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初中班主任改进家校合作策略的思考

2018-07-11齐美丽

中小学德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家校班级班主任

齐美丽

摘 要 新时期学校教育的任务和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从改进家长的认知误区、培养成长型思维、创新家校合作模式三大策略入手,有助于形成家校共育意识,改进家校合作生态,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关 键 词 初中班级管理;家校合作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8)06-00-02

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发展会受到教师的影响,此外,一个日益重要的问题是父母在学校教育中的参与,父母通过有效的家庭管理和参与青少年的学校教育对青少年在校取得的成功产生积极影响。[1]可是,我们在校园却能经常听到初中班主任抱怨,现在的家长一点不配合学校的工作,导致班主任的工作压力非常大,既要完成规定的学科教学任务,实施班级管理,还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如果家长不积极配合,则班主任的工作压力更大。因此,如何更好地做好家校沟通,改进家校合作的现状,成为当前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初中班级管理中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一)家校合作是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重要职责

2015年10月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强化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指导,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发挥分管德育工作的校长、幼儿园园长、中小学德育主任、年级长、班主任、德育课老师作为指导家庭教育的主体作用。因此,作为初中班主任,如何引导家长更好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共同营造良好家校关系和共同育人氛围,就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职责之一。

(二)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家校合作的必要性

初中阶段是个体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和人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学生进入初中后,便同时进入了人生的青春期,他们面临着人格再造的“第二次诞生”,错综交织的矛盾和激烈振荡的内在世界,使他们产生了诸多不同于以往的显著特点。具体表现在:(1)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容易固执和偏激;加上身体的急剧变化,开始萌生强烈的自我意识,并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容易出现叛逆行为,要求成人尊重他们的意志和人格;(2)由于知识面和社会接触面的扩大,以及需要的不断丰富,初中学生的兴趣广度大为增加;(3)渴望友谊成为初中生最主要的人际关系,与此同时,伴随着性意识的普遍萌生,异性同学间的交往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初中生的这些身体与心理上的变化,无形中加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因此,班主任更需要寻找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共同形成教育合力,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当前家长参与的现状决定了家校合作的紧迫性

双向互动是家校合作的重要特征。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原本应该积极参与到家校合作体系建设中来,但是现实的状况却差强人意。以家长会为例,每次家长会都是学校、老师唱主角,向家长汇报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家长们虽然都很配合地认真聆听,做好笔记,会后也有很多家长围着老师询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但很少有家长主动提出可以为家长会做些什么,或者把自己关心的问题提交到家长会讨论。更多的家长由于平时工作忙、怕打扰老师等原因,很少主动与老师沟通。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到了学校就是学校的事情,因此,普遍缺乏主体参与意识。

而就参与的内容和渠道而言,现在初中家长普遍关心的是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多关注孩子的成绩和排名,而在联络渠道上,也主要通过微信、电话或发短信的方式。这必然导致家校沟通面窄内容单一,家长不能全方位地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影响孩子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班主任改进家校合作的有效策略

(一)改变家长的认知误区,强化家校合作的意识

成功的教育一定是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形成有效的合力而达成的。20世纪60年代许多国家纷纷由政府立法保证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参与权[2]。如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家校合作比较成熟,包括我国的台湾地区。笔者印象最深的是2014年考察台湾的一所中学,目睹了家委会参与学校决策、管理及运行的情况。而综观我国的家校合作现状,笔者认为最大的问题是当前家长普遍认为孩子进了学校,教育的责任就全部落在了学校的身上。殊不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负有主体责任,而学校则要发挥好指导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因此,家校合作是关系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家长必须发挥自身的主体责任意识,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充分信任老师,配合老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与此同时,老师也要充分相信家長,主动要求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生活中来,如:成立家委会、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班级管理,开设家长课堂,担任家长义工等等,主动参与学校和班级管理事务。

(二)培养成长型思维,构筑家校合作的基础

家校合作的目的是促进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成长,建立一个生命成长的共同体。因此,培养家长的成长型思维,建设成长型家庭是当前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3]“成长型家庭”是由李忠辉、马琳在《赢在父母》一书中首次提出的观点,他们倡导5个共同:共同关爱、共同分担、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分享。 “成长型家庭”是指在终生学习理念的指导下,家长抱着开放的态度,通过主动学习、互动学习的方式不断更新和提高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技巧,并能将这一学习的成果运用在实现家庭成员的共同愿景,协助和引导未成年人心智成长的实践之中的一种新型家庭教育模式。因此,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需要有成长意识,与家长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笔者所在的学校就通过开展正面管教的培训,帮助老师和家长在体验和感悟中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家校合作的方法与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创新家校合作模式,促进家校协同育人共同体的建立

1.提高家校合作的交互性。随着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的全面覆盖,家校合作的渠道也越来越多,除了以往单向的家访、校访、打电话、发短信外,还可以建立具有交互功能的QQ群、微信群,进一步增进互动,提高沟通合作的效率。

2.增进家校合作的协同性。李季教授撰文指出,“一般认为,中小学生成长与发展主要受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大教育影响源的影响:家庭教育是‘第一影响源,父母是孩子成长的重要他人;学校教育是‘第二影响源,老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他人,班主任是成长导师和引路人;社会教育、现实生活和媒体文化是‘第三影响源,网络文化、‘百度和智能手机是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他人。”[4]据此,他提出了“第四影响源”的概念,即整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第一、第二影响源,形成具有协同育人特质的“第四教育力”,营造心理相容协同共育的家校教育新模式。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做好班级家委会的建设,树立生态型未成年人成长积极共育(下转第页)(上接第页)观。要积极发挥班主任正面、正向、专业、全面、系统、融通的导向作用,包括专业原理的导向、情感心态的导向、科学方法的导向。譬如,教师指导父母学会如何有效陪伴孩子学习,在陪伴过程中适当进行情感沟通、积极鼓励;指导父母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掌握亲子有效沟通的方式方法。当然,这对班主任的专业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但笔者也相信,正是这种挑战会带来班主任更进一步的专业成长。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无法代替家庭教育,只有当家长信任学校、信任老师并主动积极配合学校教育,与学校、老师形成共育理念,我们的家校合作才会形成合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参考文献:

[1]约翰·桑特洛克, 寇彧等译.青少年心理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2]林悦.国外小学家校合作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1.

[3]李忠辉,冯琳.赢在父母——解密好孩子成长规律[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9.

[4]李季.第四教育力营造与第一影响源重构——论家校合作共同体建立与协同育人模式构建.中小学德育[J].2018(1).

(作者单位:广州市铁一中学

广东广州 510600)

责任编辑 王清平

猜你喜欢

家校班级班主任
班级“无课日”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我的班主任①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