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时代新人

2018-07-11梅德明

人民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课标英语课程育人

梅德明

2018年1月教育部正式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7版)”〕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思想,以在学科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育人使命,强化了英语课程的学科育人价值,明确了英语课程的学科育人目标,提出了英语课程的学科育人路径。课标(2017版)提出了英语教育应该以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英语课程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活动为载体,通过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者和推动者。这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在学科育人观与实践路径上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进人新时代的我国英语基础教育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回答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大“为谁培养大,这三个关键问题。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性质与学科本质观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在“前言”部分对英语课程作出了定义:“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据此,课标(2017版)提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是指相关学校依据党的关于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针,为实现国民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的目标而选择的教育计划、内容、方法、评价以及进程之总和。英语课程必须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本学科应该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英语课程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英语课程不仅仅是教师的教程,更应该是学生的学程。

基于这些认识,课标(2017版)对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性质作出了如下界定: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是高中阶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文化课程……学习和使用英语对汲取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借鉴外国先进科学技术、传播中华文化、增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相互理解与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强调对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综合培养,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统一的特点……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同时还应帮助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多元文化意识,形成开放包容的态度,发展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鉴赏能力,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增强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未来参与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更好地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奠定基础。”

以上表述不仅对我国英语学科基础教育教学具有深远意义,而且对学校如何发挥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具有现实意义。

当今世界,国际合作与交流日益广泛,跨文化沟通与交际日趋重要。人类沟通的主要工具是语言,国际合作与交流、跨文化沟通与交际主要是通过共同理解和有效表达的语言来实现的。一种语言承载着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和一个民族的思想方式,一个国家的文化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所使用的语言来表达和传递。掌握一种语言就是掌握了通往一国文化的钥匙。学会不同语言,有利于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性,进而客观理性看待世界,理解包容,求同存异,友善相处。

作为我国国民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具有明显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点。英语学科教育强调发展语言学习与语言应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强调发展语言理解与表达的实际语用能力,强调发展语以寄物、文以载道、文理兼收的综合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英语教育除了具有一般语言类课程的育人价值之外,还具有一些不同于母语教育的育人功能。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国际视野、全球意识、跨文化比较意识与文明互鉴意识,多元思维认知与审辨能力,中夕队文交流、对话与合作的能力,直接学习并汲取世界文化精华与文明进步成果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未来参与国际事务、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阐释中国特色、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必要的胜任力基础。

立足学科育人的课程育人目标

我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作为英语学科教育思想、目标和内容的主要载体,所承载的是党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思想,因此所确立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必须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培养有情怀、有视野、有能力的时代新人。

在全面启动高中课标修订工作之前的调研表明,我国高中英语课程关注学生英语知识与运用能力的发展,重视学生英语学习的过程性和体验性。但是,高中英语课程存在着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教学倾向,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学内容设计和活动安排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碎片化现象和机械性特点,轻视基于真实社会情境的语言实践活动。

针对上述情况,课标(2017版)明确提出立足立德树人的学科育人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旨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此基础上,课标(2017版)将英语课程的总目标确立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与2003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相比,课标(2017版)将学科育人的立足点、出发点和终结点牢牢地根植于立德樹人根本任务的教育思想,强调综合发展学生的价值观念、道德品格、学科素养和成事能力。它所提出的“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目标,涵盖了“情怀”“视野”和“能力”三方面的培养。课程总目标凸显了英语学科教育的育人功能,即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坚持中国基因、坚守中华底色、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全球意识、多元文化意识和中外人文交流意识;发展和提升参与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胜任力。课程总目标回答了英语课程应该“培养什么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课程总目标必须通过课程具体目标的实施来实现。通过广泛调查、深入研究和精心提炼,课标(2017版)提出了通往总目标的具体目标:“培养和发展学生在接受高中英语教育后应具备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同时描述了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和选择课程后,核心素养应该达到的相应水平的表现。从整体上看,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英语课程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提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就其核心素养四要素之间的关系而言,语言能力是基础要素,文化意识是价值取向,思维品质是心智特征,学习能力是发展条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四要素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调发展,共同服务于课程总目标。

基于立德树人学科育人观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目标,旨在使新时代英语课程能集中体现学利有人价值。国家开设英语课程可以使学生通过系统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学习、基本技能发展,以及健康的人文思想和积极的价值观念的熏陶,形成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格和态度,树立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获得并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实际沟通能力,形成独立思考、辩证质疑的思维和批判精神,养成和提升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和认知策略,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帮助学生通过本学科学习逐步形成参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必需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进而成为不仅具有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同时能够胜任建设社会主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参与和推动中外人文交流的时代新人。

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英语学科育人的指引性趋势定位,具有导向性特点,学生有成人成事的价值取向。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是英语学科育人的操作性实施平台,具有渐进性特点,学生有相应的发展水平表现。英语课程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大道相通,相辅相成,守正笃实,久久为功。

学科育人的实现路径: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活动

针对英语学科“如何培养大的问题,课标(2017版)提出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活动观”:“实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以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注重在发展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学习、理解和鉴赏中外优秀文化,培育中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拓展国际视野,增进国际理解,逐步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思辨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明确指出,“英语学习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落实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

课标(2017版)要求“教师应设计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融语言、文化、思维为一体的活动,获取、阐释和评判语篇意义,表达个人观点、意图和情感态度,分析中外文化异同,发展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英语学习的能力和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课标(2017版)对由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六要素构成的课程内容以及英语学习活动观作了如下界定:“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应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整合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学习内容,创设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英语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参与主题意义的探究活动,并从中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汲取文化营养,促进多元思维,塑造良好品格,优化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确保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同步提升。”

课标(2017版)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呈现课程内容,开展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这人过程既是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整合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品质不断提升、文化意识不断增强、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基于新的学习观,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学习者学习和尝试运用语言理解与表达意义、发展多元思维、培养文化意识、形成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活动观的提出为整合课程内容、实施深度教学、落实课程目标提供了可操作的实现途径。教师应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视角重新审视课堂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整合课程内容,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设计有情境、有意义、有层次、有实效的英语学习活动。

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活动,既是教育观念的更新,也是教学实践的变革。我们要站在学科本质观和学科育人观的角度,积极有效改变以孤立地传授语言知识、机械地训练语言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努力优化学生现行的学习方式。具体来说,所设计的英语学习活动应基于学生已有的社会阅历、认知水平和发展愿望,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为目标;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倡导知行合一,以行践知。教师要在以主题意义为引领的课堂上,通过创设与主题意义密切相关的语用环境和体验过程,并围绕主题语境、基于口头和书面等多模态形式的语篇,充分挖掘语篇中特定主题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和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关键点。基于对主题的探究和主题意义的深度学习,以解读、建构和交流为目的,整合语言知識和语言技能的学习与发展,将特定主题与学生生活建立密切关联,层层递进地开展语言、思维、文化相融合的活动,引导学生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在活动中习得语言知识,运用语言技能,阐释文化内涵,比较中外文化异同,评析语篇意义,特别是通过对不同观点的讨论,提高学生的鉴别和评判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具有多元文化意识和视角,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情感态度,进而尝试在新的语境中运用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表达个人观点、情感和态度。

课标(2017版)所倡导的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符合外语学习的综合性、关联性、实践性等特点。基于真实社会情境和学生生活语境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活动是体验式、过程式的,同时也是建构式的。在外语课程教学过程中,基于语篇所提供的主题情境,由信息获取与理解、梳理与加工、整合与内化、表达与交流、迁移与创新等环节构成一系列融语言、思维、文化为一体的学习活动,旨在架起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之间的桥梁,使教师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学习活动中落实英语课程内容和素养发展要求,使学生通过体验式、互动式、建构式的生动有趣而且富有挑战的学习活动,逐步实现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目标和成为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时代新人的课程总目标。

猜你喜欢

课标英语课程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转化策略”在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应用途径探析
Problems and Measures for English Teaching Assessment in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