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少爷”的碰撞
2018-07-11沈科
摘要:锡剧流行于江南苏锡常一带,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此次将沈从文的小说《三三》改编成锡剧,本身就是一种开拓与创新。笔者通过饰演现代锡剧《三三》男主人公“少爷”的经历,来谈论小说改编成锡剧的心得。
关键词:小说?锡剧?《三三》?心得
大型现代锡剧《三三》,改编自作家沈从文的同名小说,以戏剧表演的方式为这部情感丰富、细腻真挚的文学作品注入新的内涵。小说《三三》是一部内容简单、情节没有多少起伏的作品,改编成具有一定矛盾冲突、人物设置都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舞台剧绝非易事。好在这是一个优秀的主创团队,编导音舞美都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和影响力,《三三》的领衔主演由中国戏剧梅花奖、上海“白玉兰”主角奖得主董红担纲,她出演《三三》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其他主要演员也由富有表演经验的艺术骨干担任,笔者这个走出戏校大门十几年的青年演员有幸担任了男主人公“少爷”这一重要角色。
为了塑造好“少爷”这一人物,拿到剧本前笔者阅读了小说原著,试图在书中找到一点灵感。但是,从书中对“少爷”篇幅不多的描述中没有产生太多的印象,只知道“少爷”是从城里到山里养病,邂逅了天真无邪的三三,产生了一些互动,最后病死了,等等。小说主要是描写三三的,经过编剧的改编,剧本中的“少爷”比书中 “少爷”的感情更细腻,他求生的欲望和与三三之间产生的互动交流更具说服力。
排练《三三》的过程对于笔者来说就是一次脱胎换骨的过程,它足以影响笔者今后的从艺道路。虽然说剧中的“少爷”和现实中的笔者在年龄上相仿,但在人生、环境、性格等各方面却有着天壤之别。生活中笔者是一个新时代的阳光青年,而剧中的“少爷”是一个生长在封建时代、身患重疾的富家子弟。在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少爷”在整台戏里是第一个开口唱的角色,可见其重要性。“少爷”内唱一句导板“为疗沉疴到乡间”,接着手拿一支手杖又称文明棍出场亮相,然后按导演的要求一口气接唱:“一路上飞云冉冉,黛黛绵绵,青屋点点,梯田浅浅,溪水涓涓,繁草芊芊,满目清新入眼帘。”抒发了“少爷”冲出城市的喧嚣、走进大山进入一个世外桃源的迫切心情。在形体的表演上既要体现年轻人进入一个全新世界的喜悦,又要体现拖着病体,既不能太温又不能过头,这个度较难把控。在唱腔音控等的处理上也是如此。笔者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出场,第一句唱腔前后不下几十遍,导演才勉强通过,直到“怡然四顾心欢悦,此身好似入桃源”,这时候笔者的心境和“少爷”一样才放松了下来。正是在这种放松的心境下和主人公三三首次邂逅。“不许钓鱼”,“少爷”回头看到一个山野纯朴姑娘。这句话喊出了一个天真少女特有的个性,“少爷”顿觉眼前一亮,哑然失笑。“眼前姑娘真可爱,天生一个美人胎”。“少爷”产生了一种想了解和欲与这姑娘交往的冲动,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个病人,一阵不由自主的咳嗽打断了“少爷”的遐想。“少爷”在舞台上所表现的几次咳嗽是表现他已病入膏肓,为了较好地表演咳嗽这个情节,笔者专门请教了团里曾患过肺疾的老师。老师说,其实肺部疾病是无痛感的,剧烈的咳嗽产生的手扶胸部的动作是病人产生的一种下意识行为,就好像怕肺会从胸腔里咳出来似的。所以在舞台表演中,尤其是“少爷”在初次见面的少女面前,更要加以掩饰,这也是生活中的一种正常反应。
随着剧情的发展,“少爷”和三三的接触交往多了起来,越发觉得三三这个山里妹子聪明伶俐,对城里的一切都十分好奇,充满了求知欲。“少爷”就告诉她,“读书,能让人变得聪明,读书,能让人变得……”刚想说能让她更漂亮,又觉得有些不妥,所以选择了一个三三能理解的词,“更好看”。
这段戏导演和董红老师给了笔者很多启发和帮助,他们陪着笔者一遍又一遍地对这段台词,进行研究揣摩,使笔者尽快进入角色,走进人物内心,表演起来自然流畅。这时候的语言表达一定要发自内心,源自真诚,否则就是败笔,观众甚至会认为你“少爷”是不是别有用心。“少爷”用真诚的心想帮助三三实现梦想,但“只叹是生命之光日渐暗,难助那纯白的梦境去伸展”。“少爷”眼看自己的病体已回天无力,仍下决心要幫助三三走出大山,进城去上学堂,奔向新的生活,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少爷”这个人有爱心,也有一份责任心。在表演中,“少爷”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也深深地打动了笔者。在舞台上,笔者已融化进了“少爷”的内心当中,有时回到后台也不能自拔。虽然舞台上的“少爷”死了,留下深深的遗憾走了,但却留给了笔者和观众深深的留恋和回味。
排演《三三》,笔者的感悟很多。作为一个演员必须具备“自信自省”的精神,自信就是要充分树立自信心,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特长,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为戏所用;自省就是要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找出自身的差距,弥补自己的弱项。
(作者简介:沈科,男,张家港市锡剧艺术中心,三级演员,研究方向:锡剧表演实践与理论)(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