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铺就培育核心素养的“阳光跑道”

2018-07-11唐文红

人民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评价课程

唐文红

教育要让世界更美好,并引领学生走向美好的人生。这个目标之下,我始终认为学校的使命在于培育 “美好的人”,校长的办学应致力于“办一所让学生有美好记忆的学校”。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我提出了 “美好教育”的理念。

2013年,我开始担任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龙外”)校长。这是一所诞生不久的新学校,作为深圳市龙岗区第一所公办外国语学校,承载着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高期望值。如何把这所新学校办成老百姓心目中值得信赖的优质学校,必须找到理想与现实的结合点。这个结合点也是“美好教育”从美丽“蓝图”逐步走向清晰化、明确化的过程,是实现美好的过程。

课程:为成长快乐和未来美好生活而改变

在教育系统诸要素中,课程是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课程的本体功能是培养人,只有课程美好才有教育美好。从龙外筹办的第一天开始,我们的课程体系顶层设计便提上议事日程。

依据国家的课程方案和《深圳市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秉持“尊重差异,多元选择、自我发展、各美其美”的课程理念,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经过多年探索,我们初步构建了“综合、开放、系统”的“玉兰花”特色课程体系。玉兰树、玉兰花是学校的文化标志,以“玉兰花”命名的课程体系自带清香。2017年明,在深圳市中小学首次课程评选中,“玉兰花”特色课程体系荣获第一名。

“玉兰花”特色课程体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出发点,追求知识习得、思维发展、培养核心素养、人格健全的并重融合。课程图谱中(如图1所示),核心是培育“美好的人”,中间是学校“三会”(会智慧求知、会优雅生活、会友好相处)育人目标,外圈生长出六个“花瓣”——美思、美和、美雅、美健、美德、美慧。每个花瓣都对应一个课程群,中间是国家课程,外围是100余门校本拓展课程。个性化、开放的课程和社团,构成了“玉兰花”特色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个性发展空间,为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有机融合提供了可能。

课程要为学生的未来而设计。“玉兰花”课程体系既有学科扩展类必修课,比如语文与《汉字之美》《美好国学》,数学与《Mind lab思维课程》,英语与《卡通电影配音》,体育与足球、篮球选项等;也有满足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选修课,比如主持、国际象棋、瑜伽、游泳、管乐、园艺、国画、女红、烹饪、劳动、游学等。以《生活与幸福实践》为例,这门课程着力生活实践化,包含了心理、茶道、木工、女工等适应小学生成长规律的课程内容,同时打破了学科壁垒,满足了学生的发展需求。

我们打开校门,将周边社会资源为我所用,于是有了《你好“港中大”——游学课程》《中医药博物馆研学课程》等;打破学科壁垒,融合课程,尝试综合教学,于是有了《走进春天——大运课程》《认领一棵树》《初中野外地理考察》等课程。

课前3分钟能做什么?龙外的小学语数英课堂上,课前3分钟已不单单是课堂热身,它已成为一个单独的课程。按月分主题,小学1-3年级用课前3分钟,历时4个月可以读完14个单元;小学低年级英语课课前3分钟是单词拼读和简短句拼读、跳字母操等,3-4年级就要进行分主题的3分钟课前小演讲。这也是学校打破课时结构,编排长、短、微课型结合的探索。除了课前3分钟微课,龙外还有社团长课、写字短课等课程。

“玉兰花”课程体系突破课型界限,探索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融合;空间上突破地域界限,充分调动运用校外实践学习场所、家长和社会资源;学利上突破壁垒界限,尝试综合教学,学科间相互支持。

有生命的玉兰花,根深花才常开。生长性的课程体系,根在师生的美好成长。正如《我家在龙岗》开发者陈杰老师介绍的那样:龙外不仅是孩子自然向上成长的乐土,也是教师实现教学创意和自我价值体现的创客空间。

《初中野外地理考察课程》的开发者刘伟老师深有感触:“在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中,通过不断学习、研究、实践、反思,我的专业能力得到了‘次质的飞跃。”一个社团的开展需要有课程理论的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显得尤为紧迫。课程材料编写初期,刘伟老师翻阅了当前国内与野外考察相关的大量文献资料,学习如何制定自己的课程目标、编写课程内容。最终,利用深圳本土的地理资源,选取深圳市极具代表性的6个地点作为野外考察课程的实践基地。六处实践基地涵盖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以及生物、历史等内容。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打磨,在学科组老师反复踩点、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考察以及与学生交流碰撞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宝贵经验,初中地理野外考察课程才得以开发出来。

佐藤学在《课程与教师》一书中主张将“传递中心课程”转变为“对话中心课程”;将教师的角色由 “技术熟练者”转变为“反思性实践者”。龙外的课程体系就是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目标,为促进每个个体更好地体验当下的成长快乐和未来美好生活而设计的。

“五I”美好教学:让教师专业发展有“迹”可循

何為美好的课堂、教学?我认为,要将教学过程作为一个特殊的生命过程来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生命存在,让教学成为学生更自在、更智慧的活动,教学才有美好可言。为达到这样的美好境界,龙外探索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为核心、以活动为主线的“五I”美好教学体系。“五I”美好教学是龙外师生教与学的专业“利器”,是龙外教学变革的成果,也为“美好教育”铺了‘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阳光跑道”!

2013年9月龙外诞生之时,“五I”美好教学就在此落地生根。4年多时间,“五I”经历了理论探索与操作体系构建、操作体系全面实践与模型完善、操作体系深入推进3个阶段,现在已日臻完善。2017年,《“五I”美好教学实践探索——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获得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这个教学体系致力于还学习者幸福的生命体验。“五I”(吾爱)美好教学关注五个要素(如图2所示),每个要素均以英文字母“I”开头,这五个要素分别是信息(information)、兴趣(interest)、质疑(inquiry)、方法(idea)和智慧(intelligence),“I”是“我”,是“人”,因为关注人的生命成长,所以名为“吾爱”教学。

以生本、生活、生动为特质的“五I”美好教学不是不要知识,而是要有更广阔的知识;不是不要理性,而是需要培养理性,但不能磨灭兴趣,还应发展兴趣;不是不需要聆听,但更宝贵的是质疑;不是不要勤奋,但更重要的是方法;不是不需要聪明,而是需要比聪明更加智慧。也就是说,信息宽于知识,兴趣贵于理性,质疑重于聆听,方法优于勤奋,智慧优于聪明。

“五I”美好教学的目标是让师生成为更好的学习者。为此,我们努力打破师生思维的墙,让世界来到课堂。龙外的小学新生人学第一周不上课,量身打造的“始业课程”让他们从逛校园、找朋友开始爱上上学;低学段孩子期末不用笔试,而是游园中“乐考”;孩子们可以参加全球移动课堂;野外考察项目也吸引不少学生实地寻访……

对于一所创办不久的学校而言,将教育理念落地,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切实转化为学生的素养发展,要基于学校发展、教师队伍实际多下一些“笨”功夫。教学范式的探索,正是围绕教师特点、学科规律下的“笨”功夫。我们构建了不同学科、课型的多样化教学基本范式,破解课堂教学实践难题。

例如,语文教学中有吾爱吟诵: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诗人思乡之情;通过想象说话,进行移情体验;继而发挥学生主动创新意识,在传承传统经典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采用不同方式、曲调进行吟唱,体悟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

还有吾爱绘本:通过主题形式的绘本讲述,与孩子一起探讨与他们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阅读、运动、友谊、学校生活等话题,从而引导孩子在故事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更有吾爱阅读:把阅读与生活密切关联,更将阅读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让学生在阅读中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阅读课堂时而将同名电影引入,时而与整本书进行对比阅读,时而将古文呈现……一份说明书,一张火车票,一张图书海报,一份地铁线路图……这些非连续性文本都能成为阅读的内容。

龙外的英语教学围绕5个“I”全面展开了探索与实践,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英语课型。

例如视听说课。教师通过给学生输入原汁原味的视听材料,鼓励学生模仿跟读操练,使学生逐渐形成地道的语音语调,并在语感表达方面得到提升。授课过程为:原声影子模仿训练;趣味配音;戏剧表演。

阅读课,教师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型:课内泛读与话题窄读相结合;经典原著(如《书虫系列》等)课内篇章节选阅读与课外同书共读相结合;课内限时阅读与课外泛读竞赛相结合;问题引导式阅读与批判性思维训练;师生共备,学生主讲,教师助教;读后心得分享会;“经典再现”读后校本剧排演。

写作课上,教师指导学生使用Mind Map思维工具,无论是审题列点、语料积累,还是谋篇布局、遣词用句,都有的放矢地帮助孩子提高英语写作效率和语言输出质量。

孩子们从课堂上收获的不只是学科知识技能,还有对大千世界的理解与悦纳,对多元文化的体验与审美,对社会公德和个人品格的思考与觉悟。

围绕“五I”美好教学倡导的五个核心要素,不仅可以活化课堂、提高教学效率,还让师生都成为了更好的学习者。“品”和“德”永远排在学和才之前,德育始终贯彻、融入日常的教学环节之中。在龙外,即便是新教师,面对每一节课都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心中不只是40多分钟一节课,更不是简单的知识信息传授,而是要考虑培养什么样的人。“五I”美好教学让教师们找到了反思自己教书育人的抓手,让教师专业发展有“迹”可循。

评价:突出综合素养

龙外不断推动学习方式变革和作业改革,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五I·五度”多元评价体系,引领教师从学生参与度、学习自主度、心情愉悦度、思维活跃度、目标达成度5个维度反思课堂。

在学习方式上,鼓励学生展开多样化学习,如创客教学、STEM项目学习、“满庭芳·茶”体验式学习、野外调查探究式学习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推动深度学习,让学习成为一种快乐的精神活动,为变革学习方式提供指引路径,同时也衍生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比如玩转寒假项目。寒假中,学生收到由龙外PBL项目式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研究小组导师精心设计的《玩转寒假纪念册》,项目包括自制发酵食品、疯狂为深圳公园打CALL(设计一张公园浏览路线平面图、一句话介绍公园著名浏览景点)、发现身边的历史(采访并记录身边的亲人,由他们口述自己的青春故事)、组团看电影去(设计中学生喜欢的英文电影类型调查问卷)等多个方面。

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改进。

龙外的研学旅行项目社团师生38人走进云南腾冲,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绘制热海地热风景区平面图、采集火山岩标本、记叙一位你最敬仰的抗战英雄事迹、归纳茶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等项目。同时,每8人编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要完成研学美篇1篇,要求图文并茂。

这些项目,对学生的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摄影技能、与人合作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进行多维评价。对于学生能力的评估,不以考试分数为导向,而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方式,学生、家长自己制定详细的评估标准,如《学习技巧评价表》《学习态度评价表》《家长评价表》《学生自我评价表》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估反省的过程中,形成人个自评汗断评、互评的完整的评价体系。

在课程评价中,龙外拓宽了教学评价领域,突出了综合素养评价。

我们增加了国学积累、朗读与表达、英语口语等项目测评。在小学低段增加期末乐考评价:以游戏闯关形式代替传统单一的纸笔测试,把考试内容变成生动活泼的游戏呈现在学生面前,考场被布置成一个充满童趣的“闯关乐园”,当考题变成了游戏,当考分被不同数量的鼓励印章所取代,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收获了知识、成长、美好。

又如英语教学中,学完《水果》一课,老师们就布置了制作水果沙拉的任务,教会学生做水果沙拉的步骤,同时结合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让学生学会感恩,感激身边对自己有帮助的人,一举两得。也可以在班级群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英语进行介绍,讓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让孩子体验成功的乐趣。这样的作品出现后,孩子们能从家人朋友身上得到最好的评价。

我们认为,理想的评价不是甄别、选拔,而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发展的过程、共建的过程、充满人文关怀的过程。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评价课程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