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眼·阅悟
2018-07-11
关爱留守儿童,教师怎么做
湖北省监利县上车湾镇中心校 朱培该
读罢《人民教育》2018年第7期核心议题“关爱留守儿童:行动与对策”的一组文章,我对留守儿童有了更明晰而准确的认知。我认为,关爱、呵护留守儿童成长,教师应该而且能够有所作为。
教师要做“知情人”,对班级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做到有底有数。通过普查登记、家校联系、走访调查、观察研究等途径,全面掌握班级留守儿童的数量、家庭结构、监护类型、心理状况、思想动态等情况,夯实关爱保护工作白勺基础与底线。
教师要做“交心人”,耐心沟通交流,疏导留守儿童的心。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善于发掘大自然的“美疗”功效,让学生多与大自然接触,多参与集体活动;善于利用课间、午休、就餐等间隙,有针对性地与留守儿童交心谈心,进行个别心理辅导。
教师要做“联络人”,加强家校联系,做好亲情联结。教师要借助互联网,开通“亲情电话”“亲情聊天室”,并合理利用智能手机和微信、QQ等社交软件,定期让留守儿童与父母“面对面”交流、“零距离触摸”,感受亲情,抚慰心灵。
从多角度减少留守之痛
江苏省句容市天王中学 毕道玉
研读了《人民教育》2018年第7期核心议题“关爱留守儿童:行动与对策”系列文章,作为一名留守儿童的“看护者”,感慨良多。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减少留守之痛。
一是优化留守儿童成长环境。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绝不能仅仅关注留守儿童本身,需要将其置于社会大背景中,多角度、多方面共同努力。包括协调建立政府、基层组织、学校与家庭相配合的机制和组织机构,共同承担留守儿童的教育责任;落实留守儿童的监护权;利用社会优质资源,切实为留守儿童提供健康成长的服务平台。
二是满足留守儿童的心理需要。实际上,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基本生活条件还是能够得到满足的,更需要引起我们关注和重视的是留守儿童的精神渴求。教师对在校的留守儿童应注意满足他们的安全感和自尊心等需要,努力创设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有针对性地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自信心,培养独立性。
三是提高留守儿童的交往质量。孤独感是留守儿童最常有的情绪体验,父母陪伴的缺失使得留守儿童的同伴交往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其同伴关系的建立,也要引导他们在交往中懂得向老师或小伙伴倾诉,懂得在适当的场合用适宜的活动处理消极情绪、培养积极情绪,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山东省曹县桃源集镇张堤圈小学 马玉峰
读了《人民教育》2018年第7期《把立德树人植根于具体的语文教学中》一文,我很认同作者把“培养学生丰富美好的情感”作为语文教学基本任务之一的观点。同时我认为,从学科育人角度来看,语文学科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应着重于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
首先,情感的充分表达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获得情感体验。从情感体验到情感表达的培养并不是单向的过程,二者可以相互促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讲到有关亲情内容的课文时,我会通过分角色朗读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再让他们写出自己心底对亲人的爱;我还会布置家庭作业,让他们回家把心里话说给家人。这样就把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课堂上的情感体验,与生活中的情感表達和体验连接了起来。
其次,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应是专业、精准的培养。人的情感表达博大精深,从表达方式上讲可以通过面部表情、语言声调和身体姿态等多种途径表达,从强度上讲有一般和强烈之分,从目标指向上讲可以是针对不同的人、事、物……要针对每个学生的情感心理发展特征和情感表达能力现状,采取有针对性的培养策略,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成长为情感丰富、善于表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