指标

确定规划区域内单位建设用地的用水量指标后,根据规划区域用地规模,推算出区域需水总量,这种方法目前在大多数的区域供水系统规划中被普遍使用。《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给出了详细的单位建设用地用水量指标(详见表1)

根据表1可知,《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并未直接给出会展用地的用水量指标,与其较为接近的是文化设施用地用水量指标。会展用地业态有别于一般的公共设施,其用水量随着各自的主要功能的不同而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对于会展用地这种新兴业态公共设施用水量的估算应尽量结合同类项目的实际运行经验,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确定。

2.2单位建筑面积用水量指标

对于会展项目来说,项目整体占地较大,通常会达到几个平方公里乃至数十平方公里,但建筑面积却相对要小很多。以上海世博会为例,占地面积6.68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仅85万平方米。城市公共设施用地用水量不仅与城市规模、经济发展和商贸繁荣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而且公共设施随着类别规模、容积率不同,用水量差异很大,故单位建筑面积用水量指标会相对直观,但建筑面积用水量指标一般仅涵盖了室内建筑的总用水量,对于室外的绿化、广场及一些特异类项目的用水则无法包含,因此可以利用单位面积用水量指标并配合人均指标法可以作为需水量预测值的一种复核手段。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展会中心用水定额为每m2展厅面积每日3-6L。

3、会展用地用水量分析及复核

为了研究会展用地的用水量指标,笔者就上海世博会浦东场馆的在世博会举办期间184天的实际用水量进行分析(详见表2,数据来源于上海浦东威立雅自来水公司2010年5月1日-2010年10-31日的抄表数据)

会展场馆按其功能应归为公共设施,而根据实际用水量折算下来的用水量指标可以发现,大多都远高于《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中任何一类公共设施用水量指标,显然仅凭规划用水量指标与用地规模进行推算是无法准确预测会展用地需水量的。

表2中实际折算下来的用水量指标不但较高,且指标高低差距巨大,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近几十倍,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未考虑到参观流动人口对需水量的影响。对于展会场馆用水,主要由参观流动人员的用水及场馆自身用水构成,在预测会展场馆需水量时应将这两部分需水量各自分别计算后叠加为宜。其中参观人员的用水量主要取决于参观人员的人次,主要包括饮用用水、盥洗及厕所冲洗用水;场馆自身用水则主要根据场馆的展览功能而定,但常规还是与一般的公共设施类似的,以冷却补水、冲洗用水等为主。

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场馆自身用水定额为每m2展厅面积每日3-6L。会展用地参观人员的用水定额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中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但根据其用水特性可参照航运楼、客运站旅客的用水定额,即每天每人次3-6L。现根据以上定额参数对世博会浦东场馆进行需水量预测复核,考虑到上海世博会举行时间为夏季,故各用水定额取相对较大值,其中场馆自身用水定额取每m2展厅面积每日5L,参观人员的用水定额取每天每人次6L(详见表3,参观人次数据来源于上海世博会官方网站及腾讯网世博频道)。

由表3可以看出,

在获得较确切的参观人数的情况下,所预测得到的需水量及折算下来的用水量指标已经与實际的用水量及折算下来的用水量指标较为相近(详见图1)。

根据图1,实际与预算的用水量指标大都落在了200-600 m3/万m2·d的区间里,只有中国国家馆、演艺中心、世博中心这3个场馆的用水量指标普遍低于其它各展馆,究其原因主要是这3个展馆其建筑体量要远大于其它展馆,均超过了10万平方米,而其它场馆面积不过近万平方米。用水量指标其实就是单位面积的用水量,那么建筑体量越大,经折算后其用水量指标就相对越小。另外,这个3个展馆的功能也与其它展馆有所不同,它们除了作为展馆外,更多得是扮演了公共设施的角色。比如世博中心、演艺中心等基本是用来进行高层次论坛、庆典、接待贵宾及发布新闻等活动,参观人员较少。因此,这个3个展馆根据其功能更多得应该归为公共设施这一类,其实际的用水量指标正好也是与《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公共设施中的文化设施用水量指标(50-100m3/万m2·d)相符合。

结论:

在预测会展用地需水量时仅凭《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的用水量指标已不足以准确反映实际的用水情况了。对于会展项目,参观人员用水量所占比重较大且随参观人员数量而变化,会展用地用水量指标是相对动态的。因此,笔者建议可以200-600 m3/万m2·d作为会展用地用水量指标,在具体取值时需要综合考虑会展规模、参观人次、热门程度等因素,希望文中讨论的内容可以在区域供水系统规划方面给工作人员以启发。

参考文献:

[1]刘裕辉,范泽华,肖凯,李柟.滨海新区水资源供需量预测及用水结构特点分析[J].中国给水排水,2016,32(7):63-68.

[2] GB50282-2016.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3] GB50015-2009.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